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炒熱度是后世常用的做法,在這個年代簡直就是創舉。
夏夢聽得一愣一愣的,她可沒想到拍個電影還能玩這么多花活。
不過她對此還是有些不以為然的,她認為電影是藝術,拍爛片騙錢就是不對。
不過這部電影耗資幾百萬,姜瀾弄出這些招數,她倒也能理解,所以沒說什么。
姜瀾一出現,就對那些記者說道:“大家稍安勿躁,等我們拜完神先。”
說著姜瀾就帶著全體劇組人員上香拜神,口中念道:“關二爺保佑《少林寺》開機大吉,票房大賣!”
姜瀾把香插上之后,監制夏夢以及其他劇組人員按照順序依次來拜。
隨后,姜瀾上前揭開攝影機上鎮邪的紅布,拜神儀式就算完成了。
在大家的一片鼓掌聲后,姜瀾笑道:“各位記者朋友,有什么問題大家現在可以問了。”
《明報》記者率先問道:“姜導演,現在你上一部的電影票房剛過一千萬,你現在又花三百萬拍一部動作電影,不怕虧本嗎?”
姜瀾笑道:“我這人不打無準備之戰,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務求成功。大家看我寫的小說和歌曲,像是一個新手寫的嗎?我將這些作品呈現在世人眼中之前,已經準備了很久了,拍電影也一樣,所以我有足夠的信心,這部電影會票房大賣。”
“姜導演的意思是你會一鳴驚人,繼續打破票房記錄嗎?”
姜瀾器張地反問道:“不然不就虧本了嗎?”
《工商日報》是右派報紙,他家記者問道:
“夏夢女士,你已經息影六年,這次忽然復出,是在電影中擔任女主角嗎?”
夏夢搖搖頭,說道:“夏夢作為演員已經息影了,不會復出。我現在叫做楊瀠,是這部電影的監制。至于電影的女主角,這位才是!”
夏夢拉過趙雅之,笑著向記者們介紹道:“她叫趙雅之,是不是很靚?芝芝可是去年的港姐哦。”
《東方日報》擅長市井八卦,他家記者聞言立刻問道:“也就是說女主角是一位新人,那么請問,趙雅之小姐怎么會成為成為這部大制作的女主角的呢?”
趙雅之大大方方地說道:“我也不算是新人了,我在《夜·店》中扮演的也是女主角。”
“請問男主角是誰?”
“就是導演自己啊!”
“請問姜導演是不是要繼續復刻在《夜·店》上成功呢?”
“沒錯,我相信我一定會成功的。”
“額··……”那記者一時語塞,眾人頓時笑了起來。
又回答幾個問題之后,姜瀾笑道:“現在我們開始現場導第一個鏡頭,諸位有興趣的話,可以現場觀摩,不過要稍微站遠一些,否則的話,入鏡就不太好了。”
……
《少林寺》中一段覺遠和尚練武的鏡頭,采用了夏秋冬春四季變化的拍攝方法。
李聯杰在鏡頭前展示了拳法、三節棍、長槍、單刀四種武器,每一種都精彩絕倫。
姜瀾不可能等個一年來拍這些鏡頭,再說香港也沒有四季變化,所以選擇了在嘉禾片場搭景。
事實上,原版的這場戲也是搭的景。
這些搭景的道具都是道具組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做出來的,香港電影多來年來一直搭景拍攝,這方面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
現在展示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一個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世界。
姜瀾和其他扮演十三棍僧的人早就已經剃了光頭了,他先去換了衣服,赤著上身,只穿了一條褲子,露出健美的肌肉,開始熱身。
十多分鐘后,道具組啟動了流水和煙霧的裝置,汨汩的流水從山崖上滴落下來,地上煙霧彌漫,就更顯得逼真了。
姜瀾的身上已經布滿汗水,他示意可以開始了,場記上前打板:“《少林寺》第98場第一鏡,艾克森。”
姜瀾一躍入畫,一套拳法虎虎生風地打了起來。
他這套拳法,完全就是照著李聯杰復刻,已經練了不知道幾百遍了,熟絡無比。
那些記者見姜瀾身形舒展,招式清晰,拳法剛猛有勁,才知道他竟然有真功夫在身,不是鬧著玩的。
姜瀾一套拳打完,圍觀的眾人都紛紛鼓掌,包括石堅、王羽還有七小福這些練家子們,因為打得確實精彩。
工作人員上前撤下夏天的道具,重現布置秋天的布景,為了不出現破綻,活干得非常細致。
坐在一旁休息的姜瀾向記者們解釋道:“接下來會換上秋天、冬天、春天的布景,我會展示三節棍、紅纓槍、單刀的練法。”
記者們聽見這話,知道這次來著了,都饒有興致地等了起來。
有記者問道:“這辛辛苦苦布一次景,就打幾分鐘嗎?”
姜瀾笑道:“實際上,剪進電影里,可能只有十幾秒鐘。”
記者們暗暗咋舌,明白這電影為什么要花幾百萬了。
費這么大的勁布的景,就為了十幾秒鐘,這踏馬根本就是在燒錢。
不久之后,秋天的景致布好,現場頓時變成了一個楓葉飄零,遍地枯草的蕭瑟世界。
姜瀾換了一套白色僧衣,在鏡頭下展示了三節棍的練法,只見那三節棍好像一條銀蛇,在姜瀾的周身繞來繞去,風聲呼嘯,看得人眼花繚亂。
姜瀾四套功夫打完,眾人都是贊不絕口,記者們都準備回去大書特書一番。
姜瀾又擺了幾個造型供記者們拍照,因為拍攝的過程中,為了避免閃光燈的影響,是禁止拍照的。
一直躲在后面看熱鬧的文雋看得心潮澎湃。
這個姜···……打得好像比李小龍還要精彩呢!
這個年代的武打片,拍攝方法一般是先拍一個全景展示兩個人近身肉搏,然后切到近景拍細節。
先拍手,雙方互相擺各種手勢,表現如何見招拆招。
再拍腳,腳也是互相別來別去,你踩我我踩你,展示步法。
再配上音效……嘿嘿嘿哈!
打了半截之后,各自換上兵器,還是各種拆招,乒乒乓乓,叮叮當當。
總之就是一招一式全都清清楚楚,顯得非常死板。
為什么要這么拍?其實是因為時代和技術的局限。
香港武俠片脫胎于日苯劍戟片,早期的劍日苯甚至沒有什么打斗動作,都是雙方裝半天逼,然后一招定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