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好久沒有寫過萬字的書評了,上次過萬的好像還是那本生物學原理的書。這本書的書評毫無疑問應該是我寫的所有書評里面字數最多的了。
可能是因為這書太難讀,內容太跳脫,不說不同章節,同章節之間甚至兩段之間,一不留神就讀不明白了,所以必須要邊讀邊記錄才能勉強跟上梭羅的節奏;
同時也是因為這本書具有的思想高度以及擁有的思維內涵同我自身的思維固式產生了極大的碰撞,或者說同現如今這個社會的任何人都會產生極大的碰撞;
最后一個原因也是因為,這本書對于我,或者說對于曾經的我,當時打算看這本書的我來說,意義非凡,這萬來字的書評,本來是打算作為一個驚喜禮物,只可惜萬事萬物的變化總是那么的出乎意料,世間萬物總是瞬息萬變的,變化之快甚至不容許我讀完一本書。書的開端自是源于那位對我極其重要的人,但讀下去的原因,始終是我自己的內心,那期盼有始有終與永恒的決心。
OK,那就讓我們把這個過期的禮物作為那段故事最后的一枚樂符,樂曲盡,合書藏,過客何須千千結,同行何須千千解,再繼續啰嗦就不禮貌了。認真的閱讀并努力去理解它,算是還了當初的我的一個執念。
這本書整體看下來就好像是一場梭羅的碎碎念,自身的內心獨白,隱居時的哲學感悟和隱居生活的再現,晦澀難讀,內容相互膠黏,跳躍性又極強,讀的時候思緒被扯來扯去,而且第一直覺總告訴我,翻譯的還不是那么的到位,所以讀起來會有些差強人意。
想要讀進瓦爾登湖,非寧靜不以開書,非孤獨不以評鑒,不是熱愛自然的人,是無法讀進它的,不是熱愛思考和學習哲學的人,更是無法理解它。讀他的最好方法,我想也許就是想象一位年邁的老人躺在瓦爾登湖畔的長椅上,跟身旁席地而坐的你進行碎碎念,只有這樣的畫面才能使得那些被推來推去的思緒能夠固定在一角,防止迷失在瓦爾登湖旁那茂密的針葉林中。
比起哲學家和其他的一些東西,我更想稱呼梭羅為“生活家”,這樣復雜的一本書,我也許也只思考到了它的冰山一角,具體一點,感覺兩成都不到。
下一本具體看啥還沒想好,到時再說。
碧月紫竹,老竹新聲,評說的內容可能跟諸位的理解不太一樣,望君海涵。書評的末尾依舊是祝各位生活美滿,時時開心,日子好好過,心情天天美,感謝各位的陪讀,有緣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