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緣起
- 西游:貧僧念經就變強
- 明明的星
- 2188字
- 2024-09-29 20:36:19
半年前。
有一條名叫“涇河龍王”的老泥鰍,閑極作死,化身為一個白面書生,特意跑到長安城中,跟一位名叫“袁守城”的算命老先生,關于第二天是否下雨的事情,進行賭斗。
那老泥鰍為求勝利,不擇手段。
竟私改下雨時辰、克扣雨水點數,干犯天條,罪在不赦。
被人曹官魏征,奉玉帝旨意,于睡夢之中,在那斬龍臺上,一刀剁掉了他的龍頭。
然而,那涇河龍王不怨天、不怨地,不怨魏征,也不怨剁掉他龍首的鬼頭刀,卻只是將怨氣,盡數撒在了那位沒給他求情成功的大唐太宗皇帝的身上,居然整夜以其鬼魂入夢,不停地嚇唬唐王。
那位唐王陛下,被嚇得病體愈發沉重,終于魂歸地府。
其魂魄,更是在驚魂動魄的十八層地獄里,被硬逼著心驚肉跳地強行游覽了一圈,逐層景點挨個打卡,一處不落。
那唐王順利還陽后,便立馬降下了旨意:在那長安城之內,共集齊一千兩百名大德高僧,舉辦一場專為度化地府亡靈的“水陸大會”,為期七七四十九天,日夜誦經不止。
可就在“水陸大會”即將圓滿結束的最后一日。
卻有那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也不知是從哪里冒出來的,竟忽然跑到了現場,當眾顯露金身。
那位菩薩,竟是毅然不顧那一千兩百名大德高僧、已然日夜不停誦經了七七四十九天,馬上就能完成KPA考核指標、領取項目獎金了,竟指著人家那一眾僧侶的鼻子,章口就萊:
“你們這些和尚,只會談‘小乘佛法’,不會談‘大乘佛法’。”
“你們那‘小乘佛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
“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
又擔心這時候的人讀書不多、文化水平有限,一時理解不了其話語之中精深的佛理,極有可能反而要說她是在胡說八道,便又趕緊解釋道:
“可度亡者升天,可令壽身無壞,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那在場的一眾高僧腳指頭一想,便立馬比較了出來:“大的”自然是要比“小的”較好一些嘛,頓時便無力反駁了。
當場千百僧眾一個個臉紅脖子粗,直眉瞪眼的,卻又是無話可說。
本就是實心眼、還外加性命攸關的唐王陛下,便趕緊上前詢問:俺們到哪兒才能夠取到那“大乘佛法”的真經涅?
那菩薩聞言,便連忙來了個就坡下驢、順水推舟。
迅速報上,領取真經大禮包的詳細地址:
“在那西天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距此足有十萬八千里之遙,須有緣人徒步千萬里,克服九九八十一重磨難,沖破妖魔鬼怪、魑魅魍魎設置的艱難險阻,抵達靈山,見面如來,求取真經。”
還擔心大家的積極性不足、報名不夠踴躍。
就又額外補充了說道:
“真經數量有限,先到先得,買定離手,童叟無欺。”
“但有哪一位有緣之人,能成功取得大乘佛法真經者,定當是我佛如來昔年遭貶之金蟬二弟子無疑,必可得賜我佛家法寶錦斕袈裟一件、九環錫杖一條,成就金身正果,安坐佛陀蓮臺!”
那唐王聽得熱血沸騰,當即便想要削發為僧,親自西行取經。
可奈何:
他突然足部甲溝不幸發炎,不能長途跋涉。
無法成行,實屬遺憾!
便唯有迅速頒下諭旨,四處張貼皇榜,上下求索,招賢納士,好為陛下分憂解煩。
號召大眾:
“要想富,有門路,不生孩子去剃度!”
咳咳。
其實皇榜之上的內容,想要表達的意思,大致是這樣的:
“生逢盛世,與有榮焉;朕之向佛之心,不可獨享。”
“凡我大唐境內僧侶,不分年齡,無論貴賤,不限條件,莫禁資格,一旦經由官府登記造冊,厘定為取經之人,都須即刻收拾行裝,前往西天,面見如來,拜佛求經。”
“凡我大唐境內寺廟,不拘大小,不糾人數,不涉貧富,莫言老弱,皆須秉持一顆西面向佛求經之心,抱有為我太宗皇帝分憂解煩之德,推舉賢良,遴選圣僧,向西而行,取回真經。”
“凡取經之人,都可獲賜取經四件套:”
“通關文牒一本,錦斕袈裟一件,毗盧僧帽一頂,紫金缽盂一個。”
“若有哪位得道高僧,歷盡艱險,果能成功取回大乘佛法經書的,即可獲封唐王御弟,安享大唐國師禮遇,亦可得黃金萬兩、良田千頃,更有資格興修廟宇,廣納門徒。”
當然了。
風險也并不是沒有的。
皇榜上沒說的是:倘若到不了西天,取不到真經嘛……
嘿嘿嘿。
那自然是后果自負,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了。
另外:
一切解釋權,最終歸大唐王朝官方所有!
陳袆看了半天皇榜上的文字,再結合自己以前所看的電視劇情節,以及西游小說原著,他很快便明白了,這其中的獨特差異,和那隱藏著的、不為人知的曲折與婉轉。
原來,這次取經的項目,并沒有指定唯一的取經之人!
而是采用了“廣泛撒網、重點撈魚”的方式,進行養蠱式選拔。
此去西天一路之上,沒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的護佑;沒有事先安排好的齊天大圣、天蓬元帥、卷簾大將、西海龍王三太子,給取經人當徒弟,保他取經;
沒有不時出沒的山神土地,時常在旁邊打輔助、凡事提醒;
也沒有太白金星、四大天王、哪吒、楊戩等,一眾天神天降從旁協助;
更沒有隨時都能請到的菩薩、佛陀、神仙,前來相助。
說白了:
這次取經,本身便是一場殘酷而特殊的考核與選拔。
一切全靠取經人自己發揮智慧,攻堅克難,依次度過九九八十一重磨難,并沒有人會幫著他們作弊。
從此一去,便是在那十萬八千里之外,畫著一個又大又圓又冷又硬的鐵餅,正等著牙口好的人去取、去啃。
可最終,誰能啃的動,也只有一人可獲成功。
真經,就在西天!
最終誰能夠成功抵達靈山,面見佛祖,將真經拿到手中——
——誰才是那個,笑到最后的勝利者!
至于那什么大唐御弟、三藏圣僧的稱號,如來二弟子金蟬的身份,真正的佛寶——錦斕袈裟與九環錫杖,以及最終,旃檀功德佛的無上果位,誰才是有資格,真的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