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因夢退學之后,跑去看畫展,被《云深不知處》的導演徐進良發掘,邀請她擔任女主角。
在既定的歷史上,胡因夢拍完這部電影,就會去美國,打算嫁給她媽媽給她安排的相親對象。
對方是個富家子弟,但是兩人相處得并不好,胡因夢很快從他家里搬走,找了所大學讀書。
讀書期間,胡因夢受到嬉皮士文化的影響,過了一段放浪形骸的生活。
瞎搞了大半年后,她重新回到臺灣。
這時她發現,之前拍得那部《云深不知處》居然給她帶來了很大的名氣,于是就正兒八經地做起了演員。
還被封為臺灣第一美女,成了許多男人的夢中情人。
當時的才子李敖對她一見鐘情,兩人認識沒多久就穿著睡衣在自家客廳里舉行了婚禮。
“第一才子”和“第一美女”的結合轟動了華人社會,許多人認為這是天作之合。
李敖說:“如果有一個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優游又優秀,又傷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別人,是胡因夢?!?
然而三個月之后,這樁天作之合就以離婚收場。
據李教所說,離婚的原因是有一次廁所門沒關,他走進廁所,看見胡因夢因為便秘而憋的扭曲的臉。
于是,李教的世界幻滅了。
什么,仙女拉的粑粑居然不是粉紅色的?還這么臭?離婚!
不過,現在這一切都尚未發生。
胡因夢剛從大學退學,接演《云深不知處》,她還沒有去美國,也不認識李教。
姜瀾問胡因夢:“徐導演為什么會選你拍這部電影呢?”
胡因夢一愣,心說這叫什么話?我好歹也是遠近聞名的美女好嗎?
胡因夢回答道:“徐導演在一個畫展上遇到我,她覺得我長得有一種東方古典美,所以邀請我參演了這部電影?!?
姜瀾道:“導演沒有發現你的臉非常不上鏡嗎?”
胡因夢心里咯噔一下,心說這人真是行家。因為她已經看了《云深不知處》的樣片,看完之后,她差點鉆到椅子底下去。
雖然一直自詡美女,從小到大也有很多男生對她趨之若鶩。但她怎么也沒想到,自己上鏡之后根本不好看。
胡因夢問道:“為什么這么說呢?”
姜瀾微微一笑,說道:“看你的面相,你應該不是漢族,你老家是東北的吧?”
胡因夢已經對姜瀾的觀察力佩服得五體投地了。
白天的時候,姜瀾一眼就看出自己有個洋人男朋友,現在又看出自己的臉不上鏡,還看出自己老家是東北的,這人是怪物嗎?
胡因夢很想知道姜瀾還看出了什么,便老老實實地說道:“是的,我老家是沈陽的,我其實不姓胡,我是滿族人,瓜爾佳氏?!?
姜瀾點點頭,說道:“那就難怪了,據說瓜爾佳氏來自俄羅斯高地,膚色白皙,頭發赤褐色,眼珠則呈淺棕色,甚至還有碧眼之人,所以你的樣貌看起來帶著一點混血兒的感覺?!?
胡因夢說道:“有異域相貌的人多了去了,難道你僅憑這一點,就猜出我是東北人,這也太草率了吧?”
姜瀾搖搖頭,說道:“并不是這樣。我猜出你老家在東北,是因為……你眼睛細長,按照西方的人種劃分標準,這是標準的蒙古利亞眼。而且你臉龐比較大,這是典型的東北亞人的長相?!?
姜瀾的話已經說得很委婉了,直白點說就是你這瞇瞇眼,大餅臉,根本就是半島女人的典型長相。
胡因夢又是生氣,又是服氣。
生氣的是自己明明是個大美女,卻被姜瀾貶得一文不值。服氣的是,全讓姜瀾說中了。
胡因夢沒好氣地說道:“你可以掛個姜半仙的幡子,專門給人看相了。”
姜瀾嘿嘿一笑,喝了口啤酒。
胡因夢又不死心地問道:“那你怎么看出我的臉不上鏡呢?”
姜瀾道:“攝影機會把人臉放大,所以找演員的時候,導演會盡量找臉小一些的演員。”
姜瀾指著沙灘上圍著籌火跳舞的趙雅之說道:“你看芝芝,她長著一張巴掌小臉,就特別上鏡?!?
胡因夢氣死了,正想說話,姜瀾又道:“還有,你是近視眼。從你看人的表情來看,度數應該不低,還散光。所以你會瞇起眼睛看人,這在平時倒也沒什么,但在鏡頭之下,就會顯得特別的浮腫,會給人一種……色瞇瞇的感覺?!?
胡因夢不生氣了,反而有了點釋然的感覺。
因為姜瀾的話雖然不好聽,但全給他說中了。她不由得對姜瀾升起了一股敬佩之心。虛心地問道:“那……有辦法補救嗎?”
姜瀾笑道:“當然有,你本身的條件還是不錯的,皮膚白皙,身材高挑,帶著點異域風情。你的五官也很好看,鼻子翹挺,嘴巴很性感。你只要去割個雙眼皮,配一副隱形眼鏡,然后再改變一下你的妝容,在拍戲的時候,注意下打光,那么,現今的臺灣女演員中,僅從外形條件來看,應該少有能與你媲美的?!?
胡因夢舒服了,原來自己在姜瀾眼中也是個美女,只是有些小缺點,她問道:“只要割個雙眼皮就成了?”
“信不信由你!”
姜瀾可不是說著玩的,他這是經驗之談。
韓國為什么整容業發達?因為半島女生的典型長相就是瞇瞇眼,大餅臉。
韓國女生成年之后,只要去整個容,改變這兩個弱點,就能秒變女神。
經過這番交流,胡因夢對姜瀾的崇拜已經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了。
她道:“我信!”
“哈哈!”姜瀾大笑著起身,喊道:“阿龍,幫我把吉他拿來?!?
“好嘞!”
陳元龍答應一聲,飛快地跑去取回了姜瀾的吉他。
姜瀾把吉他抱在懷里,沙灘上的人立刻歡呼起來,異口同聲地喊道:“姜少,來一個!姜少,來一個!”
姜瀾笑著問道:“唱什么?”
有人說道:“冬天里的一把火!”
又有人說道:“獅子山下!”
“曾經的你!”
……
姜瀾擺擺手,讓大家安靜了下來,他說道:
“這幾個月我跟大家一起,住在這臺灣的鄉下,感受著這座小鎮的寧靜祥和,我覺得這里很有人情味,風景也很美,所以我有感而發,寫了幾首歌曲,借這個機會,唱給大家聽聽。”
眾人一聽,居然是新歌?這可有耳福了,紛紛鼓起掌來。
姜瀾坐在籌火旁,撥動琴弦,輕聲唱道:“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
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
繽紛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荷把鋤頭在肩上,
牧童的歌聲在蕩漾,
喔鳴喔鳴他們唱,
還有一支短笛也在吹響,
……”
對于后世來說,這首《鄉間小路》只是一首兒歌。
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是隨著臺灣民謠運動的興起而誕生的一首經典歌曲。
姜瀾為什么要忽然唱出這么一首歌?
因為現在臺灣最流行的都是歐美歌曲,樂壇翻唱成風。而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島上開始強調本土意識。
1976年,青年歌手李雙澤在一次演唱會上,向觀眾席上投擲了一瓶可口可樂,并激憤的喊出“唱自己的歌”。
同年,李雙澤、楊弦、胡德夫三人在中山紀念館舉辦了新歌發布會。
會上所推出的九首新作均被收錄于楊弦的首張專輯《中國現代民歌集》中。
這張專輯正式標志著臺灣民歌運動的開端,成為臺灣流行音樂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