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競賽結束,第一名
- 火紅年代小日子
- 小雨時期
- 2034字
- 2024-10-16 23:51:03
啜泣中,崔雪也是把事情道了出來。
原來,上回在傳達室那邊,崔雪回撥電話,接電話的那個男人正是崔雪的親生父親。崔雪記憶中,只在小時候還有些父親的身影,后面都是和母親相依為命,甚至,都有些忘了父親長什么樣子。
在接到父親電話后,她第一時間就打電話給媽媽,而電話那頭,她媽什么都沒說,只讓她趕緊回家。
于是,她請了假之后,回家,見到了父親。很瘦,皮膚也很黑,崔雪甚至第一時間都沒敢認,因為就算是記憶很零星了,父親的形象也不是這樣的。
她媽告訴她,這就是崔元吉,她爸回來了。
只是,和這個父親一同來的,還有保衛科同志,以及街道派出所同志的到來。當崔雪得知,自己這個好多年見過面的父親之前還是個資本家之后,她一下子就傻眼了。
……
在聽完徒弟崔雪的講述之后,薛海燕也沉默了。
資本家。這成分太高了。
消失的這些年,崔元吉應該是怕影響母女倆,接受教育改造去了。對于崔雪此時的心情,薛海燕能理解,同時,心中也有些可惜。
資本家的女兒,這頂帽子一扣下來,崔雪之后的日子恐怕就要完了。
原本,崔雪已經是文工團最受器重的青年演員了。在自己的培養下,之后甚至有機會去到國家級別的舞臺表演的。
但成分問題,無疑是給崔雪下了死刑。
“小雪……”薛海燕輕輕拍了拍崔雪的后背,張了張嘴,想要說些什么安慰的話,最終卻也沒說出來。
沒辦法,若是其它事,她說什么也會幫自己這個寶貝徒弟解決的。可成分問題,實在是太嚴重了。
“小雪,這段時間你先好好休息一下吧,演出什么的就別參加了。”最后,薛海燕只能是留下這么句話,看著崔雪,嘆息一聲。
……
翌日,清晨。
馮鐵林換上工裝,正準備出門去軋鋼廠。
同院的兩位車間工人過來,湊到馮鐵林邊上。
“鐵林哥,今兒的表彰大會,你肯定要出風頭了。”
“是啊鐵林哥,我們聽說,你光是鉆床直接生產了六千塊的成績?”
“這也太夸張了,我倆加起來還沒你一人多呢。”
聽到這話,馮鐵林倒是笑著點頭:“嗯,平時就練這個了,所以成績還不錯。”
“這哪是不錯啊,鐵林哥,咱們院里這回因為你可都要長臉不少了。”
“那可不,隔壁院那個大毛,之前也不知道神氣個什么勁兒,這回你猜才多少?三千多塊,四千都不到,比鐵林哥你差遠了!”
幾人一邊說著,一邊往廠里走去。
馮鐵林在競賽取得的成績,已經在軋鋼廠這邊引起了不少關注。而這兩人在院里和馮鐵林同齡,此時湊過來,儼然都是一副以馮鐵林為首的樣子了。
……
軋鋼廠禮堂。
氣氛高漲,情緒熱烈。
在那講臺之上,掛上大長條的紅色橫幅。
“慶祝高產競賽圓滿結束,青年同志表彰大會!”
大會依然是廠長先發表講話,接著,便是由保衛科秦科長,以及李副廠長一同宣布了本次大賽的成績。
“首先,恭喜以下同志獲得“生產標兵”的榮譽稱號!”
“張建國”
“王國慶”
“……”
總共是有79名同志獲得了“生產標兵”的榮譽稱號。
除了有獎狀以外,每人獎金二十塊,糧票十斤,名次按照排名先后,獎勵有所增幅。
三車間這邊的坐席,在聽完這些生產標兵的名字后,大家都有些興奮了。
“鐵林,你肯定是生產尖兵了!”
“我就說吧,鐵林哥肯定能拿尖兵!”
雖然他們三車間這邊沒有一個生產標兵,可若是能拿一個尖兵,也是相當露臉了。
畢竟,整個軋鋼廠,尖兵只有十人!
等到標兵的頒獎結束之后,
楊廠長清了清嗓子,手里拿了一張名單。
“接下來,我宣布,獲得“生產尖兵”的同志有……”
“第10名,李昌盛。”
“第9名,余國之”
“第8名……”
……
“第2名,范紅進。”
念到第二名,在場升起了不少的議論。
“呵,范紅進這家伙也只能第二名?”
“當初廣播里可是沒少播他,咋才第二名啊。”
“這可是三級鍛工,這次高產競賽估計只有他一個是三級工吧?”
大家對范紅進還是熟悉的,畢竟25歲以內的三級鍛工可太稀奇了,本來以為他會得第一呢。
座下,一個方臉青年聽了這名次之后,神情微微一僵。不過一旁工友們都過來恭喜他,他的神情很快也恢復過來。
“第一名,馮鐵林。”
楊廠長念到第一名的時候,語氣頓了頓,接著又道:“我有一點倒是要說一說,大家也知道,咱們這次的高產競賽,是按照生產總值來排名的,其實真要是算起來的話,第二名的范紅進同志和第一名的馮鐵林同志是要多一些的,當然,價值在幾十塊左右。”
聽了楊廠長這話,座下頓時一片唏噓,不過很快又都好奇的看向楊廠長,畢竟,楊廠長總不能無緣無故的這么說吧,范紅進的成績比馮鐵林好,怎么還不能得第一呢。
楊廠長繼續道:“不過在經過我們廠里的技術師傅,以及保衛科、黨支部等一眾領導的商量過后,還是決定把第一的名次授予馮鐵林同志。”
“這是因為啊,他們生產的東西不同,范紅進同志生產鍛造的都是一些基礎的零配件,而馮鐵林同志,是一個月的時間,裝配出六臺小型鉆床,精度、質量,都是相當過關啊。”
聽到這個理由,在場的這些大都是一線工人,頓時就明白原因了。
如果是廠長說的這樣的話,那這個第一給馮鐵林,倒是沒人有意見了。
都是從事生產的一線工人,大伙也都明白,零配件這種東西本身就是靠堆量的產物,而裝配成品機器,無論是難度,還是價值,都要比零配件高的。更不要說,一個月裝配六臺機器,這速度,恐怕高級的老師傅也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