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7年的晉陽,秋意已濃,城墻垛口的旌旗在冷風中獵獵作響。李淵站在帥府的高臺上,望著府內操練的甲士,眉頭緊鎖。次子李世民一身銀甲,按劍立于他身側,目光如炬:“父親,天時已至。隋室氣數將盡,天下英雄并起,我等若再遲疑,恐為他人先。”
李淵身后,文臣裴寂捧著一卷地圖,聲音低沉:“二郎所言極是。今歲民變蜂起,李密據洛口,竇建德霸河北,王世充守東都。我晉陽兵精糧足,若以‘匡扶隋室’為名起兵,西入關中,定可成大業。”另一文臣劉文靜則接口:“且代王楊侑年幼,關中群龍無首。我軍若克長安,擁立代王,便可挾天子以令諸侯,此乃當年魏武故智。”
李淵沉吟片刻,手撫腰間玉帶——那是隋文帝親賜之物。帳外忽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長子李建成與四子李元吉匆匆入內,身后跟著的,是身披紫金冠、手持雙錘的三子李元霸。這李元霸天生神力,此刻咧嘴一笑,雙錘相撞發出轟然巨響:“爹!二哥說要打長安,讓我打頭陣!我這對錘子,能把城門砸個窟窿!”
李淵看著眼前幾個兒子,李建成沉穩,李世民英武,李元霸悍勇,李元吉狡黠,心中終于決斷。他抽出佩劍,劍光劃破暮色:“好!今日便以‘廢昏立明,匡扶隋室’為名,起兵晉陽!”
數日后,李淵大軍揮師南下。裴寂、劉文靜運籌帷幄,李建成統左軍,李世民統右軍,李元霸為先鋒,一路勢如破竹。隋將宋老生守霍邑,被李世民設計誘出,李元霸一錘將其砸于馬下。大軍直抵長安城下,守城的隋將衛文升登城望見李淵旗號,又聞代王楊侑已被李淵遙尊為帝,軍心渙散。李世民親率玄甲軍猛攻通化門,城上守軍竟有半數倒戈,放下吊橋。
公元617年十一月,李淵大軍入長安。他果然依約,立代王楊侑為帝,是為隋恭帝,改元義寧,自封唐王、大丞相,都督內外諸軍事。長安城頭,李淵望著宮殿飛檐,身后裴寂低聲道:“主公,關中已定,天下可圖矣。”李世民卻望著東方,那里,中原的戰火正愈演愈烈。
轉過年來,公元618年三月,江都(今揚州)的春景尚未爛漫,卻已是愁云慘霧。隋煬帝楊廣在迷樓中飲酒作樂,聽著宮女彈奏《玉樹后庭花》,臉上卻無半分笑意。窗外傳來隱隱的殺聲,他猛地起身,酒盞摔在地上:“又是哪里反了?”
話音未落,殿門被轟然撞開,宇文化及一身戎裝,仗劍而入,身后甲士刀劍出鞘,寒光映得滿殿皆白。隋煬帝退到殿柱旁,指著宇文化及:“朕待你不薄,何至于此?”
宇文化及冷笑:“陛下窮兵黷武,荒淫無度,天下已非陛下之天下!今日,臣等恭請陛下退位!”
隋煬帝仰天長笑,笑罷,指著自己的頭顱:“好,好一個天下非我之天下!只是這顆頭顱,不知該由誰來砍?”
“臣來!”人群中閃出一員大將,正是宇文化及之子宇文成都。他手持鳳翅鎦金镋,上前一步,眼中閃過一絲復雜,卻終究一咬牙,镋刃揮出——血光飛濺,隋煬帝的頭顱滾落在地,雙目圓睜。
與此同時,河北竇建德大營中,蘇定方一身銀甲,按劍請命:“大王,宇文化及弒君自立,天怒人怨。末將愿率三千騎兵,奇襲江都,為天下除害!”
竇建德看著帳外飄揚的“夏”字大旗,沉吟道:“宇文化及擁兵數萬,又有宇文成都這等猛將,不可輕敵。”蘇定方卻朗聲道:“末將自幼習武,自信槍法天下無敵。宇文成都雖勇,末將愿一戰!”
數日后,蘇定方率騎兵疾行,果然在江都郊外截住了宇文化及的退路。此時宇文化及已弒殺傀儡皇帝楊浩,自立為帝,國號“許”。兩軍對壘,宇文成都橫镋立馬,聲如洪鐘:“來者何人?可敢與某一戰?”
蘇定方催馬而出,銀槍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某乃夏王帳下蘇定方!宇文化及弒君叛逆,人人得而誅之!你助紂為虐,可識我這桿槍?”
宇文成都大怒,镋風呼嘯著砸向蘇定方。蘇定方不慌不忙,銀槍舞成一片槍花,叮叮當當之聲響徹原野。兩人你來我往,戰了三四十回合。宇文成都力大,镋法剛猛,蘇定方卻身法靈動,槍術精奇,總能在間不容發之際避開殺招,槍尖屢屢指向宇文成都破綻。
“著!”蘇定方一聲清喝,銀槍如靈蛇出洞,繞過鳳翅鎦金镋,直刺宇文成都咽喉。宇文成都大驚,急待回防,卻已不及,只覺咽喉一涼,眼前一黑,栽落馬下。
蘇定方收槍勒馬,看著宇文成都的尸體,眼中并無得意。他哪里知道,此刻宇文成都的元神離體,竟化作商朝太師聞仲的模樣,金鞭欲舉,正要怒斥天道不公,卻見一道金光閃過,蘇定方的元神顯化——竟是一頭鱗甲崢嶸的麒麟,張口一吸,便將聞仲的元神卷入腹中。
封神臺上,姜子牙目睹此景,手中打神鞭微微顫動。聞仲的舊日部將、雷部諸神見狀,紛紛上前怒斥:“姜尚!我等太師忠勇,為何轉世卻落得如此下場?”姜子牙面色沉郁,看著人間蘇定方收兵的身影,長嘆一聲:“聞仲前世忠義,輔佐帝辛,雖死不降;然此世托生宇文成都,助紂為虐,弒君叛逆,已是性情大變。那蘇定方元神乃麒麟降世,本是應運而出。宇文化及逆天而行,這‘大許’王朝,亡無日矣!”
雷部諸神哪里肯服,暗中商議,竟偷偷下界,附身在宇文化及殘部身上,欲助其翻盤。豈料蘇定方神勇,麒麟護體,雷部諸神附身后的凡軀,竟被他一槍一個,輕松挑落馬下。諸神元神受損,神位搖搖欲墜。姜子牙見狀,更是大怒,正欲上奏天庭,卻不想玉帝早已知曉,降旨下來:姜子牙御下不嚴,雷部諸神私逃下界,皆因他管束不力,著即貶入凡間,嘗盡人間疾苦,以贖其過。
姜子牙苦笑一聲,化作一道流光,墜入人間。
此時竇建德已率軍趕到,見蘇定方斬殺宇文成都,大敗許軍,大喜過望。當夜,他忽得一夢,夢見蓮花臺上站著一位仙風道骨的老者,正是哪吒。哪吒指著竇建德的夫人道:“竇建德,你夫人腹中之子,乃西周姜子牙轉世,日后當輔保真主,位極人臣,莽袍玉帶,世襲傳承。你當好生教養。”
竇建德驚醒,冷汗涔涔。不久,夫人果然產下一子,竇建德想起夢中哪吒所言,為兒子取名為“尚”,字“子明”,并立為太子。他哪里知道,這竇尚日后不僅輔佐真主,其子竇一虎更是在數十年后,協助薛仁貴、蘇定方平定突厥,立下不世之功,真個是“功超日月”。
公元619年,竇建德徹底消滅宇文化及殘部,占據河北,兵強馬壯。而關中的李淵,早已按捺不住。這年五月,李淵廢黜隋恭帝楊侑,自立為帝,國號唐,改元武德,是為唐高祖。李建成被立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裴寂、劉文靜等皆封官進爵。
天下格局,遂成唐、竇建德(夏)、王世充(鄭)三足鼎立之勢。
公元621年,中原大戰爆發。李世民親率大軍東征,直逼洛陽。王世充據城死守,又向竇建德求援。竇建德深知唇亡齒寒,親率十萬大軍,號稱三十萬,西援洛陽,在虎牢關與唐軍對峙。
虎牢關前,黃沙漫天。李世民登高遠眺,見竇建德軍容嚴整,眉頭微蹙。身旁的尉遲敬德道:“秦王,竇建德兵勢雖盛,然遠道而來,銳氣易挫。末將愿率騎兵,挫其鋒芒。”李世民卻搖頭:“不可。竇建德麾下有蘇定方,勇冠三軍,不可小覷。”
正說間,忽聞陣前金鼓齊鳴,一員大將挺槍而出,正是蘇定方。他在竇建德帳下,屢立戰功,此刻更是意氣風發,高聲叫陣:“唐營中可有人敢與某一戰?”
李世民身旁,羅士信按捺不住,策馬而出:“賊將休狂,羅士信來也!”兩人槍來槊往,戰在一處。蘇定方槍術精奇,羅士信槊法剛猛,一時難分高下。然蘇定方畢竟年輕,身法更勝一籌,數十回合后,一槍虛晃,直取羅士信面門。羅士信急忙格擋,卻被蘇定方趁機刺中坐騎,戰馬悲鳴倒地,羅士信也被掀翻在地。唐營中程咬金、秦叔寶急忙出陣,將羅士信救回。
此戰后,李世民深知硬拼難以取勝,遂用計誘敵。他一面分兵襲擾竇建德糧道,一面假裝糧草將盡,要退還關中。竇建德果然中計,全軍出動,欲趁唐軍撤退時掩殺。李世民卻親率玄甲軍,從側翼突襲竇建德軍陣。
混亂中,蘇定方奮力廝殺,卻被唐軍層層包圍。他左沖右突,銀槍染血,竟殺開一條血路,突圍而去。而竇建德本人卻被唐軍活捉,夏軍大敗。李世民乘勝進逼洛陽,王世充見大勢已去,開城投降,鄭國遂平。
這一戰,李世民威震天下,然也痛失愛將。不久后,洺水之戰爆發,羅士信守城力竭,被劉黑闥部將所殺。噩耗傳來,李世民慟哭不已。而更讓他傷心的是,三弟李元霸忽然一病不起,竟在床榻之上,握著雙錘溘然長逝。
天宮之上,玉帝看著人間悲喜,對身旁太白金星道:“白虎星君已下凡八年,輔佐李世民,屢建奇功。那麒麟星君蘇定方,卻已下凡三十年了。”太白金星掐指一算:“陛下,麒麟星君天命當在人間四十五年,白虎星君則有六十一年,如此,可保大唐江山二百八十余年。”太上老君在一旁捻須微笑:“善哉,善哉。此乃天數,不可違也。”
公元622年,劉黑闥趁唐軍主力回撤,再次起兵反唐,很快收復河北故地。李建成見李世民功勞日盛,恐威脅自己太子之位,遂向李淵請命,率軍平叛。蘇定方此時已對竇建德的失敗心灰意冷,又見李建成禮賢下士,便投靠了太子麾下。他為李建成出謀劃策,設計伏擊劉黑闥,果然大獲全勝。劉黑闥兵敗逃亡,被部下所殺。
平定劉黑闥后,蘇定方卻深感厭倦,又見李建成與李世民之間矛盾日深,不愿卷入宮廷爭斗,遂以“體弱”為由,辭官回鄉,隱居于河北饒陽,一隱便是數年。
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爆發。李世民率尉遲敬德、程咬金等,在玄武門伏殺李建成、李元吉。不久,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改元貞觀,是為唐太宗。
貞觀元年,原隋將羅藝因畏懼李世民,舉兵叛亂,很快被唐軍平定。李世民勵精圖治,納諫如流,天下逐漸安定,史稱“貞觀之治”。
公元630年,北方突厥頡利可汗率軍南下,犯境中原,兵鋒直逼長安。李世民召集群臣商議,李靖挺身而出:“陛下,突厥背信棄義,臣愿掛帥出征,定破此虜!”
李世民看著李靖,又想起隱居多年的蘇定方,對李靖道:“蘇定方乃難得將才,當年在竇建德麾下便勇冠三軍,朕欲起用他為先鋒,卿以為如何?”
李靖大喜:“陛下圣明!蘇定方有萬夫不當之勇,又熟悉河北地形,用為先鋒,必能克敵制勝。”
于是,李世民下旨,起復蘇定方為左武侯中郎將,隨李靖出征。
接到圣旨的那天,蘇定方正在庭院中演練槍法。他看著圣旨上“李世民”三個字,想起當年虎牢關前的廝殺,想起竇建德的知遇之恩,又想起自己隱居數年的平靜,心中百感交集。最終,他長嘆一聲,收起長槍,對家人道:“圣命難違,我該走了。”
數日后,李靖大軍出征。蘇定方一身戎裝,立馬軍前,銀槍在陽光下再次閃耀。他不知道,這一次出征,將是他輝煌將途的重新開始,更不知道,在未來的歲月里,他將跟隨李靖、薛仁貴等名將,橫掃突厥,開拓西域,立下不世之功,只是此刻,他的功績尚未顯揚,只待沙場之上,用一槍一騎,書寫屬于自己的傳奇。而那被貶入凡間的姜子牙——如今的竇尚,也已長大成人,正隨著李靖的大軍,在軍中擔任記室參軍,他看著前方蘇定方的背影,隱隱覺得,此人不凡,而自己的命運,似乎也將與這大唐的江山,緊緊聯系在一起。風沙卷起,唐軍旌旗獵獵,直指北方的草原,一場決定大唐國運的戰爭,即將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