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與老王的合作風波,林曉和蘇娜更加謹慎地面對公司的發展。此時,國潮文化市場迎來了新的變革,消費者對于個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愈發強烈。
林曉在辦公室里對著蘇娜發愁:“這消費者的口味變得也太快了,咱們得趕緊跟上啊。”
蘇娜點點頭:“沒錯,我覺得咱們可以推出一個在線定制的平臺,讓用戶自己設計國潮產品。”
林曉眼睛一亮:“這主意好,但是技術方面能行嗎?”
蘇娜自信地說:“我已經聯系了一些技術高手,正在研究方案呢。”
不久,定制平臺的開發提上日程,可過程卻充滿了曲折。
技術團隊的負責人小李找到林曉和蘇娜,一臉苦相地說:“林總,蘇總,這個定制系統比我們想象的復雜多了,預算要超支啊。”
林曉瞪大眼睛:“超支?那可不行,你們得想辦法優化。”
小李無奈地說:“林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蘇娜笑著說:“別著急,咱們一起想想辦法,能不能先從其他項目上挪點資金過來?”
林曉搖搖頭:“那其他項目也不能耽誤啊。”
就在他們為資金問題頭疼的時候,一個意外的機會出現了。
一家風投公司主動找上門來,表示對他們的定制平臺項目很感興趣。
風投公司的代表小張坐在會議室里,侃侃而談:“林總,蘇總,我們看好你們的項目,只要你們能達到我們的要求,資金不是問題。”
林曉興奮地說:“那太好了,您快說說有什么要求。”
小張推了推眼鏡:“我們要求在半年內看到平臺上線,并且用戶量達到一定規模。”
蘇娜皺了皺眉:“這時間有點緊啊。”
林曉咬咬牙:“沒問題,我們保證完成任務。”
為了按時完成任務,整個公司進入了瘋狂的加班模式。
林曉在辦公室里轉來轉去,對著員工們喊:“大家加把勁啊,成功了我請大家吃大餐。”
有員工開玩笑說:“林總,您可別光說不練,得是豪華大餐。”
林曉大手一揮:“沒問題,只要完成任務,想吃什么都行。”
然而,在測試階段,平臺出現了嚴重的漏洞。
林曉看著報告,氣得拍桌子:“這是怎么回事?之前怎么沒發現?”
技術人員小趙委屈地說:“林總,這是個隱藏很深的問題,我們一直在努力解決。”
蘇娜安慰道:“別發火,發火也解決不了問題,大家一起想想辦法。”
經過幾天幾夜的奮戰,終于解決了漏洞,平臺順利上線。
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用戶對于定制的操作不太熟悉,投訴不斷。
林曉接電話接到手軟:“哎呀,這位朋友,別生氣,我們馬上改進教程。”
蘇娜在一旁說:“看來我們得做一個簡單易懂的操作指南。”
他們趕緊組織人員制作指南,并且安排客服進行一對一的指導。
經過努力,用戶的滿意度逐漸提高,平臺的用戶量也開始穩步增長。
就在他們松了一口氣的時候,市場上出現了一家模仿他們的公司,推出了類似的定制平臺,而且價格更低。
林曉得知后,跳了起來:“這也太無恥了,抄襲我們的創意。”
蘇娜冷靜地說:“別激動,我們得想想怎么應對。”
他們決定推出一系列優惠活動,并且加大宣傳力度。
在宣傳活動現場,林曉親自上陣,拿著喇叭喊:“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我們的國潮定制平臺獨一無二,優惠多多。”
蘇娜在旁邊笑得直不起腰:“你這模樣,哪像個老板。”
林曉不在乎地說:“只要能吸引用戶,我啥都干。”
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用戶量大幅增加。
可這時,公司的財務又出現了危機。
財務經理老王愁眉苦臉地找到林曉和蘇娜:“林總,蘇總,資金鏈快斷了,得趕緊想辦法。”
林曉傻眼了:“這可怎么辦?剛有點起色,又出這么大的問題。”
蘇娜想了想說:“要不我們再去找找其他的投資?”
林曉無奈地說:“也只能這樣了。”
在尋找投資的過程中,他們遭遇了各種奇葩的投資人。
有個投資人一見面就說:“我可以投資,但是你們得讓我當董事長。”
林曉差點沒把剛喝的水噴出來:“您這要求也太過分了。”
還有個投資人說:“我不懂國潮,但是我覺得能賺錢,你們得聽我的。”
蘇娜忍不住說:“不懂您還投什么資啊。”
經過一番折騰,終于找到了一個靠譜的投資人。
林曉感慨地說:“這找投資比取經還難啊。”
蘇娜笑著說:“好在終于找到了,咱們又能繼續前進了。”
公司在林曉和蘇娜的努力下,逐漸走出了危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然而,他們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挑戰還會不斷出現,但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繼續在國潮文化的道路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