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1月13日
原文:“寫書了,啥時候可以的稿費?只可惜啊,沒人看啊沒人看,結果老爸還從中阻攔,不然碰電腦,emm。”
沒錯,番茄是我現(xiàn)在的主戰(zhàn)場,但絕對不是我的第一戰(zhàn)場。
遙想當年,番茄還未問世呢!
那時的網(wǎng)文世界,主流平臺是創(chuàng)世中文網(wǎng)和起點中文網(wǎng)等。而我最初接觸到寫作的契機,是通過QQ閱讀上的“我是作者“按鈕。
當時還在上小學的我,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毫不猶豫地點擊了這個神秘的按鈕,開始了我的創(chuàng)作之旅。
起初,我并沒有太多的想法和計劃,只是懷著一顆探索的心。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選擇了一條看似簡單的道路——抄襲。
當時的我年紀尚小,最喜歡看的就是那些醫(yī)術圣手手持銀針的裝逼打臉情節(jié),以及修仙者一路開掛的爽文。
于是,我找到了一本符合我口味的作品,毫不猶豫地開始了“創(chuàng)作“。
甚至天真地跑到原作者的評論區(qū)詢問:“可以抄襲你的嗎?“
如今回想起來,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哈哈哈,事情就是這樣開始的。
一開始并不是先寫電子書,而是直接從紙質版開始。
每天在本子上寫下一段段精彩的劇情,然后帶到班級里分享給我的書迷們閱讀。
原本計劃按部就班地繼續(xù)下去,但誰能天天看小說呢?而且還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抄寫。
所以我直接抄襲了一個開頭,然后開始了所謂的“二創(chuàng)”。
說是二創(chuàng),實際上就是將我讀過的修仙文中的元素整合到自己的作品中,憑借著依稀的情節(jié)發(fā)展方向,開始進一步的延續(xù),學名叫作“融梗”,通俗點說就是做個裁縫。
于是,那個全能型的主角誕生了。
直接父母祭天,法力無邊的俗套開局。
廢柴身體,經(jīng)過一次生死開始轉化成氣運之子,一路升級。
他不僅擅長煉丹,悟性極高,擁有天生的靈根和圣體,還是體法雙修的高手,身邊的美女如云實在是寫不來,也就先沒開后宮路,其他的總之就是怎么厲害怎么來。
然而,隨著故事的發(fā)展,由于攤子鋪得太大,我根本無法繼續(xù)寫下去,最終只能將其擱置一旁。
有趣的是,因為我的這個舉動,在班級里竟然掀起了一股寫書熱潮。
反正不管有沒有人閱讀,先寫就完了。
甚至還有上課不聽課,開始完成自己的“巨著”的猛人。
然而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結果被數(shù)學老師發(fā)現(xiàn)了,古板的老師很是嚴厲,直接不顧那位同學的哭訴和保證“以后絕對不在課上寫書”的話語,毅然決然的將寫書本子撕了個粉碎。
那本被撕碎的書就像一個破碎的夢想,散落在地上,仿佛在訴說著我們曾經(jīng)的執(zhí)著與努力。
那位同學看著滿地的碎片,眼中充滿了失落和無奈。
他知道,他的作品已經(jīng)無法挽回,但他仍然堅信,他的故事值得被講述。
后來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沒思路了還是真的要小升初了,反正真的是擱淺了,“巨著”直到現(xiàn)在也還在家里的電腦桌里吃灰。
它靜靜地躺在那里,像是一段被遺忘的記憶。
每當我看到它,都會想起那段激情四溢的時光,心中不禁涌起一絲感慨。
或許,有些事情注定會成為回憶,但它們所帶來的影響卻永遠不會消失。
而至于網(wǎng)上的寫書,則是在這之后,應該是一個寒假。
那個假期,我沒有將我的空閑時間沉浸于游戲之中,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寫作當中。
每天有時間,我都會準時坐在電腦前,打開網(wǎng)站,開始我的創(chuàng)作之旅。
我精心構思每一個情節(jié),用心描繪每一個角色,希望能夠給讀者帶來一個精彩的故事。
即使是我稚嫩的文筆和幼稚老套的想法,仍然想描繪出屬于我的故事。
當然,內核原因就是想萬一就能掙了錢呢?
整整堅持了三十天,我從未間斷過更新。
每一章都是我用心血澆灌而成,每一句話都承載著我的熱情與努力。
雖然最終沒有簽約成功,但這段經(jīng)歷讓我學會了堅持和努力。
即使面對困難和挫折,也要保持對夢想的追求。
后來好像是寫到了六十幾章,反正是簽約不了,漸漸的失去耐心了,最后的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寫這個的時候,我還專門找了一下。
果然,當初的筆名還在,作品也還在。
仔細一看才發(fā)現(xiàn),我當初寫的東西早就被下架了。
應該是時間太久沒有更新的太監(jiān)書,自動下架的。
看著我以前心血來潮寫的故事,真的是一種濃濃的陌生感。
“真的是我寫的嗎?和我記憶里人家的原著真的是風馬牛不相及!”
懷著忐忑的心情開始改寫敏感章節(jié),再申請解封。
反正是成功了。
找回原來的書,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口味早已變化,不想看修仙,也不會再寫修仙了。
看著最后更新章節(jié)的時間“2018年7月11日 20:20更新”,真的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呢。
到最后,因為我有本日記本,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不想抄別人的就自己寫自己的經(jīng)歷。
無論如何,都有個記載的地方。
于是乎,《龍狗日記》就這樣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