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我國有企業從1978年底開始改革,先后分為兩大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978年到1992年,主要是放權讓利,探索兩權分離;第二階段是1993年起到現在,明確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方向,不斷深化改革,完善新體制。在國企改革中,不少工薪階層的人紛紛下海,搞起了自己的事兒。
1993年8月,我認識的一個叫邵龍的人,就是剛從國企外貿公司中走出來的。他在單位是個小科長,主要負責農副產品,譬如白瓜子、黃花菜的出口。外貿公司改制后,他下海做本行生意,在老家成立了農副產品加工點, 譬如組織農民手工剝白瓜子,收購和加工黃花菜等。我認識他那個階段,他的生意剛起步。多年以后,他成了大老板,上過電視,受過省級領導的接見。但他成名成家后,聽說沒拿得住自己,離婚娶了小老婆,后來又因交人不慎,被引誘得吸上了毒,事業一落千丈,失去了很多人脈資源,包括我,多年都不與其聯系。
我倆剛認識時,我感覺他這個人見識多廣,思想比較開放。聽到我放棄了油田工作,想給自己謀點事,就建議我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說人不出去走走,不了解了解方方面面的市場,冒然跟上當地人照貓畫虎,是不行的。說他正好出去考察考察農副產品的行情,如果愿意,就跟他去。
經他這么一說,我心熱了,我本來就有個掙錢的夢想,聽他要出去考察,我肯定要去。但是我手里沒錢,為了籌措點考察經費,就去求我的一個姑父,他在信用社工作,希望他幫我貸點款。
姑父利用他的特權,很快給我貸了1.5萬元。我拿著這些錢,跟著邵龍出去了。但是,我發現每到一個地方,都是與農產品有關,與我的想象和要求有出入。即使有的項目可以做,但投資太大。我需要的是有個能與我的現實情況結合起來的這么一個項目,不論是手工制造業,還是農產品貿易等。
邵龍發現我的思路跟他有差距,開始勸我不要太認真,瞅準盯穩看哪個生意能做,回去做就行了。后來見我認真而固執,不是罵我優柔寡斷,就說我不是做事的料。有一天晚上,在旅社里,我跟他商量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時,他又重復這類話,我惱了,說:“你覺得跟我尿不到一個壺里,你可以回去。”結果第二天早上,我見他收拾包包,真的一副打道回府的樣子,就趕緊勸道:“既然出來了, 再轉轉吧?”
邵龍說:“要轉你一個人去吧,我還有事,必須得回去。”
見他態度比較強硬,我只好說:“那你就回吧。”
我為什么不跟他回去?是因為我覺得自己既然出來了,就多走走,多看看,遇到能干的事兒了,就干;干不成的,就做成資料,賣信息。
改革開放初期,市場經濟逐漸活泛起來了,城鎮家庭基本都有了座機,但信息交流還是比較有限,光我眼里看到的信息咨詢都不少。因此,那年頭,靠信息謀生的人很多,尤其是投資創業方面的信息。
有了這個計劃后,我就接著考察。買了一張全國地圖,沿著地圖提供的線路,走一處,看一處。從寶雞到成都、重慶、武漢、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和鄭州等地都走了一圈,從農用機、磨面機等農用設備,到建材、服裝、酒店、火鍋店等飲食產業的加盟、小商品買賣和農產品的需求和貿易、勞務輸出等,凡是從報紙上和廣播上亮過相的廠家和公司,我都去實地看看,包括一些城市周邊的鄉鎮企業,我都沒放過。為了節省錢,我住最便宜的旅館,吃最實惠的飯,有時候一天吃幾毛錢的方便面充饑。
兩個多月下來,我幾乎跑遍了全國,當然每到一處,我都做了詳細的記錄。直到回到家,方方面面的信息就記錄了幾十頁。然后,我把收集到的這些信息做了整理和歸類,結合我們當地的土地、政策和人力資源等實際情況,分別寫了可行性分析論證報告,打算通過某種平臺做成網站,類似于中國黃頁,可以讓人們從中了解到全國的商業信息和產品信息。我知道要搭建這么一個平臺,需要人才和軟件資源。那時候我只有在某個單位看到電腦,平時極少看到,為此,我給全國四十多家企業寫了信,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對方,希望尋求資金和技術方面的合作。
在與全國各地的廠家聯系的同時,我在縣新華書店租房子,辦一個“環球信息服務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勞務輸出、產品信息和農資信息,服務性質類似于現在互聯網上的信息平臺。
那時候城里的人一撥一撥的下海,村里人成群結隊的出去打工,全民涌向了經濟大潮。我認為開這么一個公司,會對那些搞經濟、想創業的人有所幫助。從而通過收取信息費用,達到我掙錢的目的。
當年給我承租房子的方經理,后來看到我給鐵李川投資后,對我說:“李小峰還是當年的李小峰!當年你第一次來租我們那房子,我問租房子干什么,你說打算開什么環球信息部,我問信息公司是干什么的,你給我講了很多,我當時雖然聽得 一頭霧水,可總感覺你思想超前,想法新奇,沒想到你真把事干大了……”
如果說馬云在1998年有了在互聯網上發展的理念,那我這個念頭比馬云早了5年。只是人家馬云干成了,而我由于不具備專業知識,由于資金等諸多原因,我未能進入互聯網行業。
我剛把信息公司辦起來一個多月,采油C廠給老家發電報,讓我趕緊回單位一趟。因我離開單位事,僅僅是請了個長假,沒有像其他下海的人一樣,辦理離職手續。在去環北大隊的路上,我心里想,不知單位叫我什么事?是不是因為我請假大半年不上班,單位要讓我下崗?如果真的下崗了,也好,我就專心干自己的事兒。
到了環北大隊,大隊長董寧說組織科找我。原來,組織科前幾天下來調研
去年分配的大專生的工作狀況時,書記把我的情況反應給了組織科,組織科就叫我回來了解情況。
聽了董隊長說的情況后,我問道那怎么辦?董隊長說:“叫你去,你就去吧,去了找崔科長。”
那時候崔陽有三十來歲,人長得嫵媚俊俏,看上去是個干凈利落的女人。見到她,我首先做了自我介紹,崔陽讓我坐下后,笑呵呵地問道:“你好不容易走上了工作崗位,為什么不好好上班呢?”
由于剛成立了公司,手里擁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心里比較有底氣,直言說我還是喜歡做生意,不適合當技術員,所以我請了假,正打算給大隊打報告,準備走哩。崔陽說:“既然你喜歡做生意,那咱們廠里現在正在搞三產,眼下人手比較缺,我可以安排你給咱們廠里做生意啊。”
一聽崔陽這么說,我心里一愣,當時我為了尋求合作,跑了那多的路,寫出了那么多信,怎么就沒有想到在我們石油系統尋求合作呢?就立即答應說:“那也行,反正我就是喜歡做生意。”
崔陽問我:“你會做什么生意?”
我說:“我在學校時開過飯館,現在開了個信息公司,眼下由于資金的原因,還沒有實體。”
關于信息的功能性和實用性,我針對現實情況,給她講了幾個事例,她聽得似懂非懂,說:“既然你是塊做生意的料,手頭資金又不寬裕,就別自個兒干了,給單位干,我設法安排你去三產。”
當時在采油C廠上班的人,有很多人想去三產,都去不了。我一聽這話,心里很高興,就說:“只要我能到三產上,那我就把自己的事放一放。”
崔陽說:“但是你先得到悅樂輸油站,頂技術員工作一個月到兩個月,等這一批大學生畢業分來了,我才能把你抽出來了,因為悅樂那里現在沒有技術員。”
我這才明白了她叫我回來的意思,就痛快答應了。為了讓她了解我這幾月以來的成果,我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寫成了一篇篇論證報告,打印裝訂成冊,給了她一份。她大致翻看了一下,讓我馬上去悅樂輸油站報到。說完之后,當著我的面給悅樂輸油站打了電話,介紹了我。對方讓我住在招待所等著,說明天來人接。
第二天上班后,輸油大隊的車就來了,將我拉到了辦公地。我脫離了樊無計的工作崗位后,現在又在悅樂站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