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裝備
- 明末:從拯救揚州開始
- 人無渡野
- 2115字
- 2024-10-09 16:15:02
劉慎絲毫不敢耽擱,牽馬直奔城中軍器局。
九江府畢竟不是南昌首府,城中隸屬于工部的軍器局造做能力有限,根本供應不了大軍所需,甚至光前線軍器的維修都是個令人頭疼的大活。
于是袁繼咸傳書江西巡撫王孫蕃,讓他從南昌的軍器局調來了一批火器,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浙江與福建。
“浙閩的火器多是從海上購買而來,然后由鄭都督進行仿制,一部分裝備海船以保護海路暢通,一部分則運到了內地。”
接待劉慎的是九江府的軍器局使應文生,今年四十多歲,體格渾圓,多走幾步就冒汗,唇上兩撇胡子經常被汗水沁得油光發亮,說話似乎都帶著一股酸氣:
“薛先生打過招呼,這里邊的火器由劉將軍任取,剩下的才令守軍運到城頭守城。劉將軍,您現在可是袁總督面前的紅人啊。”
“不敢,只是盡心做事而已。”
劉慎想了想,他說的鄭都督應該是指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
不過這個時候隆武帝還沒有蹤影,鄭成功應該也尚未“成功”。
他仔細看了看這批火器,以弗朗機炮和鳥銃為主,還有一些虎蹲炮,其他的便是一些雜七雜八的諸如火箭、神火飛鴉、萬人敵之類。
“佛朗機炮我就不要了,五十門虎蹲炮,五百把鳥銃,彈丸火藥什么的越多越好。”
“沒有那么多。”
應文生面露難色:
“總共才六十門虎蹲炮,不可能全讓將軍拿去,鳥銃也只能提供將軍三百把,其他的還要供應各營,其中難處還請將軍原諒。”
“他們不是不愛用這玩意,怎么還非得跟我搶不成?”
劉慎似笑非笑。
明朝的火器技術相當發達,光鳥銃就至少有西洋銃(葡萄牙)、倭銃、嚕密銃三種來源,軍事技術家諸如戚繼光、趙士禎、徐光啟等更是層出不窮。
但終明一代,鳥銃是一種非常重要而又沒有得到充分應用與開發的火器,其技術水平到了明末依然沒有實質性的改進,甚至連嘉靖時期傳入的傳統鳥銃制作與使用在明末都沒有得到推廣和普及。
歸根結底的原因是,對于鳥銃這種新出現的火器,從明朝將領到士兵都有一種不愿習學的倦怠態度。
從戚繼光練兵的實踐中就可以看出,士兵甚至將其當作沒有瞄準器和發機的傳統火銃使用,將鳥銃機巧便利的優點全部拋棄了。
與之對應的是日本,自從火繩槍被引進后,對這種單兵作戰火器的重視程度甚至勝過了對中型和大型火器的重視,在萬歷年間的朝鮮倭亂中,火繩槍極強的作戰能力讓日本大獲全勝,直到明軍介入才扭轉了戰局。
當然這也跟他們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有關,明朝戰爭動不動就是十幾甚至數十萬,戰場范圍延綿不知多遠,重視中型和大型火器是應該的。
但在同一時期的西方,已經出現了比較專業的火繩槍兵,而且開始用科學量化標準規定鳥銃銃管和口徑的比例,以及鉛彈和發藥的比例,同時應用物理知識得出了鳥銃在平放和仰放時的不同射程。
雖然明末畢懋康也發明了自生火銃,卻沒有像西方那樣走上燧發槍的發展道路,最終在火器技術上開始大幅度落后西方。
“用不用是一回事,有沒有又是另一回事了。”
應文生跟著他在庫房中來回走動,不斷用手帕擦著額頭上的細汗:
“將軍應該懂下官什么意思,還請大人不要為難下官。”
劉慎舉起一把鳥銃,這是一把仿自葡萄牙火繩槍的西洋銃,重四五斤,長六尺許,比倭銃和嚕密銃輕便,用藥一錢,彈八分,發射力量小,可多射五六次而不熱。
這種鳥銃的特點是由于銃管受到的沖擊和壓力比較小,可以比倭銃和嚕密銃多放而不熱,相比其他兩種來說威力小了不少。
但根據鳥銃的記載,這種槍因為不像傳統火銃那樣射的是霰彈,而是單個的彈丸,所以依舊“利能洞甲、射能命中”,也算是對陣殺敵的利器了。
“那我只要二十門虎蹲炮,這種槍卻是一把都不能少。”
劉慎放下鳥銃,又看向了卡在木框里整齊存放的萬人敵:
“剩余的,你就用這個補給我,能給多少我就要多少。”
“這東西不過是守城之用,將軍麾下游兵營,要這種東西做什么?”
應文生愕然。
劉慎不動聲色地將某樣東西塞到應文生懷里:
“有總比沒有強,應大使也體諒體諒咱的難處。”
應文生感受了一下懷中之物的分量,立刻眉開眼笑: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萬人敵并不是手榴彈,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是世界上最早的燃燒彈。
其外殼泥鑄,表皮留有許多小孔,晾干后裝填火藥,一旦點燃就會四處噴射,并因此產生動力帶動萬人敵旋轉,靠著高溫火焰殺傷周圍的敵軍。
至于為什么不會爆炸,便不得不提到明朝時的三種火藥配方,也就是所謂的毒火、神火、和爆炸性火藥。
《武經總要》曾記載了一種毒藥煙球的配方,球重五斤,用硫磺十五兩、草烏頭五兩、焰硝一斤十四兩、巴豆五兩、狼毒五兩以及各種材料加在一起搗合涂敷于外,
“若其氣熏人,則口鼻血出,害攻城者”,這便是明軍火器中常見的毒火由來。
除此之外,還有以蒺藜火球為原型的燃燒性火藥,以及常見的爆炸性火藥,其硝硫炭比例已經很接近后來的黑火藥組配比例。
制造者在這三者元素中加入了不同的材料,就獲得了三種用途截然不同的火藥配方。
寧遠之戰中,明軍就曾用棉被沾滿火藥裹住稻草卷起來當作萬人敵使用,效果出奇意料的好,棉被和稻草劇烈燃燒后在熱空氣的作用下開始四處飄散,飄到哪里就燒到哪里。
由于火藥的材料帶有大量的桐油、清油、濃油和松脂,一旦沾上就很難撲滅,很快就燃起了一道火海,使打算挖掘地道入城的后金工程隊全軍覆沒。
劉慎摸著萬人敵冰冷的泥殼,腦海中驀然涌出了一個念頭:
“應大使能否調幾個制作萬人敵的工匠給我?這玩意是泥塑的,幾個工匠應使總不會不舍得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