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系統(tǒng)提示的獎勵信息,青沅陷入了沉思。
他就說當(dāng)時從黃金寶箱中開出的頓悟丹怎么那么陋,只有一枚就算了,連個藥瓶什么的都沒有。
感情這玩意兒是鉑金寶箱才能開出的東西啊。
所以。
之所以沒能在前面那些黃金寶箱中開出頓悟丹,是因為系統(tǒng)見他遲遲無法突破,實在看不下去了才調(diào)了一枚到黃金寶箱?
這么想的話,倒也合理。
青沅之所以這么篤定,自然不止是從鉑金寶箱中開出了頓悟丹那么簡單,而是從兩個箱子開出的頓悟丹中。
一瓶有九枚,而另一瓶只有八枚。
就好像是系統(tǒng)在明晃晃的告訴他,之前那枚是從少了一枚這瓶中分出去的一樣,這讓青沅有種被鄙視了的感覺。
算了。
鄙視就鄙視吧。
誰讓系統(tǒng)當(dāng)時要選青獅的,他若選孫悟空或者其他天賦出眾的妖族,我的天賦豈能這么差,所以都是系統(tǒng)的自己的問題。
自己給宿主選的身體,跪著也得寵下去。
“系統(tǒng),接收傳承。”
除了兩瓶頓悟丹外,這次的鉑金寶箱還開出了兩門神通,正是鼎鼎大名的《天罡三十六般變化》和《地煞七十二般變化》。
雖然前者他已經(jīng)有了,但能節(jié)省一點參悟時間也是極好的。
隨著信息灌入腦海,青沅逐漸掌握了這兩門神通,同時也總算是明白了這兩門神通之間的差距在哪。
嚴(yán)格意義上來說,兩者并無強弱之分。
天罡變化重在本源,是通過改變本源的方式來欺騙天道,從而達(dá)到躲災(zāi)避劫的效果,在外在變化上稍遜于地煞變化。
而地煞變化則是通過形體和氣息的變化來避劫。
無非就是方式的差距,但本質(zhì)上都只是躲災(zāi)避劫的手段罷了,談不上孰強孰弱,至多是實用性上有所差距。
不過倘若同時掌握兩門變化之術(shù),那區(qū)別就大了。
同時掌握天罡和地煞變化,便意味著從內(nèi)到外可以完完全全的變化成另一種生物,尋常手段很難識破真假。
青沅嚴(yán)重懷疑,六耳獼猴便是同時掌握了天罡和地煞變化。
心中有了明悟后,青沅便收了雜念。
此刻他雖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想要試試頓悟丹對于悟道的幫助究竟有多大,但精氣神融合的冷卻時間還沒到,只能再等等。
當(dāng)然,這并不意味著現(xiàn)在的他無事可做。
接受過天地洗禮后,青沅妖丹內(nèi)的法力質(zhì)量再度得到提升,而伴隨著法力質(zhì)量的提升,數(shù)量自然是有所下降的。
也不能說數(shù)量下降吧。
簡單來說,就是妖丹又有了多余的空間,可以容納更多的法力。
這種變化后續(xù)還會經(jīng)歷整整九次,八次天地洗禮,以及成仙時的最后一次終極變化,至于那變化具體是什么,青沅暫時不得而知。
他只知道,悟道的同時,也不能忘了凝練法力,填補妖丹空缺。
翌日。
冷卻結(jié)束的青沅取出頓悟丹,服下一枚后再度融合精氣神,與天地產(chǎn)生共鳴,進(jìn)入了悟道狀態(tài)。
這一次,他明顯感覺到了不同。
天地還是那個天地,但天地間卻多了些上次沒有發(fā)現(xiàn)的東西。
天空、大地、一草、一木,乃是世間萬事萬物,只要是這片天地間存在的東西,都將它們的道痕顯化在青沅眼前。
就好似青沅當(dāng)時看到那屬于真武大帝的殺戮道痕一般,任由他去參悟。
這就是天才的感覺嗎?
直到此刻青沅才明白,他原本所謂的看遍天地是多么的可笑,天賦不夠,縱是他走遍三界每一個角落又如何?
悟不出就是悟不出。
即便僥幸悟得一二,恐怕也不會是什么大道,而想要悟出一條完整的道,突破到那無上仙境恐怕更是難上加難。
目光環(huán)視間,青沅發(fā)現(xiàn)了一些異常。
三界間道痕無數(shù),遠(yuǎn)不止三千,三千不過是個虛數(shù),泛指所有道,而那些道痕,有的明亮如夜間繁星,有的卻很黯淡。
不過只是一眼青沅便有所明悟。
那些明亮如夜間繁星的道痕是已經(jīng)被人參悟的道,而那些黯淡無光的道痕則是無人問津的道,未必是該道不強,也可以是無人能夠參悟。
道無有強弱之分,全看悟道者運用之法。
走的人越多,或者有人在該道上走的越遠(yuǎn),其道痕就愈發(fā)明亮。
比如那屹立在蒼穹之上,將所有道痕無情踩在腳下那道道痕,青沅從上感受到了無邊的偉力,甚至不敢再看上第二眼。
在那至高道痕之下,是三道看似分離,實則彼此糾纏不斷地道痕。
看到它們,青沅瞬間聯(lián)想到了三清。
這方世界雖然不是洪荒世界,但卻也有三清一說,本質(zhì)上雖然有些差別,但實際上都是同樣的存在。
甚至,他們的身份地位要比在洪荒中高得多。
能將三清踩在腳下……
盤古?
還是說菩提祖師?
又或者,兩者根本就是同一人?
青沅這種猜想可不是無稽之談。
亥會之劫雖然恐怖,但三清、玉帝等人都能度過,更何況至高無上的盤古,要知道那可是第一劫開天的大佬。
而要說西游中最有可能是盤古的人,那只能是身份最為神秘的菩提祖師了。
道也好、佛也罷,又或者旁門左道,就沒有菩提祖師不會的,拋開什么陰謀論不談,他是盤古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至于他這么牛掰為何不救孫悟空。
拋開陰謀論不談,孫悟空可算不上什么好鳥,而且如果菩提祖師真是盤古,這種小事恐怕也很難引起他的注意。
畢竟孫悟空又沒死。
再則,取經(jīng)對孫悟空而言并非壞事,至少他那無法無天的性子確實得到了磨礪,在這過程中也變得更加成熟穩(wěn)重了。
當(dāng)然,這一切都只是青沅的猜測。
而在三清之下的第三檔道痕數(shù)量就有些多了,足有二十多個,讓青沅很難分清誰代表誰,不過他卻從中看到了一道熟悉的道痕。
殺戮,也就是真武大帝的道痕。
如此說來,老師竟然也已超脫,和玉帝他們屬于同一層次。
當(dāng)然。
這里所謂的同一層次單指修為,實力、地位什么的,那就另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