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良策
- 穿越三國之從周瑜到夷陵陸遜
- 惠瑜
- 2060字
- 2024-10-10 23:57:28
劉備不再提及圖取荊州之事,而是上前緊緊拉住徐庶的手。
劉備聲淚俱下:“先生既欲報效漢室,何不入我的麾下,共圖其志?”
旋即,又道:“方才先生提及此馬不祥,妨害其主,然吾偏欲馴服此駒,以示四海,證吾忠心不二。”
卻見,徐庶撫須朗聲笑道:“忠心之志,或獻于劉表,或奉于漢室,此心究竟歸向何方?”
劉備肅然回應:“吾心唯忠于漢室,若劉表有悖逆之舉,吾亦不懼揮戈相向,以正天下。”
徐庶也正色道:“劉表勢力早晚必亡,即使不亡,也有割據之心。若玄德公果真如此,漢室可興也。”
語罷,徐庶向前跪拜道:“徐元直愿入玄德公麾下,共興漢室!”
徐庶入劉備軍中,不久便隨同他們到了新野。
又是這一年,曹操向北征討伐烏丸,許昌因此空虛。
劉備得知消息,感劉表厚心。
于是,劉備力勸劉表襲擊許縣,趁虛而入,打到許昌,把漢獻帝接到荊州來。
然而,劉表卻猶豫不決,只想觀望局勢,不愿輕易出兵,而劉備此時沒有多少自己的獨立軍隊。
待到曹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大獲全勝,班師回許昌之際。
劉表這才悔恨不已,回想起劉備之前的勸告,感慨道:“玄德公誠不欺我,我不信他言,以致錯失良機。”
劉備這時才徹底明白,劉表并無匡復漢室之壯志,只想偏安一隅,割據荊州,劉備便回到了新野。
不久,他的夫人甘氏夢吞北斗,懷孕誕下一子,故而喚其乳名為‘阿斗’。
又一日,周瑜忙于操練兵馬,魯肅相至,遂邀他營中對談。
魯肅乃問:“當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尤為勢大。前又制霸中原,早晚必過長江,圖我江東。”
周瑜知魯肅懷有高見,遂反問道:“子敬兄有何良策?”
魯肅從袖中取出地圖,手指沿著長江一線劃過,隨后指向荊州的方位。
魯肅說道:“我軍先前已剿滅黃祖,而后可與劉表聯合,如此便可控制整個長江流域,以此為基礎,再與曹操對抗。”
旋即,又補充道:“劉表年事已高,其子又軟弱無能,日后必依附與他者。我們應趁劉表在世之時,與其結成聯盟。”
周瑜試探性地問道:“此之良謀喚為?”
魯肅隨即答道:“此乃營中策。”
原來,這便是后來聞名遐邇的“榻上策”的雛形。
周瑜聞之,遂擊掌稱妙。
然而,還未等魯肅高興之際。
周瑜忽然又嘆息道:“此計有一難關。”
魯肅立刻手指地圖問道:“乃在何地?”
周瑜指向荊州道:“乃荊州劉表。”
魯肅笑道:“公瑾說笑了,劉表早晚必亡。”
周瑜方才正色道:“劉表胸無大志,怎會與我們聯合。”
“荊州乃兵家必爭之地,曹操必欲得之,遲早會發兵征討。”
魯肅忙問:“何以解之?”
周瑜遂將手指向新野,道:“當聯合劉備,以拒曹操。”
“此人同我等一樣視曹操為逆賊,與我等不同的是,他立志復興漢室。”
“而如今漢室傾頹,復興早已無望,但可以借曹操之手,使漢室得以保留。”
“雖說,劉備的戰略有誤,但我們仍可以與他聯合。”
“我們可乖曹操欲奪荊州之時,趁亂奪之,再將荊州借與劉備,并借兵給他,劉備以仁義著稱,必定感激不盡。”
“再說,劉表之子軟弱無能,拒曹之心不如劉備堅決,倘若曹操討伐他,如果他選擇投降,我們應該怎么辦?”
魯肅聽罷周瑜剖析,連連擺頭稱贊,遂舉起酒杯,欲與周瑜繼續深談。
然而,周瑜卻溫言推辭:“軍中事務繁雜,飲酒恐誤正事。待他日閑暇,再共論高見。”
魯肅只好回到孫權那里,將今日之論談告知孫權。
孫權沉思良久,雖內心大喜,但表面上卻不露聲色。
又過了幾日,龐統前來投奔周瑜,周瑜聞之喜出望外,即刻令人安排面見。
龐統此人長相頗為英俊,只是身量較周瑜略矮。
周瑜與周黑一同以隆重的軍禮接見了龐統,與之暢談之后。
方知龐統身懷奇謀,其智謀實不亞于周黑,周黑遂進言,薦龐統為幕賓。
于是,在周黑之薦舉下,龐統得以躋身周瑜帳下,擔任功曹之職。
一日,劉表邀請劉備至荊州相聚。
二人正飲酒暢談之際,劉表忽然淚如雨下。
劉備見狀,連番追問其故。
劉表方才坦言:“吾前妻陳氏所生子劉琦,雖為長子,卻性格柔弱。而繼室蔡氏之子劉琮,則聰明果敢。”
“若廢長立幼,則有違禮法。若立長子,蔡氏掌握軍權,恐生叛亂。”
劉備答道:“廢長立幼,自古易生禍亂。不如徐徐削弱蔡氏,必要時,可行誅殺。”
劉表聞言色變,心知劉備非軟弱之輩,遂生防范之意。
劉表心中雖認同此策,但仍需穩住心緒,故而答道:“此計方為妥當。”
劉備自覺言語失當,便稱欲往茅廁解急。
回來之時,劉備面帶淚痕,劉表問其緣由。
劉備哭泣的答道:“適才如廁之際,不慎刮傷腿部,肉損甚重,恐日后難以騎馬征戰。恨難報答兄長之心。”
劉表見劉備哭泣真切,心中又不免松動,遂提出讓劉備留于荊州養傷。
劉備應允,便留在荊州,對新野之地的事務概不過問。
劉表歸至府中,蔡夫人乘機勸其除掉劉備。
在伊籍的告知下,劉表方才知道他與劉備的談話都被蔡夫人聽到了。
因此,劉表對蔡夫人的厭惡與日俱增。
蔡夫人暗中指使蔡瑁殺害劉備,于是蔡瑁便設宴邀請劉備。
伊籍將蔡瑁的陰謀告知劉備,劉備感謝伊籍后,便找借口推辭了蔡瑁的宴請。
沒過幾天,劉備便對劉表說:“新野之地事務繁忙,我受兄長恩惠,應當前往效力。”
劉表同意后,劉備回到了新野。
這時,劉表又回想起劉備討伐陳孫、張武前兩人的談話。
不禁懊惱起來,悔恨自己沒有趁機除掉劉備。
后來,經過深思熟慮,劉表仍覺得將來必須找個機會以除掉蔡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