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君不見,那一年(代前言)

君不見,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那一年,玉樹臨風的李白吟唱著《峨眉山月歌》,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把背影留給故鄉,將書劍許給明時,過三峽,入荊楚,在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的勝境中,拜謁長安面圣歸來的帝王師司馬承禎,憧憬奮其智能、愿為輔弼的理想前景,遙望八百里秦川,寄心三萬里長安,探索氣象萬千的大道如青天。

君不見,長相思,在長安,舉杯斷絕歌路難。

那一年,躊躇滿志的李白下揚州,游金陵,家安陸,訪襄陽,事干謁,尋出路,四處碰壁,顛沛在囧途;乃背負長劍,西游北上,初入秦海,仰瞻天子之居,尋求王公大人之盼顧。在玉真別館,秋霖滂沱連綿,李白將宮闕望斷,一籌莫展;在長安市井,李白躊躇彷徨,拔劍心茫然;太白山巔叩天關,以手撫膺坐長嘆,長安大道行路難。

君不見,彤庭左右呼萬歲,拜賀明主收沉淪。

那一年,仙風道骨的李白春游泰山,秋飽雞黍,忽得天子征召,于是仰天大笑出門去,直上長安彤庭前。長安不再遠,大道在眼前。李白此番在長安,有過著書獨在金鑾殿的榮光,有過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歌唱,也有過花間獨酌無相親的孤獨,有過天子呼來不上船的傲岸。明主收了沉淪,也將他賜金放還。熙熙攘攘的長安道上,李白脫穎而出,也零落歸山。

君不見,長樂坡前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那一年,歷經滄桑的李白第三次來到長安,根本沒有預想到,會在一個赤日炎炎的中午,與頭戴斗笠又寒瘦無比的杜甫重逢于長安城的長樂坡前,但這不是目的,因為他是來長安報憂的。李白此番走上長安道,不是為了圓夢,而是為了救危。他親歷河北,探知了安祿山在幽州坐大的異圖,憂心如焚,赴京陳情卻報國無門。徘徊城闕之下,熬煎五內之中,此際長安已非明時,當日李白猶思報效。

君不見,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君不見,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君不見,峨眉山月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

君不見,聞道金陵龍虎盤,還同謝朓望長安。

君不見,三山懷謝朓,水澹望長安。

君不見,回鞭指長安,西日落秦關。

君不見,卻望長安道,空懷戀主情。

離開長安的日子里,李白時時刻刻不敢忘長安,年年歲歲都在望長安,甚至從璘獲罪,甚至身陷囹圄,甚至長流夜郎,甚至終老當涂,此心亦絲毫未曾改變;離開長安的日子里,李白受道箓,煉金丹,五岳尋仙不辭遠,一夜飛度鏡湖月,心中也未曾真的放下長安;李白將船買酒白云邊,對此可以酣高樓,狂歌痛飲,醉吟漫舞,也未曾真的忘卻長安。

圣代復元古,大雅振新聲。這是李白一生諸多追求中最核心的兩端。

敢效微軀,建功立業,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追周比漢,圣代再現,這是士人李白宏偉的政治理想。士人李白的追求離不開長安,李白一生的高光低谷、起起落落、顛沛流離,總是與長安相關,總在長安道上。

文竊四海聲,飄然思不群,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賡續詩騷,再振大雅,出以新聲,這是詩人李白美好的文學理想。詩人李白的追求與長安若即若離,遙望長安道,逐夢長安道,流連長安道,回望長安道,追憶長安道,一邊行走,一邊書寫……

君不見,詩歌落滿長安道,風雅長在天地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南省| 竹北市| 元氏县| 绥芬河市| 阜平县| 卢龙县| 永城市| 黄山市| 松桃| 庄浪县| 汝南县| 锡林郭勒盟| 塘沽区| 甘孜| 平潭县| 蚌埠市| 田东县| 绥滨县| 灵川县| 绥江县| 太仆寺旗| 咸宁市| 扎囊县| 拜泉县| 福安市| 丰顺县| 桑日县| 五指山市| 海城市| 乌拉特前旗| 贵南县| 兰溪市| 上虞市| 平乐县| 南陵县| 凌源市| 牙克石市| 阳高县| 宿迁市| 邹城市| 称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