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國益散文選
- 王國益
- 2061字
- 2024-10-09 15:42:07
浪起甌江
中國東南沿海奔流著一條永不止息的甌江,它發源于浙閩邊境的洞宮山,流經永嘉、鹿城,注入東海。千百年來,它以自己的甘甜乳汁澆灌著甌江大地,哺育著一代又一代的溫州人。
溫州之地,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肥沃,山川秀麗,人口稠密。昔日此地偏于一隅,交通不便,出入艱難,故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習俗,澀異的方言,喜鮮的飲食,獨有的文化,和溫州人特具的性格。
讀浙商,品浙商,不得不讀溫州人。
漢唐以來,甌江兩岸人多地少,糧食難以自給。南宋溫州知州吳詠說,溫州農業“總一歲之收,不抵浙西一邑之賦”。據《溫州市志》記載,全市耕地二百六十萬畝,人口六百九十二萬,人均耕地僅有零點三畝,此況遍及浙江全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地矛盾突出,迫使人們挖空心思尋找出路。一些人靠耕種生存,一些人以打魚為生,一些人流離國外。
自然條件貧乏,人們又想過上好日子,怎么辦?捕魚、農耕不是唯一出路,走科舉只能成就少數精英,搞刺繡僅適合女性……溫州人犯愁了。大家可以你爭我奪、蠅營狗茍,也可以自甘潦倒、忍饑挨餓,還可以聽天由命、埋首終身。
可是,溫州人不愿如此。他們資源匱乏,心中又有不甘;缺少文化,又想一爭高下;沒有網絡,又欲經商全國。他們躊躇滿志,難以淡定,于是,目光盯上了經商辦廠。
溫州及浙江人經商辦廠歷史悠久。古人云:“越人善賈?!闭憬藲v來以經商著稱。越國名臣范蠡功成身退,棄官從商,積資巨萬,三散千金,被譽為一代商圣,給浙人以深刻之啟迪。
南宋,是浙江人意氣風發、豪情綻放的年代。宋都遷杭,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帶來了江南一帶的繁榮興盛,誕生了永嘉、金華、永康三大學派。它們倡導功利,反對虛談,為浙江人奠定了重實際、講實利、求實效的思想文化基礎。浙人深受其影響,從商、經商、興商風氣一直很濃。
明末清初,寧波人“重富貴而羞貧賤”,出現了“士庶并營有無”的現象,涌現出費綸志、鮑咸昌、嚴信厚、虞洽卿等一批“經商大王”,抒寫了中國工商史上的百年輝煌。與此同代,龍游人“多行賈四方,其居家土著者,不過十之三四耳”。他們在金衢盆地起家,逐鹿中原,遠征邊關,漂洋出海,以“遍地龍游”的氣勢,在浙中西南部崛起,形成了堪稱“國家級”的龍游大商幫。
近代,杭州葉葵初、紹興吳鼎昌、海鹽張元濟等人的出現,創造了文人經商、學者轉商、棄官從商的佳話;以湖州南潯劉鏞、邢庚星、邱茂泰等人為代表,締造了“四象”“八?!薄捌呤鸸贰敝畼s耀。歷史已牢牢地記住了浙商輝煌的一頁,而時代卻使浙江人的后代一度遠離了經商。
沉睡的雄獅終將覺醒,長臥的蛟龍定要飛騰。歷史走進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溫州及浙江人仍然隱承著越人經商好賈之特質,永不泯滅地做著綺麗的致富之夢。
時任永嘉縣縣委副書記的李云河敏銳地覺察到,農村要富裕,田要包到戶。他在中國首個推行“包產到戶責任制”,結果被打成右派,開除黨籍,撤銷職務,下放勞動,人生遭遇沉重打擊。
但是,曲折怎能平抑溫州人心中的向往?七十年代,溫州人大膽地從田野里走出,挑著補鞋機等工具,給城里人補鞋、理發。有的前店后廠地偷偷摸摸做起了生意。南存輝、胡成中就是當年的補鞋匠和縫衣師,后來分別成了正泰和德力西集團的掌門人。
改革春風吹遍神州大地,南北闖蕩的溫州人經歷了“割資本主義尾巴”“心存憂慮辦企業”等階段,從起初的小作坊、小公司、小企業,到今朝的大手筆、大集團、大事業,創造了讓國人耳目一新的溫州模式,從“姓資姓社”的爭論,到“先生孩子,后取名”而一錘定音,并與“蘇南模式”“珠三角模式”一起,被譽為中國市場經濟的“三大模式”。其中,創造了溫州模式的溫州人更是以其誠信、低調、務實的特點獨領風騷。
青年時代,我曾在溫州一帶做過事,曾耳聞目睹溫州的風土人情,耳濡目染那里的精神文化。溫州人勃郁的豪情,獨特的精神風貌,以及溫州模式的時揚時抑,都令我難以忘懷。
溫州人,被人們稱為中國的猶太人。有人說,他們的頭發是空心的,他們的脾氣很古怪,他們的行動很偏激,他們的膽子特別大。而我說,他們的腦袋特聰明,他們的個性特鮮明,他們的理念很創新,他們的處事有魄力。
溫州人思想敏銳,眼光獨到;作風凌厲,敢作敢為;寧當雞頭,不做鳳尾。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溫州人。一臺風扇吹全省,一顆紐扣撒全國,一只火機亮五洲,一雙皮鞋跑世界……一時間,溫州人干得風光又自信。
但是,溫州人也有劣根性。他們反應靈敏,但缺少專注。時至當下,溫州之地的跨國大集團屈指可數;他們思想犀利,但急功近利。直至今日,福布斯全球財富榜上的溫州籍商人寥若晨星。
正是這一劣根性,溫州模式走過了曲折艱辛的路程。一些短視的溫州人欲一夜致富,不惜制造假冒偽劣。但忽悠一部分人,忽悠不了所有人。柳市低壓電器被國家通報,萬雙皮鞋在廣場焚燒。溫州人在羞辱中反省,規范制度、端正經營、重樹誠信,溫州產品又以全新的面貌在市場上重新登臨。
溫州經濟蓬勃發展,永嘉紐扣、樂清電器、瑞安汽摩配、鹿城皮鞋、打火機等市場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爸袊肌敝u已在全國打響,區域發展也從楠溪江時代向東海時代挺進。
甌江兩岸的企業火了,江心的航船正了,江中之浪又緩緩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