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長沙郡桓階
- 三國:不要誤會,朕不是針對你
- 秋來2
- 2065字
- 2024-09-29 01:00:00
“我準備是想要練出一點效果后,在讓義兄前來觀摩,我畢竟是紙上談兵,還需要實戰(zhàn)來檢驗。”
孫翊倒是沒想瞞著周瑜,尤其是等著程普等人不再巡視,那個時候江東也穩(wěn)定了。
那便會有更多的時間來觀摩查漏補缺,爭取把這個卻月陣的威力發(fā)揮到最大。
孫翊如此的言論讓一向有些自傲的周瑜產(chǎn)生了些許挫敗感。
難不成是我這兩年太安逸了?
周瑜發(fā)現(xiàn)孫翊的進取心極強,他是一丁點停下腳步的意思都沒有。
有些事,他通過小喬同大喬的言談,倒是知道了。
原來伯符并不是一開始就選孫翊的,而是孫翊的行為以及言談讓伯符改變了立場。
如今孫翊雄心勃勃,那就是想要證明自己。
周瑜理解孫翊的心思,畢竟以前有孫策在前,讓人很難透過他去瞧他的那些弟弟們。
尤其是去歲孫權打陳登,拉了坨大的。
基于如此影響,江東有不安分的人出現(xiàn),那可實在是太正常了。
“待到練到成型后,我再來仔細觀摩一二。”
周瑜說完此事后,便細細觀察起來。
長沙郡。
太守張羨正在不斷的派出心腹在荊南四郡進行走動,聯(lián)絡。
就在今日,他收到了江東之主孫翊的信件。
有關孫策遇刺身亡的事情,張羨也是才接到消息,所以就給了周瑜一封信,未曾想繼承孫策位置的孫翊會派人送信來。
沙羨倒是也不遲疑,讓使者下去歇息,他先看看。
孫翊先是舉起自己興復漢室的正義性,暗示他與曹操結盟之事為前提。
然后才在信中說出了自己的詳細計劃。
他希望張羨暫且按兵不動,待到劉表主動出擊江東,亦或者等他做出攻打曹操的姿態(tài)后,你再起事。
江東孫氏與劉表乃是世仇,愿你助一臂之力。
他還愿意誆騙劉表假意與袁紹結盟,到時候再找機會,如此方能成事。
看完信之后,張羨陷入了思考當中。
“伯緒,你來看一看這封信,是江東新主孫翊發(fā)來的。”
桓階是長沙人,為郡功曹。
當年孫堅為長沙太守時,舉桓階為孝廉,被朝廷任命為尚書郎。
后孫堅戰(zhàn)死,桓階冒死求見劉表,索回孫堅尸體,送還孫家。
那個時候孫翊還年幼,接待桓階的是孫策。
桓階看完孫翊的來信,摸著胡須:
“張?zhí)兀缃裨芏讼鄬χ牛瑒⒈硪嗯e荊州人馬全力接應袁紹,誰都能看得出來袁紹會贏。”
“可孫翊雖然年幼,但依舊是心向朝廷,認為袁紹必敗。”
“所以我們不論干什么事情,采取什么行動,只要不是以禮義為根本,就沒有不失敗的。”
“古往今來明白這個道理的人不少,故而齊桓公就率領諸侯尊崇周天子,晉文公就追殺太叔又收留周襄王,并幫助周襄王復了位。”
“如今袁紹違背了這個道理,而劉表又緊隨其后,他們走的都是自取滅亡的路啊!”
“您一定要深明大義,明辨是非,保全福運,遠離災禍,決不能和他們同流合污!”
張羨覺得有道理,孫翊一個毛頭小子都覺得天下最強的袁紹沒機會贏,那自己就更不能慫了。
于是他問道:“那咱們現(xiàn)在該怎么辦才好呢?”
桓階稍微思考了一會才開口:
“那就按孫叔弼的法子先走,眼下曹操的力量雖然很弱,但是他仗義起兵,挽救朝廷的危亡,奉王命討伐罪臣,天下人誰敢不服?”
“如今您若能把四郡的力量聯(lián)合起來,保住三江,等待曹操的大軍,到時候里應外合,難道這不是一條出路嗎?”
“況且近處還有交州張津以及江東孫翊都作為您的潛在盟友,豈能不會成事?”
張羨滿意的點點頭:“我素來知曉孫伯符是一頭猛虎,能壓制住黃祖等人,可是他三弟孫翊也有這等本事嗎?”
面對張羨的疑問,桓階只能拿出爛大街的借口來寬慰他:
“人皆言三公子類父兄,且先瞧瞧劉表能不能忍住襲擾江東。”
“如此,也好。”
張羨頷首,無論如何都是要跟劉表對著干的。
方才孫翊又給他提供了一個思路,待到劉表先出兵,無論是打曹操還是打江東,他得到消息再出手,都能得到他們的一個人情。
張羨又把孫翊的使者叫來,給他回了一封信。
待到回到館舍后,孫翊的使者又去見了桓階,代表孫翊同他敘舊,同時寫了一封信以及給了一份求賢令。
孫堅對桓階可是有舉主的硬核關系,再加上桓階拼著性命同劉表討要孫堅尸體。
兩家的關系其實就更鐵了。
待到使者告退之后,桓階先是打開了孫翊的私信。
孫翊視桓階為叔父輩,又感念他當年的義舉拉近雙方的關系。
最后說了一下自己目前的困境,那便是許多人都孩視自己,猶如當年孩視兄長一樣,不過好在兄長給自己留下了豐厚的遺產(chǎn),可以用來安穩(wěn)人心。
江東出現(xiàn)的些許小叛亂算不得什么。
只不過他剛剛接手江東,發(fā)現(xiàn)孫氏不為江東大族所容納,他大哥被刺殺這件事里有江東大族的影子,但一直都沒有查出來都有誰。
故而才發(fā)布了求賢令這么一個東西,如今自己還沒有得到朝廷的任命,也無法征召叔父。
孫翊希望桓階能夠先幫他在長沙或者荊南四郡搜羅些人才,待到他得到朝廷的任命后,一定會親自征召叔父。
桓階看了孫翊這封信,確實是感受到了他真誠的意思。
兄長被刺殺,有可能是江東大族參與其中,使得他不敢隨意相信那些人,只能求助于自己這個叔父輩的故舊關系幫他奔走一二。
桓階放下手中的書信,其實他當年回鄉(xiāng)奔喪,正趕上孫堅戰(zhàn)死,如今過去許多年了,朝廷都沒有再征召他。
孫堅是武夫崛起,在朝中自然沒有什么背景。
而他桓階是孫堅舉薦的,孫堅一死,朝廷又經(jīng)歷了不少風波,誰還會記得他啊?
所以此時桓階面對孫翊的找來,說不心動那是假的。
桓階如此勸諫張羨,也是為自己重新進入朝廷做準備的。
他又拿起孫翊發(fā)布的求賢令,仔細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