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天上的生意
- 黑西游:我取經路上的布局曝光了
- 天命猴
- 2183字
- 2024-09-20 23:42:49
‘那本筆記,竟然在這水下禪院中!’
行者大喜,忙拿起這錦盒來。
摩挲一番后,的確與先前一般無二,他便如法炮制,拔出一根毫毛打開來。
只見盒中,正靜靜放著一本筆記。
【雖然不知該怎樣稱呼你,但既然找到了這本筆記,那就說明,你的定身法已經稱得上大成了。】
行者見這一句,心中暗嘆道:
“師祖果真料事如神,竟能料到我是在最后關頭,參破了定身法的逆用法門,這才反敗為勝。”
他本在擊敗那石雕后,心中有了幾分自滿。
此時見師祖說得這般精準,又哪里敢再因此而自滿?
行者便又念道:
【不過,你雖然成功拿到了這本筆記,卻也恐怕已經身負重傷。你不必擔心,我已為你準備好了療傷的藥物。】
【那池塘中,有我親手種下的仙品“嫩碧藕”,服之可復精血、益氣陰。你可自行摘取,不必客氣,這本就是為你備下的。】
行者念到這里,不由有些形慚。原是這猴兒為了解氣,早就把此地的寶物搜刮了個干干凈凈,哪里有半點客氣的意思。
他將筆記中所說的“嫩碧藕”從包袱中拿出,幾步走到池邊,洗凈其上的泥漬,放入嘴中。
這碧藕才入口中,便有一股清涼之氣在體內流轉開來。
行者只覺神輕意松,周身疼痛瞬間減輕不少,就連身上的氣力,也不免充盈了許多。
“果然神奇!”
行者遙遙拱手一拜,道:“多謝祖師掛念!”
再往下道:
【座上的那枚石雕,是我親手雕刻而出的作品。他雖未能及我萬分之一的修為,卻也蘊含著我的一縷神念。】
【你敵不過他,實在正常,不必因此而自卑。】
這行者拜罷,又見了這一句,忽地錯愕起來。
那險些叫自己魂歸西天的石雕,竟是師祖親手留在此地的手段?
他忽然覺得自己受了無妄之災,險些白白送了性命。
但轉念一想,若想守護筆記,也難免需要個強些的護衛,否則豈不教人覬覦,便也釋懷開來。
又接下文:
【我留給這石雕的本領,除了我萬分之一的身法外,還有一個法術,喚作“定身法”。】
【這石雕,雖只有我萬分之一的身法,卻也不是一般的神仙所能匹及。故而,我為了用他來考驗傳人,特意在他的另一方面設下了突破口。】
【我繼承給他的定身法,是由我獨創的流派,分為“破、定、碎”三個步驟。】
【然而,能夠施用這道法術,不過是第一步,勉強才能算作“小成”。而若想達到“大成”,就必須要能在學會之后,自行參悟出破解此法的奧妙。】
【因此,要想憑借蠻力擊敗石雕,非是“天仙”級別,斷然不可能達到。而真正繼承了我的衣缽,有資格得到這本筆記的傳人,就能利用我留下的突破口,通過破解石雕施放的定身法,來一舉解決這道關卡。】
“原是如此!”
行者恍然道:“師祖為讓這筆記不落他人之手,實在煞費苦心。”
既然師祖如此苦心設計,那這筆記中,必然隱藏著天大的秘密!
如此,那他一路以來,一直憂慮的問題,恐怕就能得到答案了。
他便再看下去:
【念及此處,或許你已有了疑慮,為何我要在此設下這樣的防備,又為何留下這樣一本筆記?】
【我之所以在此留下這本筆記,便是要告訴你一件,曾在這水下禪院發生的驚天駭事!】
行者奇哉,納罕道:“這一件駭事,莫不就是那妖鶴為禍此地的往事?”
他心中疑惑,此事明明已在第一本筆記中盡數說明,為何師祖卻又如初次提及一般,如此循循善誘?
莫非,在師祖的預想中,那第一本筆記還尚未被自己看到?
也是。
行者轉念一想,那第一本筆記,是靈虛子從獅駝國帶來的。倘若尋根究源起來,自己的確不該在黑風山就得知那筆記上的內容。
如此說來,莫非靈虛子來黑風山,并不在這位師祖的預料之內?
不對。
若是果真如此,師祖不可能又設下那個石雕,以定身術是否大成來區別傳人。
行者想著,卻越發覺得矛盾。正當百思不得其解時,一道靈光乍現。
何為傳人?既然身為傳人,自然早就已經習得師祖的法術,又何須通過筆記來學習?
莫非,這里的筆記原本是師祖為自己的傳人而留。只是不巧被自己得到了定身術的法門,提前通過了石雕的考驗?
也就是說,那位師祖設下關卡,千防萬防的人,竟然就是自己?
來者不善?
我才是來者!
“不可能,絕不可能!”
行者連忙甩掉這種危險的想法,只往后看去:
【昔日,我來此地時,發現了一件齷齪至極的事。這座水下禪院,竟然與天上做著以童子榨取靈韻的生意!】
【這里的精怪們,與岸上的觀音禪院相互勾結,以祈求雨水的名義,誘騙百姓獻出童子,以作為這筆買賣的生意。】
【而天上派來監督這筆生意的人,便是一只道貌岸然的鶴妖。】
【我游經此地,從百姓口中得知這件事后,勃然大怒。觀音禪院掌管一方雨水,本該造福百姓,如今卻反來害人,豈不是倒反天罡?】
【我一怒之下,盡數殺了這水下禪院的精怪,可唯獨那只鶴妖有些麻煩。殺他容易,但他是從天上派來的人,若無故身死,必然會牽扯出諸多因果。我的身份不便暴露,絕不能被人察覺,只能再尋他法。】
“那第一本筆記,便是在此處而止。”
行者回憶道:“不知后續如何。”
他早就期待著之后的事了,忙往后看:
【我化作此地的頭目,與那鶴妖觥籌交錯,喝得好不盡興。酒過三巡后,我趁他迷醉,便問起這筆生意持續了多久。不料他一時興起,竟抖出了許多秘密。】
【原來這條觀禪河,本是由一位龍王掌管,此龍喚作“觀禪龍”,不在四瀆之中,只是個旁系的龍王。】
【這觀禪龍在時,此地風調雨順,并無此難。然而,有一日從天上降下一條罪龍來,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
【那條罪龍因忤逆天庭,被發配下界,囚禁在了距觀禪河不遠的一處蛇盤山上。而被授命看守此龍的人,便是那條觀禪龍。】
【于是,就在觀禪龍走后,這座水下禪院與天上的生意,便也從此開始了。】
“原是那天上的歹人使的調虎離山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