第5章 坐車進城
- 1985:從相親三國小喬開始
- 紫色山泉
- 2064字
- 2024-10-09 23:56:36
大院正對桃林,李源沿著桃林走到公路邊。
吳平安說進城在路旁等客運就行,但是客運間隔時間長,可能個把小時也不來一輛。
至于三輪車則要去前面岔道口坐,三輪車是人力,速度比不上客車快,勝在隨到隨有。
東郊這里其實有兩座小鎮(zhèn),吳老所在的大院叫做桃家鎮(zhèn),公路對面是另外一個鎮(zhèn)子,叫做樟木鎮(zhèn),兩鎮(zhèn)的人力車夫為了搶生意,每天都聚在岔路口位置,統(tǒng)共十幾輛,互不相讓。
還沒等李源等走到地方,就有人遠遠喊話:“小后生,坐車嗎?”
李源笑了笑,這種傳統(tǒng)稱呼在幾十年后已經(jīng)消失掉了,八十年代是大變革時期,九十年代受外界文化沖擊最為強烈,到零零年代很多東西徹底成為了歷史。
這時其他人力車夫也都喊起客來,李源沒有回話,不能隨便逮到一個就坐,畢竟人生地不熟,誰知道中間有沒有坑,會不會被宰?
他來到近前,不看車子新舊舒適,而是先看起人。
這些做三輪生意的都來自兩座鎮(zhèn)子,彼此大多認識,可因為生意難免彼此之間產(chǎn)生一些摩擦。
或許人本身是淳樸的,可涉及到利益,不要說這個年代,哪個年代都會產(chǎn)生些矛盾促狹。
李源首先排除那些相互語言攻訐的,又去掉幾個用身體頂撞他人擠上前的,最后對一名看起來四五十歲,容貌較為滄桑的漢子說道:“老哥,就你了。”
漢子聞言一愣,隨即露出喜色:“后生,是我嗎?你要去哪里?”
李源點頭,這個漢子剛才跟隨眾人喊了幾句“坐車嗎”,就被聲浪壓下變成個啞葫蘆,不過他不往前擠,沒言語別人,旁人也沒拿話說他,可見是個老實木訥的性子。
“我去城里,到最大那家百貨商店。”李源不知道街路名稱,只能這么報地址。
“后生是去南街百貨公司吧?那里最熱鬧,也是整座衢城最大的商店。”
“對,就是那里。”李源覺得應(yīng)該不錯,問道:“多少車錢?”
“五毛!”漢子回答得很爽利,旁邊頓時傳來陣陣嘆氣噓聲,都是別的車夫發(fā)出,似乎覺得漢子出的價錢感有些低,感到惋惜。
五毛錢確實是實在價,京城也有三輪車,而且還不少,這么遠的距離基本上都會要到八毛一塊。
李源上了車,漢子順著公路往衢城蹬去,李源和他攀談起來。
漢子是桃家鎮(zhèn)人,不過卻不是城鎮(zhèn)戶口,家中有耕地,屬于白本戶頭。
紅本是供應(yīng)糧的糧證,白本則是農(nóng)業(yè)戶口,兩者存在幾十年,隨著改革開放各地才慢慢取消,但先后順序不一,至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方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生活。
進城這段路還算平整,畢竟要走客車,約莫二十左右分鐘就到了城區(qū),李源從漢子口中也了解到南街百貨公司的大致情況。
這確實是衢城最大的商店,六十年代在平房營業(yè),七十年代擴建成了三層的百貨大樓,里面所有生活物品都可以買到。
而且隨著近幾年的開放搞活,不少新鮮東西出現(xiàn),百貨公司又在外面經(jīng)營了十來家獨立店鋪,而南街也因此繁華,加上旁的商店也不少,可以說是衢城人必逛的一個地方。
城中沒城外好走,需要避讓行人和各種車輛,自行車,牛馬車,氣包車公交,還有為數(shù)不多的機動車。
從吳老的大院出發(fā),前后約莫四十多分鐘,李源終于站到衢城百貨公司門前。
“后生,一會還要回去嗎?”拉車漢子在旁邊小心翼翼詢問。
“回去,肯定回去。”李源看眼天色,也不知道自己能逛多久,恐怕到時客運都沒了,不坐三輪就只能走路回東郊。
“那,那……”拉車漢子訥訥了兩聲:“我等后生好了。”
李源從兜里掏出張拖拉機手圖案的一元紙幣:“老哥,五毛是剛才來的車錢,另外五毛是回去的車錢,我不知道要逛多久,不過百貨公司關(guān)門前肯定會走。”
漢子接過了錢,露出靦腆笑容:“怎好先付錢,怎好先付錢呢……”
“應(yīng)該的。”李源左右望望:“老哥別離開太遠,到時我能找到你。”
“不遠走,不遠走。”漢子伸手指向街對面的一條小胡同:“我就在巷子口歇著,后生逛完了去那邊找我就行。”
李源點點頭,然后轉(zhuǎn)身向百貨公司大門走去。
他沒想好給吳老買什么生日禮物,不需要太貴重,顯出心意就行,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自己到了其實就是最大的敬意,禮物價值反而不是那么重要,只不過必須有一件才行。
踏入百貨公司的大門,一股這個時代商店特有的混雜味道撲面而來,叫李源一瞬間感到些恍惚。
但他馬上就定住了神,打量起四周。
大樓共三層,一層是賣針織布料鞋帽之類的柜臺,往一側(cè)走到頭還有個圖書專柜,玻璃書板后面擺放了各種連環(huán)畫,木架上則是成本的大書,大書多以武俠之類為主,還有零星的上個年代曾經(jīng)流行過的小說與一些名著。
而圖書專柜旁邊是個圓形敞門,李源過去一看,門那側(cè)是賣副食品的地方,他進去走了一圈覺得沒什么可買,開始返回上樓。
二樓一大半賣服裝的柜面,剩下則經(jīng)營日常百貨,也沒有適合做為生日禮物的東西。
接著李源再上三樓,三樓賣一些精品東西,其中居然有黃金飾物。
八五年之前,百貨商店是沒有黃金類物品經(jīng)銷權(quán)的,黃金銷售的權(quán)利在銀行手里,售賣限制很嚴(yán),想買金制品往往需要走后門托關(guān)系。
但今年春節(jié)之后,國家發(fā)布了一則加快黃金飾品生產(chǎn)銷售報告的通知,人民銀行開始逐次批準(zhǔn)各地商場銷售金制飾品,京城足足有三十八家商場獲得許可,能夠售賣黃金首飾。
李源沒想到衢城百貨公司也有金制品賣,但估計全城就這一家,畢竟此刻還沒到黃金全部放開的時候。
他沒打算買黃金做為禮物,黃金并不合適,這時遠處一個柜臺吸引了他的注意,不由快步走上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