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劍宗三人
- 從迎娶寧中則開始長生不死
- 夜半烏啼
- 2283字
- 2025-03-17 23:55:00
當華山私塾的消息傳到中條山時,已是半年之后的事了。
中條山位于山西南部,橫跨臨汾、運城、晉城三市,山勢狹長,故名中條。
此時。
在山中的一處靜謐幽深的竹林中,有一道身影正在忘我練劍。
清風徐徐,帶起陣陣竹葉沙沙作響。
封不平一襲灰色長衫,手中長劍翻轉,劍光閃爍,快若疾風,氣勁激得周圍竹葉紛紛揚揚,宛如一場翠綠的風暴。
當年,劍宗一敗涂地。
他謹遵師命,帶著成不憂和叢不棄兩個師弟匆匆逃離華山,隱居于此,日夜苦練,只為有朝一日重返華山,一雪前恥。
“師父曾說過,我天賦異稟,‘不’字輩中勿出其右,只要給我時間,必然能青出于藍……”
“我還年輕,回華山之事,還不急……”
封不平揮劍如風,將所有的雜念都化作劍意,寄托在劍鋒之上。
忽然。
竹林外傳來一連串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此間的寧靜。
封不平劍勢一收,皺眉看去,只見成不憂和叢不棄氣喘吁吁地奔來,臉上還帶著掩飾不住的激動。
他微微瞇眼,沉聲問道:“你們不是去縣里買糧食么?怎么這么快就回來了?”
成不憂臉色漲紅,興奮得聲音都微微發顫:“封師兄,不好了……呸呸呸,是太好了,風師叔還活著,他在華山現身了。”
“什么?”
封不平猛地一驚,緊緊盯著二人,不敢相信。
成不憂用力點頭,語氣堅定:“千真萬確!今日我們在縣里買糧時,聽到一隊路過的商人閑談,說是要帶兒子去華山拜師……”
封不平眉頭微皺:“現在,隨便是個人都能拜進我們華山派了?”
成不憂連忙解釋:“并非如此!我們起初也是這個想法,于是上前詢問,才得知他們是去‘華山私塾’。而這‘華山私塾’正是風師叔主持設立的,意在從中挑選優秀弟子……”
封不平點頭道:“哦,原來如此?!?
叢不棄猶豫了一下,補充道:“不過,有一件事很奇怪——現在我們華山派的主事人是顧了凡,據說他是風師叔的關門弟子,也是下一代掌門,外人現在都稱他為‘顧少門主’……”
顧了凡?
封不平眉頭微蹙,眼中閃過一絲疑惑:“這人是誰?為何我一點印象都沒有?難道是風師叔近年收的弟子?”
“不是!”
成不憂搖頭道:“這人是寧老賊的小徒弟,當年他上山時還年幼,平時又閉門不出,而且沒多久便是玉女峰大比劍了,你不記得他也很正?!?
不過,我對他還有些印象,是因為第一次見面時,他對我說了一句‘原來你就是成不憂’。這話說得莫名其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因此一直記得。”
封不平若有所思:“聽你這么說來,我倒是記起來了,寧老賊確實收過一個小徒弟,只是未曾見過罷了。”
他停頓片刻,又問道:“但他為何會變成風師叔的關門弟子?”
成不憂搖頭道:“這就不得而知了。”
三人沉默了許多。
最終,叢不棄輕聲問道:“封師兄,那我們……要回去嗎?”
封不平深吸一口氣,目光如電般銳利——既然風師叔已經現身,那就意味著劍宗獲勝。
他緩緩吐出一個字:“回?!?
……
……
與此同時。
華陰縣內,“華山私塾華陰第一分院”正在如火如荼的招生中……
此次招生面向民間,只有兩個條件:一是六至八歲,二是十兩學費。
而分院地址,正是昔日的黃府。
顧了凡這次并沒有出面,而是將一切都交給梅劍和竹劍打理。
當然,他并非偷懶,而是想借機鍛煉梅竹二女的能力。更何況有王時雍派人協助,根本就不會出什么紕漏。
這半年間。
顧了凡送了王時雍一份厚禮,那就是玻璃的制造方法。
至于如何經營、如何牟利,他未曾過問,只是提醒了一句“物以稀為貴”,便坐等分紅。
此刻,希夷祠前。
顧了凡正悠然地躺在太師椅上,沐浴秋日暖陽,手中輕搖折扇,漫不經心地看著寧中則練劍,但心思卻放在屬性面板上。
【姓名:顧了凡】
【等級:4級】(注:10級解鎖“融會”功能)
【功法:華山氣功Lv2(136/200),華山劍法Lv4(0/=),洞中劍Lv3(3/150)】
【技藝:弓箭(熟練:178/300)】
……
如他所想。
華山劍法升到4級后,就到了極限。
“這垃圾系統,簡直就是在浪費我的時間,好在現在調頭加內力,還不算晚?!?
顧了凡暗罵了一句。
他抬頭,幽怨地瞥了風清揚一眼。
如今,寧中則有風清揚的指點,已經將“洞中劍”練到了5級,想來原著中剛出場時的令狐沖也就這水平。
然而,風清揚始終不肯教寧中則“獨孤九劍”……
這門劍法。
也是顧了凡最想學的武功之一。
有那么一瞬間,他都想把風清揚按在床上……咳咳,邪惡了……
隨著一道鐘聲響起。
今日的課程結束,三年一班和三年二班的學生們紛紛走出學堂,成群結伴回家。
很快,蘇映雪就來到了希夷祠。
“爹爹!”
顧了凡微微一笑,伸手將她抱了起來。
小姑娘的身體現在已經好很多了,顧了凡便將她安排在二班,跟著令狐沖一起讀書練武。
“爹爹,《三字經》和《千字文》,我都學完了,我想去一班學四書五經。”小姑娘雙眼亮晶晶地說道。
顧了凡愣了一下,笑道:“這么厲害??!那你背《三字經》給我聽聽,背得好,我就讓你去一班?!?
小姑娘甜甜一笑,脆生生地開口,聲音清亮如晨間初霽:“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秋風蕭瑟,掠過祠堂前的古柏,卷起幾片枯黃的落葉,在青石地上打著旋兒,發出簌簌聲響。
童聲稚嫩而悠揚,仿佛一串清澈的泉水,在祠堂中流淌——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顧了凡原本還帶著幾分欣慰與驚喜,然而聽著聽著,笑意卻一點點凝滯,眉頭微微蹙起,眼中浮現出一絲不可思議。
他很確定。
小姑娘此前并未讀過書,識字不過半年,竟然能將整部《三字經》一字不差地背誦下來。
這已不僅僅是過目不忘,而是……
“爹爹,我背完啦!”
小姑娘仰著小臉,眼眸如晨露洗過的湖水,清澈純潔,嘴角揚起,露出兩個小巧的梨渦,仿佛在等著他夸獎。
然而,顧了凡并未立刻回應。
他盯著她,神情微微凝重,腦海中不由浮現出將她抱回來時的狀態——已經奄奄一息,幾乎斷了生機,又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一種難以言喻的情緒在心頭縈繞……
他沉默良久,終究還是試探著吐出五個字:
“奇變偶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