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就業形式與目標定位
畢業生的擇業與就業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未來有很多可能性。就業選擇與未來發展的問題涉及就業形式的選擇和就業目標的確立。
(一)畢業生就業形式
1.企業就業
企業就業通常包括國有企業就業、民營企業就業、三資企業就業,這是多數畢業生的選擇。這種就業形式的穩定性與經濟情況高度相關,經濟增長會帶動就業,經濟下行則會使崗位需求減少。企業就業競爭激烈,更需要畢業生努力把握機遇。除了應屆畢業生,逐年累計的往屆畢業生也是就業市場上的競爭者。
(1)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指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和其他部門所監管的本級企業及其逐級投資形成的企業。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某平臺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2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數據報告》顯示,應屆大學畢業生應聘時首選的企業類型以央企/國企為主,占比42.32%。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國有企業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支柱。在當下廣泛開展的校企合作中,高校與國有企業正在探索多樣化協同方式,攜手培養與輸送人才。
(2)民營企業
民營企業的概念在經濟學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認為,民營企業是民間私人投資、民間私人經營、民間私人享受投資收益、民間私人承擔經營風險的法人經濟實體。另一種看法認為,民營企業是指相對國營而言的企業,按照其實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為國有民營和私有民營兩種類型。國有民營企業的產權歸國家所有,租賃者按市場經濟的要求自籌資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私有民營是指個體企業和私營企業。
作為我國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更需要穩定發展。截至2022年9月底,中國登記在冊個體工商戶已達到1.09億戶,是2012年的2.7倍,十年來年均增長10.9%,它們承載著數億人就業創業的希望,是參與高質量發展與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主體。民營企業和個體企業是穩就業、促就業的主力軍,是穩增長穩就業的底氣所在,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韌性所在。
(3)三資企業
三資企業指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經營企業這三類外商投資企業。近些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和產業結構的逐步優化,三資企業規模逐步擴大,成為畢業生就業的選擇之一。
2.機關、事業單位就業
相對來說,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招考更加公平公正。憑借自己的實力參加筆試、面試競爭上崗,成為一名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是不少畢業生的優先選擇。穩定的工作、較為完善的福利保障等優勢也促使較多畢業生選擇這種就業形式。
3.繼續深造
繼續深造包括專升本、考研、出國等形式。對于打算在專業知識上獲得拓展或者延緩就業的畢業生來說,繼續深造是一個理想選擇。提高學歷層次和自身學識、見識、技能后,就業的起點相對更高、空間相對更寬廣。但繼續深造并不等于可以卸下就業壓力,如果抱著“混學歷”的想法,不注重在深造期間提升自己的知識、能力水平,那么深造結束后的就業狀況也不容樂觀。
4.自主創業
國家鼓勵和引導畢業生自主創業,并出臺了許多自主創業的優惠和扶持政策。
對于有自主創業想法、具備自主創業能力的畢業生來說,自主創業是一個十分不錯的選擇,但并非每個畢業生都適合去創業。畢業生應該認清自己的發展定位:是去創業做老板,還是做好一個員工?畢業生在創業之前要做好規劃,對自己的情商、能力、財力進行綜合評價,對創業計劃多加打磨,并做好可能會創業失敗、多次創業的心理準備。
5.應征入伍
國家每年從大學生群體中招收有志于參軍報國的熱血青年服兵役。畢業生應征入伍,享有優先報名應征、優先體檢政審、優先審批定兵、優先安排使用的“四個優先”政策。此外,入伍畢業生的家庭按規定享受軍屬待遇,畢業生本人還享受優先選拔使用、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退役后考學升學優惠、就業服務等政策。例如,退役后報考政法干警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試點招生的,教育考試筆試成績總分加10分;具有高職(高專)學歷的,退役后免試入讀成人本科,或經過一定考核入讀普通本科;退役后三年內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初試總分加10分;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試(指初試)推薦攻讀碩士研究生。
案例鏈接
姬慶輝,2018年大學畢業后光榮入伍,先后服役于新疆、西藏等艱苦地區。2019年,姬慶輝所在的部隊奔赴西藏阿里高原執行任務,他第一個向連隊黨支部遞交申請書,隨隊執行任務并擔任駕駛員。阿里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稱為“生命禁區”。即使是在夏季,阿里高原上也仍然寒風凌厲,湖面結冰。他們每天鑿開冰面取水,夜里頭痛欲裂,難以入眠。在連隊的帶領下,姬慶輝和戰友們在阿里高原執行了長達6個月的任務,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了任務,并被隨行的《解放軍報》記者采訪報道。
2020年,姬慶輝因表現優秀被黨組織和部隊推薦參加大學生士兵提干考試,參加完提干考試后,面臨去留的抉擇,單位首長問他:“如果考試失敗怎么辦?是選擇退伍復學嗎?”他堅定地回答:“強軍征程上沒有官兵之分,考試失敗也能當尖兵。”兩年的部隊鍛煉,堅定了他扎根軍營、建功邊疆的信念。成績公布后,他在新疆軍區幾百名考生中名列前茅,以優異成績提干,從戰士轉變成為解放軍軍官。
從軍校畢業之后,姬慶輝來到陸軍西藏某旅,成了一名光榮的雪域衛士,在新的起點上,他繼續努力奮進,增強本領,以扎實負責的態度帶領戰友們練兵備戰。
案例分析
強軍路上多壯志,不負青春好年華。姬慶輝只是新時代千千萬萬大學生士兵中的普通一員,他在強軍思想的哺育下成長,在黨組織和部隊的培養中進步,扎根邊疆,建功軍營,用行動踐行對黨、對人民、對祖國的忠誠信仰。
6.基層項目就業
中央各有關部門主要組織實施了四個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專門項目,包括:共青團中央、教育部等四個部門從2003年起組織實施的“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中共中央組織部、原人事部、教育部等八個部門從2006年開始組織實施的“三支一扶”(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計劃;教育部等四個部門從2006年開始組織實施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中共中央組織部、教育部等四個部門從2008年起組織實施的“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基層項目一般設定1~3年的服務期,服務期滿的畢業生可享受相關就業優惠政策。這對于具備志愿精神、有志于從事基層工作的畢業生而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二)畢業生就業目標
就業目標不僅包括就業形式,還包括就業的地區、選擇的行業、工作的環境、薪資待遇水平等。確立就業目標時,通常需要權衡利弊,全面考慮,也應征求父母、朋友的意見作為參考。畢業生的就業目標,應當包括理想目標和現實目標兩個層次。理想目標是職業規劃中的職業發展目標,是自己追求的長遠目標;現實目標則是當下求職擇業時的具體選擇方向,即求職目標,主要體現為選擇什么樣的就業單位。
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確定某個就業單位作為自己的求職目標時,應當設法全面深入了解該單位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參加筆試、面試等招聘活動。了解就業單位的方法和途徑有很多,如網絡查詢、實地查看、咨詢在該單位工作的人員等。
了解就業單位,可以從十個方面的內容入手:一是單位的簡介和歷史沿革情況;二是單位的主要產品和服務類型;三是單位的薪酬和福利水平;四是單位的組織架構層級;五是單位的經營理念、發展戰略;六是單位的管理制度、內部文化;七是單位的人力資源狀況;八是單位的優秀員工、榜樣人物;九是單位開展的活動;十是單位的信譽、口碑等社會評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