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烽火傳訊
- 我能給古人寫信,后世震驚古人!
- 永夜孤星
- 2058字
- 2024-09-30 14:03:04
“是楚先生告訴我的。”李世民回道。
聽到這個答案,魏征眼中掠過一抹厭惡之色。
他是太子黨的人,也是當年極力勸誡太子全力打壓秦王的一員,甚至他還參與了刺殺秦王的計劃制定。
只是沒想到秦王先下手為強,如今他們這些太子黨的官員樹倒迷糊散。
而坊間傳聞,秦王之所以突然警覺并且反殺成功,最大的功勞便是這位深藏功與名的楚先生。
沒有楚先生,他魏征只待太子登基以后,便能加官進爵,甚至能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所以說魏征對于楚先生心中不恨那是假的。
同時魏征也在心里不認為楚先生是什么高深莫測之輩。
同樣是人,他魏征自幼也飽讀詩書,為東宮中重要的一員,就連太子也對他言聽計從,本就是一代天驕,又怎肯承認自己不如他人!
“這位楚先生認為突厥會趁機入侵我中原大地!”
“那我魏征則認為突厥不會!”
“不知秦王殿下還有諸位文武百官,你們是信我還是信一介山野村夫!”
魏征目不斜視,直勾勾的盯著秦王,沒有一點退讓的意思。
他向來就是剛正不阿的性子,哪怕常常會因為說一些實誠話得罪人,但他也不在乎,只要對江山社稷有用,他魏征萬死不辭!
李世民有些頭疼的看著眼前的魏征。
對于眼前這位太子爺曾經的一員,李世民是又愛又恨。
恨的是太子在世的時候,這魏征沒少出過陰謀詭計,讓他大吃苦頭。
愛的是魏征的確有才華,還有著冒死直諫的性格。
自古以來忠言逆耳,李世民知道有時候魏征說的話雖然難聽,但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江山社稷,并沒有針對他的意思。
他想要開創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盛世,那么魏征這樣的官員雖然討厭,但還是多多益善!
“我贊同魏征的看法。”
“請殿下停止勞民傷財之舉!”
“附議!”
一時之間,朝堂百官絕大多數都站出來支持魏征。
魏征雖然官職不大,但那是因為他是太子洗馬,一旦太子登基,必將問鼎權力巔峰。
畢竟魏征的才華,眾人是有目共睹的,曾經給太子獻計平定劉黑闥,為李家一統中原立下過汗馬功勞。
在場的眾人唯有秦王一脈的人不為所動。
外人對于楚先生的才華或許只是有些許耳聞,有些懷疑是正常的。
但他們可親眼看過楚先生對于玄武門之變的謀劃,事無巨細,一絲紕漏都沒有,實施的過程中,太子黨一方的反應就如同提線木偶一般,完全按照楚先生的預想所走。
就在朝堂上群臣爭論不休的時候,外面忽然傳來一聲急切的喊叫聲。
“報!”
“十萬火急!”
“烽火傳訊!”
只見一名傳訊兵,三步并做兩步,無視一位位宮中護衛,直接就是闖進了朝堂上。
“哪來的毛頭小子,朝堂諸公在此,誰允許你進來的!”一名官員立馬呵斥道。
“是我允許的。”李世民淡淡說道。
在拿到楚先生回信的第一時間,李世民就已經派遣人在邊境線上巡邏,一旦發現突厥大軍的蹤跡,那么立馬燃起烽火傳信長安!
“報!”
“前方烽火傳訊,突厥大軍來襲!”
“烽火持續時長兩炷香的時間,按照事先約好的暗號,突厥已經集結數十萬大軍侵擾我朝邊關之地!”
“烽火從涇州和涇陽方向而來,推測突厥大軍兵分兩路,從這兩個地方發起進攻,目標直指長安城!”
短短幾句話,朝堂上這些許多大風大浪的文武百官們,一個個全都驚呆了。
突厥人居然敢真的集結二十萬大軍南下,這可是他們突厥幾乎全部的兵馬啊!
同時他們也是彌漫起一股寒意。
眼下他們李唐內部,尚未穩定,太子黨還有余孽興風作浪。
太上皇尚未退位,許多老臣子心中依然不服通過弒兄囚父奪位的李世民。
前些日甚至有御史不顧生命危險,在朝堂上當著諸公的面唾罵秦王!
一瞬間,他們都是覺得天快塌下來了。
魏征也是呆了。
他此前也推算過突厥人可能會趁機南下,但沒想到突厥人會如此果斷,居然會集結二十萬大軍。
他本以為突厥人會像以前那樣,侵擾邊關,打完秋風以后便會自行離去。
眼看著朝堂上亂做一團,長孫無忌輕咳一聲,道:“諸位不必驚慌。”
“突厥雖然來勢洶洶,但我等也并非完全沒有準備!”
“尉遲敬德將軍已經率領一路大軍,鎮守涇陽,此路入侵的突厥大軍不會有什么問題。”
“有威脅只有頡利可汗親率的數十萬大軍,不過我們也有應對的辦法,定要叫那頡利可汗有來無回!”
長孫無忌的話,像是給眾人吃了一顆定心丸一般。
是啊,這些天秦王殿下攝政的時候,頒布過許多針對突厥入侵的政令。
方才他們還在魏征的帶領下,攻擊秦王殿下勞民傷財,但轉眼間就被全部打臉了,只覺得臉頰火辣辣的疼。
一瞬間,包括魏征在內,對于楚先生此人有了全新的認識。
先前他們只是聽聞楚先生在玄武門之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并沒有放在心上,只是認為楚先生出了幾道不錯的計謀罷了。
但今日一看,突厥人還沒有動向的時候,楚先生便已預料到了,并且連突厥人動用的兵馬數量以及進攻方向全部預料中了。
此番能力簡直就是料敵千里之外,算無遺策,頗有當年諸葛武侯借東風,談笑間大敗曹魏八十萬大軍的風范!
李世民看著這一幕,只覺得有趣,道:“諸位,現在你們對楚先生有意見么?”
“微臣沒有意見!”
“高手在民間!”
“這楚先生雖然沒有一官半職,但當年的諸葛武侯不也是如此,安居在南陽鄉下的一所茅廬中,僅憑聰明才智,便能看到天下大勢!”
諸多大臣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魏征也是一臉羞愧,道:“殿下,請代我向楚先生道歉,此前的確是我見識太多,對天下大勢的判斷不夠準確,這才鬧了一些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