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黨員 干部政治素質包括哪些內容?
- 解決“六個方面問題”的理論、方法問答
- 劉玉瑛 王文軍 趙長芬編著
- 3453字
- 2024-09-23 14:38:19
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是根本性的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不講政治還叫共產黨嗎?”[1]講政治,是我們黨補鈣壯骨、強身健體的根本保證,是我們黨培養自我革命勇氣、增強自我凈化能力、提高排毒殺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徑。
講政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就體現在黨員、干部的政治素質上。政治素質就是黨員、干部在政治忠誠、政治信仰、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紀律、政治規矩、政治能力等方面的綜合反映,集中體現為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政治忠誠是黨員、干部政治素質中首要的、核心的、基本的素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黨忠誠,是共產黨人首要的政治品質。”[2]我們黨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艱險和磨難,但任何困難都沒有壓垮我們,任何敵人都沒能打倒我們,靠的就是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檢驗黨員、干部是不是對黨忠誠,在革命年代就要看能不能為黨和人民事業沖鋒陷陣、舍生忘死,在和平時期也有明確的檢驗標準。比如,能不能堅持黨的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不能堅決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不折不扣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能不能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實人;能不能堅持黨和人民事業高于一切,自覺執行組織決定,服從組織安排;等等。這些都是對政治忠誠的直接檢驗。
政治信仰是黨員、干部的立身之魂。革命理想高于天。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革命先烈為了理想和信念慷慨赴死,靠的是信仰。今天,像戰爭年代那種血與火的生死考驗少了,但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仍然在繼續,我們正面臨著一系列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的艱巨考驗。黨員、干部有了堅定理想信念,才能經得住各種考驗,走得穩、走得遠;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就經不起風吹浪打,關鍵時刻就會私心雜念叢生,甚至臨陣脫逃。黨員、干部要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強大的信仰力量,堅守共產黨人精神家園,把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結合起來,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練就共產黨人的鋼筋鐵骨,鑄牢堅守信仰的銅墻鐵壁,矢志不渝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
政治方向是我們黨生存發展第一位的問題,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和事業興衰成敗。我們黨所要堅守的正確政治方向,就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目標,就是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對每一名黨員、干部來說,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就要始終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始終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政治立場堅定是對黨員、干部的基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為誰執政、為誰用權、為誰謀利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的頭腦要特別清醒、立場要特別堅定。”[3]他指出:“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人民是歷史進步的真正動力,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4]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黨員、干部站穩人民立場,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相信人民,緊緊依靠人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站穩政治立場,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把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高度統一起來,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治紀律是黨員、干部做人做事的基本底線,是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是靠革命理想和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紀律嚴明是黨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黨的紀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紀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紀律,是管方向、管立場、管根本的總要求,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是遵守黨的全部紀律的重要基礎。政治紀律是廣大黨員、干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為方面必須遵守的規矩,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根本保證。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嚴肅指出:“干部在政治上出問題,對黨的危害不亞于腐敗問題,有的甚至比腐敗問題更嚴重。在政治問題上,任何人同樣不能越過紅線,越過了就要嚴肅追究其政治責任。有些事情在政治上是絕不能做的,做了就要付出代價,誰都不能拿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當兒戲。”[5]
政治規矩是黨員、干部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和規則。人不以規矩則廢,黨不以規矩則亂。黨的規矩包括四個方面:第一,黨章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章程,也是總規矩;第二,黨的紀律是剛性約束,政治紀律更是全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動方面必須遵守的剛性約束;第三,國家法律是黨員、干部必須遵守的規矩;第四,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紀律是成文的規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紀律的規矩是不成文的紀律;紀律是剛性的規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紀律的規矩是自我約束的紀律。黨內很多規矩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經過實踐檢驗,約定俗成、行之有效,反映了我們黨對一些問題的深刻思考和科學總結,需要全黨長期堅持并自覺遵循。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黨內規矩有的有明文規定,有的沒有,但作為一個黨的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應該懂的。不懂的話,那就不具備當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的覺悟和水平。沒有明文規定一定要報的事項,報還是不報,關鍵看黨的觀念強不強、黨性強不強。領導干部違紀往往是從破壞規矩開始的。規矩不能立起來、嚴起來,很多問題就會慢慢產生出來。很多事實都證明了這一點。”[6]講規矩是對黨員、干部黨性的重要考驗,是對黨員、干部對黨忠誠度的重要檢驗。
政治能力是黨員、干部的“第一能力”,也是衡量黨員、干部能否挑重擔的“第一標準”。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種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過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7]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加強黨性鍛煉,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做到觀察分析形勢要把握政治因素,籌劃推動工作要落實政治要求,處理解決問題要防范政治風險。
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是黨員、干部政治素質的集中體現。判斷一個黨員、干部是否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就要看他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怎么樣。政治判斷力,就是從政治上看待問題、分析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科學準確作出判斷的能力。政治領悟力,就是從政治上領會、悟透黨的基本理論和黨中央精神,全面把握精神實質、核心要義和豐富內涵,增強貫徹落實主動性的能力。政治執行力,就是在黨的基本理論指導下,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從而實現黨的意圖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治上的主動是最有利的主動,政治上的被動是最危險的被動。”[8]在全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在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上下功夫,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把黨鍛造成一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堅硬鋼鐵。
注釋
[1]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第81頁。
[2]《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立志做黨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忠實傳人 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奮勇爭先建功立業》,《人民日報》2021年3月2日。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32頁。
[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89頁。
[5]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第81頁。
[6]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第92頁。
[7]習近平:《總結黨的歷史經驗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求是》2021年第16期。
[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