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街道,扛包的工人,跑運輸的司機,腳步匆忙的上班族,還有耳邊熟悉的撲街臟話。
這一切都在告訴李同壽,他又來到了香港。
掃視著人潮,各司其職互不干擾的街景讓李同壽精神恍惚,
這里的人不像是富有生命力的生物,像是披著人皮的惡鬼,長著人頭的野獸。
彷佛下一秒街道上的人就會撲上來把李同壽撕碎、分食。
李同壽甩甩頭,把這些莫名其妙的想法清空,整理這個世界的信息。
一個不知道是好是壞的消息,李同壽沒在任何人身后看到因果虛影,......所以這個世界應該是沒有因果的。
壞處是失去了信息優勢,好處是不會被世界針對,一切全憑自己,利弊參半吧。
一個絕對的好消息,可能是為了彌補因果眼的損失,傷害轉移能力被強化了。
傷害兩個字去掉了,直接變成轉移。
現在李同壽可以轉換另一個人的身體部位。
可惜不能和非人物體轉移,不然可以直接變成變形金剛、遠古異獸橫掃一切。
“……”
“殺戮與救贖……”李同壽口中念念有詞。
相比上次感悟因果這種抽象的任務,這次要脫離世界的要求很具體。
殺死一只“心鬼”,拯救一只“心鬼”就可以了。
“心鬼”即人心里面的鬼。是《神探》電影里的特產,幾乎人人身上都有。
《神探》電影的故事情節并不復雜。主要講述的是劉青云扮演的警探陳桂彬,擁有看見人心里面的鬼的天賦,在職期間利用這個天賦,屢破奇案,被人們稱為神探。
在陳桂斌從警局離職多年后,重案組何家安請他出山偵查一起案件,案件最終被偵破,可陳桂彬犧牲,何家安黑化的故事。
案件很簡單,電影精彩的地方在于查案過程中的人性展示和人性變化。
尤其是電影最后一幕,何家安在槍戰現場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斷換槍的場景,把人性的復雜和丑陋表現得入木三分,成為了影視史上經典的一幕。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楚客莫言山勢險,世人心險勝于山。
……
陳桂彬看著眼前怎么看都不像空調維修工的李同壽,眉頭緊皺:
“你找錯地方了,我老婆一直和我在一起,沒叫過人來修空調。”
李同壽臉色沉重,唉嘆道:“哎~”
“陳先生,看來你的病情并沒有好轉。
你之前的心理醫生趙醫生已經離職,我是接替他的李醫生。”
陳桂彬聽到心理醫生四個字臉色一變,順手就要關門。
“啪!”
李同壽伸手抵住門:“陳先生,給我五分鐘,五分鐘內如果無法證明我的能力,我回去就給你開病愈證明。”
“我沒病,不需要你的什么證明!”
陳桂彬推開李同壽。
“有了這個證明你就能重回警隊!”
“……”
“……五分鐘,五分鐘內證明我沒病。”
陳桂彬打開房門,李同壽很自然的走進去,毫不客氣的坐到沙發上。
“陳先生,坐!”李同壽絲毫不介意打碎的茶幾,指著剛才何家安的位置。
“有話快講!”
李同壽風輕云淡,人吶,只要退讓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
神探?也是人,輕松拿捏。
李同壽神情嚴肅,盡量顯得專業:
“陳先生,我剛才經過玄關看到一大包利培酮,奧氮平,奎硫平藥品沒有拆封。
加上你半年沒有復診,我是不是可以認為你這半年都在消極治療?”
“我都沒病吃什么藥,如果你要問這些,現在就可以走了!”
陳桂彬不耐煩了。
“陳先生別急,五分鐘還沒到,康復證明不是那么好拿的。”
“陳先生可以先坐下來嗎?”
“他在嚇唬你,他不可能給你開證明的,趕他出去!”
陳桂彬老婆在旁邊叫喚。
“你老婆又在說話了,是嗎?”
李同壽看著望著空氣的陳桂彬,然后對著空氣說:
“夫人你不一直罵陳先生是神經病嗎?,現在醫生來了,為什么反而要趕跑醫生呢?”
……陳桂彬老婆不再說話,走進廚房做飯。
陳桂彬在椅子上坐好。
李同壽滿意得點點頭,通過一些簡單的命令或者請求提高對方的服從性,隱性中確立自己的領導地位,這是心理醫生常用的手段。
“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加里敦大學心理臨床研究所研究員,李同壽,你叫我李先生就好。
“通過最近的臨床實驗,我們發現了一種不需要服藥的新型心理疾病治療方法,
我想陳先生你也不喜歡服用藥物吧,畢竟副作用比較大。”
陳桂彬點點頭。
適當表現出為對方考慮的態度,有利于提高醫生和病患的信任度。
李同壽對自己目前假扮心理醫生的表現很滿意,可這樣還不夠。
“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心理磁場,可以互相影響。
比如說一個很暴躁的人,旁邊突然出現了一個很理智的人,
即使他們沒有交流,那個暴躁的人也會變得比平常溫和一些,反之亦然。
“所以如果一個精神病患者如果能長期和一個心理健康且情緒穩定的人長期相處,病情就能得到好轉。”
“呵!”陳桂彬嗤笑一聲:“那是不是也有可能兩個人都變成精神病呢?”
李同壽不以為意:“任何事情都有風險,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為了盡可能避免你所說的那種情況,我們研究院現在都是安排醫生和病人長期相處。我們稱這種療法為——陪伴療法。”
“哈哈哈哈哈,無稽之談,照你這么說,以后是不是還要住在我家里啊”
“是的。”
“……”
“滾!我真是瘋了,才會聽你講這些廢話。”
陳桂彬氣極而笑。
“還有一分鐘,這一分鐘內我會向你證明這個理論的正確性!”
“如果一分鐘內你的病情沒有好轉,說明你沒有病,我立刻給你開康復證明。”
“如果有效,請你接下來積極配合治療。”
李同壽不動如山,篤信陳桂彬不會翻臉。
“……你最好說到做到!”
陳桂彬臉色陰沉,都快擠出水來了。
沉沒成本理論真好用,因為哪怕精神病都懂得趨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