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忠延
近來讀到了幾篇愛不釋手的散文。一篇是《文廟》,密實的原生態景觀描寫感覺到了沈從文“湘西世界”的滋味。另一篇是《南院里》,綿絨般的底層生活景觀活脫脫有著林海音《城南舊事》的氣息。
作者不是沈從文,也不是林海音,是崔海昀。我不得不對她刮目相看。刮目相看,自然緣于她的散文寫作由此邁上了一個臺階,更在于這些作品成為浮躁時代散文突出重圍的一個先行者。
欣喜崔海昀沒有成為散文浮躁...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全書完
喬忠延
近來讀到了幾篇愛不釋手的散文。一篇是《文廟》,密實的原生態景觀描寫感覺到了沈從文“湘西世界”的滋味。另一篇是《南院里》,綿絨般的底層生活景觀活脫脫有著林海音《城南舊事》的氣息。
作者不是沈從文,也不是林海音,是崔海昀。我不得不對她刮目相看。刮目相看,自然緣于她的散文寫作由此邁上了一個臺階,更在于這些作品成為浮躁時代散文突出重圍的一個先行者。
欣喜崔海昀沒有成為散文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