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體店淘的一條漂亮的花裙子,在柜中放置有半年了,前兩天被我翻了出來。這件衣服對我來說有兩處不甚滿意。一是領子為雙層,但下面一層顯露的部分稍覺寬大,對比嬌小的我,穿上后肩膀似乎變得壯實起來,整體看起來不太協調;二是袖子著實太長,胳膊自然下垂時,袖口竟蓋住了我的整個手面。可是它有著苔綠的色彩,墨紫碎小的印花以及傳統而又飄逸的設計,這些都讓我看了心生歡喜。當時毫不遲疑地將它買下,就是想著以后可以找裁縫修改一下。如今也到了快要穿的季節了,所以我馬上想到了那個女人,找她試試看能否改造成功。
車公子此時是最得力的助手了,騎上它,雖然地點遠在城際,要飛速奔馳大約30分鐘,但也不在話下嘍。
與她結緣也是因為一件衣服的修改。那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件大衣,但是領口的設計讓我不能接受,雖然大衣穿起來長短肥瘦都合適。當時我跑遍全城,找了好幾家裁縫店,得到的答復不是手工費高到離譜,就是被笑說這怎么能改?氣惱之下,回到家中,我自己摸索著在大衣領口訂了兩個暗扣,一切問題完美解決。但大衣的袖子還是很長,對我來說這幾乎是買的衣服的通病。但我實在不想跨入那些裁縫店的門口了,也有點不相信她們的水平。想到城際對衣服裁剪的需求是不是大些,門店應該多些,技術應該好些,于是便想到那里去看看。所以就有了我和她的第一次交道。
那家店鋪就在城際的路口。當時我巡視街頭,捕捉到她家玻璃門上“修改衣服”的字樣,便停下車來推門而入。她正站著和一個男人閑聊,后來知道那是她的丈夫,翹著二郎腿身著筆挺的西裝坐在縫紉機旁,一副干部派頭,與她的樸素的農婦裝扮形成強烈反差。夫妻二人談笑風聲。屋內面積大約20平方米左右,凌亂地擺放著各式物品。有小孩的成品棉衣,線帽童鞋,絨布枕套售賣,墻角堆放著成捆的布匹。
一臺縫紉機擺放在當門的位置。看我進來,她問明來意,約摸好衣袖的長度,讓她的丈夫負責拆線。可以嗎?我心里充滿了不信任。但見她的丈夫拿著小剪刀一點一點仔細地將線挑開,動作蠻熟練,平時應該沒少干這活,我稍稍放下心來。這時來了一個50歲左右的婦人,要改一件上衣,說是她女兒不穿送給自己的。接洽完畢,健談的婦人和夫妻二人聊了起來。說話中得知,女裁縫的丈夫在附近的農行上班,他們有兩個女兒已成人,并早早在市里買了房子,生活過得舒適愜意。女裁縫很熟練地將我的衣服改制完畢。我拿起看了一下,意外發現袖口有一處在拆線的地方被剪了一個小口。女裁縫毫不在意地一笑,找出針線,三下五除二修補起來。補完的地方雖然有些許瑕疵,但不影響大面,袖子修得也還合適,價錢公道,活干得盡管不是那么細致,但還算讓我滿意。
基于上述的結識,有了我這第二次的光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