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大明錢莊
- 家父藍玉
- w三紀
- 4207字
- 2024-10-11 10:15:31
“銀礦?”
朱元璋和朱標齊齊一怔。
但緊接著,老朱微微皺眉,“你是如何知曉倭國有銀礦的?”
“陛下也知道沈家有很大一部分生意是走的水路。
臣在抄沈家時,遇一倭商,他懂咱們的語言,所以臣與他交流起來也沒什么阻礙。
通過與其交談,臣才得知此事。”
藍慎行之所以如此回答,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洪武三年,朱元璋罷太倉舶司。七年,撤銷負責海外貿易的三市舶司。
十四年,禁海民私通海外諸國。
二十三年,禁外藩。二十七年,禁民間使用外貨。三十年,禁國人下海。
也就是說,現在的海禁只是初始階段,并未全面落實。
而沈家又是明初大商,其所在之地出現一些外商,也是合乎情理的。
“有多少儲量?”
這才是朱元璋最在意的。
“根據倭商的話來判斷,甚至會遠超大明白銀儲備的總和。”
說到這里,藍慎行補充道:“臣口中的儲備,包括了國庫和民間。”
他的回答很保守。
因為白銀大批量流入國內,是因為大航海時代。
而倭國的石見銀山,其銀產量可是整個大航海時代中,世界總和的三分之一。
“這么多?”
朱標有些驚訝,“會不會是那倭商在說大話?”
藍慎行道:“根據臣觀察,他不像在說大話。”
朱標沒有回話。
劉伯溫看人極準,藍慎行又是前者帶出來的,那自然不缺看人的本事。
“果真是商賈誤國。”
朱元璋哼了一聲。
自古財不外露。
而倭商將自己國家的資源全盤說給他人,這不是誘惑別人去打嗎?
此時。
老朱已經默默的將倭國從不征之國名單中摘出。
之前因為是鳥不拉屎的地方,他自然沒心思去打,對于倭寇的不斷侵擾,也只是通過海禁的方式來解決。
但當銀礦冒出來后,那性質就不一樣了。
畢竟這銀礦可以解決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更能解決寶鈔的弊端。
老朱雙眼中閃爍著寒芒。
倭寇不斷在大明的沿海地區燒殺搶掠。
這樣也好,起碼大明這邊出師有名,正好新仇舊恨一起算!
不過在想到出兵倭國時,老朱眉頭深鎖。
就算要打倭國,那也不能現在打啊。
如今西蕃叛亂不說,云南那邊也沒收復,最重要的是,北元余孽還在啊!
這才是眼下最重要的問題。
朱元璋看向藍慎行,道:“你是將問題給咱指出來了,也算給咱說了解決之策。但這解決之策,短時間內怕是無法落實吧?”
“是的。”
藍慎行點頭,“但話說回來,寶鈔短時間也不會出現弊端啊。”
“所以你這是……只讓咱聽個響?”
朱元璋有些不悅,“你這不是在給咱添堵嗎?”
“別急啊陛下,臣還沒說完呢。”
藍慎行笑了笑,“無論是明年的平叛也好,未來對北元的征伐也罷,討伐倭國也是一樣。
除了勞民傷財之外,還有對糧草的急需以及士兵的減員。
縱觀歷朝歷代,有一條鐵打的規律:一個王朝是否強盛,與國家的人口以及糧食的產量、儲備是有直接關系的。
所以在落實這一切之前,陛下應先解決糧食的問題。
多開荒,多種糧,糧食問題解決了,人口自然會暴增,人口暴增后,大明的兵源,便會源源不斷!”
“說得輕巧,你以為咱不想增加糧食的產量?”
朱元璋是懂農作的,他不止一次讓官員們琢磨增加糧食產量的辦法。
但就算官員們想破腦袋,也沒想出個一二三來。
“所以臣才會說,臣能做的事,其他人做不了。”
藍慎行起身,行禮道:“臣愿為陛下分憂,可令百姓飽腹,后勤不危。”
“好大的口氣,你確定你做得了?”
朱元璋緊盯著藍慎行。
‘百姓飽腹,后勤不危。’這八個字,可不是說說那么簡單。
縱觀歷朝歷代,一個王朝再強盛,也總有人吃不飽飯。
而隨著吃不飽的人越來越多,便會滋生起義。
再就是打仗的問題。
打仗最怕什么?怕將士們不拼命嗎?
不。
怕的是軍餉發不了,后勤糧草供給不及時。
但凡是滿餉,且還能吃飽的軍隊,在古時,那幾乎就是橫掃一切的存在。
“僅憑臣自己,當然做不了。”
藍慎行與朱元璋對視,“臣需要陛下的支持。”
“咱對你還不夠支持?”
朱元璋道:“說吧,又想讓咱支持你什么?”
“臣希望陛下可以改變海禁之策,同時恢復已被罷停的太倉舶司以及負責海外貿易的三市舶司。”
藍慎行語氣嚴肅。
語落。
朱元璋和朱標齊齊皺眉。
特別是前者,他并不覺得海禁有什么錯。
朱元璋問道:“你的意思是,只要咱不海禁,你就可以讓百姓飽腹,后勤不危?”
“是的。”
藍慎行點頭,“只要陛下支持臣提出的這幾條,臣雖不是武官,卻也敢立軍令狀。”
“軍令狀?”
朱元璋笑了笑,“那怎么個立法?”
藍慎行道:“十年之內,如若臣完不成此承諾,臣甘愿離開應天,永不為官。”
“十年之內可以。”
朱元璋說到這里,搖了搖頭,“但離開應天,永不為官,不太行。”
對于老朱來說,藍慎行可是留給朱標的班底。
哪能讓他離開應天呢?
“那陛下說怎么辦?”
藍慎行有些無奈。
“軍中無戲言,如若完不成,斬立決!”
話雖這么說,但老朱是不會殺藍慎行的。
之所以說出‘斬立決’這三個字,只是想間接看看藍慎行有多少把握。
如果沒把握的話,是不會拿腦袋立軍令狀的。
朱標站在一旁沉默不語。
父子連心,老朱的想法他自然能懂。
就算藍慎行真沒完成,老朱要殺藍慎行時,只要自己出面求下情,老朱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沒辦法。
帝王心術就是這樣,就算失敗也要收攏一波人心。
藍慎行沒說話。
他轉身,大步走向案桌,拿起毛筆便在白紙上寫下軍令狀。
隨后寫下名字,畫押,交予朱元璋。
朱元璋瞥了一眼。
待紙上墨跡干的差不多后,交予朱標保管。
“明日早朝,咱會落實海禁之事。
你這邊做事也需要人手,先前隨你去沈家的那三百人,由你調遣。”
說到這里,朱元璋語氣逐漸嚴肅,“咱能做的都做了,丑話跟你說在前面,如若你未能取得成效,可就別怪咱翻臉不認人了。”
藍慎行點頭,沒再說什么。
盡管他很想讓老朱打造一支艦隊出海,爭取把土豆和番薯給帶回來。
但如今來說,有些不太現實。
一,他還沒讓老朱看到任何成效。
二,因北元未滅,老朱連有銀礦的倭國都不去打,你讓他組織艦隊出海?
只能慢慢來了。
“對了,你方才跟咱說,讓咱成立大明錢莊,現在能辦嗎?”
老朱的重心點還在寶鈔上。
誰讓這東西是跟朝廷的公信力掛鉤呢?
“能辦是能辦。”
藍慎行輕嘆,“只是如今百姓手中也沒多少錢,大錢都在商賈和豪紳手中,但在建國初期想要讓他們把錢存入朝堂成立的錢莊,阻力還是不小的。”
朱元璋道:“說白了,就是咱的公信力還不夠唄?”
“是的。”
藍慎行點頭。
就算放到現代,國有銀行在剛成立時,儲戶們也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
而那時,錢莊和銀行是已經得到普及了的。
朱標問道:“慎行,這錢莊是不是只要有人往里面存錢,這錢朝廷就可以提前支用?”
在明初,錢莊是新詞。
因為錢莊是明朝中期才出現的。
不過話說回來,只要把寶鈔的問題解決了,能讓儲戶實現自由兌換、存取,那寶鈔就是以后的銀票。
“錢莊很復雜的,沒陛下和太子殿下想的那么簡單。”
藍慎行歸攏了一下思緒,對前世銀行的一些規則做了一下更改,“首先為了吸引商賈、豪紳和百姓們存錢,咱們要給他們利息,存的錢越多,時間越久,利息便越高。
起存時間,可以設一年起步,不封頂。
每個人都可以提前支取,但提前支取的話,就不給利息。”
“咱還得給他們錢?”
老朱直接懵了,“這樣的話,咱不虧大了嗎?”
“陛下,資本又怎么可能虧呢?”
藍慎行笑了笑,“有人存錢,就有人需要錢,特別是那群商賈們。
比如存錢一萬,咱們可以給他年利息一百錢至一百四十錢。
同時,咱們還向信譽度高,且有地契的商賈們提供借貸服務,商賈向咱們借一萬錢,年利息為四百五十錢至六百錢。
如若商賈未能預期還咱們的錢,咱們給他半年左右的時間,但這半年期間,利息要翻倍。
半年后,他們若還不上,咱們便可直接收取其地契和府邸。
當然,利息這東西是要根據情況來定的,比如一些大額借貸,咱們可以適當的減少一些利息,也可以多加一些利息。
臣現在說的,只是最基本的架構。
至于如何更加完善,獲取更大的利益,陛下應該不缺這類官員。”
此話簡單易懂。
朱元璋和朱標都聽明白了。
“這賺錢的方式可真簡單啊,咱為啥就沒想到呢?”
前者看向后者,“標兒,此事無論有多少阻力,明年開春便開始落實。”
“是。”
朱標點頭。
藍慎行在聽到明年開春落實時,便猜到……朱元璋肯定會在開春之前,對胡惟庸動手。
因為明年開春的事情太多了。
西蕃平叛,是需要后勤的。
而管后勤的,正是中書省!
再加上此時老朱想成立大明錢莊,賺錢的同時還能鞏固朝廷的公信力。
但現在,還沒六部呢,管錢的也是中書省!
故此。
老朱必須要在開春之前,廢除宰相制,設立六部!
“陛下,萬事開頭難。”
藍慎行看著高興的老朱,準備潑一下冷水,“無論何事,在開始時的阻力都是不小的。
除此之外,陛下一定要嚴加管理好負責大明錢莊的官員們。
萬不可出現有人在錢莊存錢后,錢卻被吞掉的情況!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臣可以擔保,此事是一定會發生的!
但此事發生后,陛下一定不能心軟,定要在第一時間將違規者嚴懲!
特別是第一個違規者,要廣而告之,在大庭廣眾之下施以極刑!
誅九族也好,夷三族也罷,必須要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相比起通訊發達的現代,古時通訊極其不便。
這是利處。
因為通訊的緣故,傳播也會受到限制。
不過此事不能不防,一旦放縱,其定會引發連鎖效應,出現人人吞錢的后果。
“說得好。”
朱元璋不斷點頭,指著藍慎行說道:“看來你是了解那群貪官污吏的。那群該死的狗東西就是一群利益的蠅蟲,但凡有利益的地方,便可滋生出他們這種敗類!”
“臣只是跟陛下的想法一樣,不想再看到百姓們深陷水火之中罷了。”
說到這里,藍慎行沉聲道:“臣的想法是……
如果殺一人不足以解決問題,那就殺百人,百人解決不了,那就千人、萬人、十萬人!
如若能殺十萬人,而利萬萬人。能夠迎來真正的太平盛世,那是也值得的。”
“哈哈……”
朱元璋笑了起來。
他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藍慎行了,畢竟后者的想法和理念幾乎跟他如出一轍。
時間不早了。
老朱和馬皇后離開了東宮。
不過。
他卻沒有回宮里,而是來到了……
城南,南郊。
面對朱元璋和馬皇后的深夜到訪。
劉伯溫有點兒懵,也有點兒怕。
他怕老朱又舔著臉讓他回去任職,但這時候任職,可不是什么好事。
“伯溫啊,咱來這里一是為了看看你,二是想跟你說件事。”
朱元璋坐了下來,“你曾提議,讓咱將倭國列入不征之國對吧?”
“是。”
劉伯溫點頭。
朱元璋笑著道:“但藍慎行今日卻向咱提議,征伐倭國。”
劉伯溫皺了皺眉頭,未言。
“倭國有銀礦,很大的銀礦。”
朱元璋盯著劉伯溫,“你是不知此事才向咱提議的呢,還是你明知此事,卻依舊向咱如此提議?”
“……”
劉伯溫眉頭皺的更深了。
“哈哈哈……”
朱元璋起身,笑著說道:“咱長時間沒見你,跟你開玩笑呢,你看你這臉色……”
“咱回宮了。”
朱元璋看向劉伯溫,“該說不說,你還是給咱培養出一個好苗子的,盡管這苗子的行事風格一點兒都不像你。”
語落。
老朱便和馬皇后回宮了。
他今天很開心。
畢竟嚇唬劉伯溫,是他的愛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