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輪不到你來教朕
- 家父李景隆
- 嘬一口疙瘩湯
- 2050字
- 2024-09-29 00:01:00
李瑜之有些激動,眸子里透著精光:“倭人畏威而不懷德,此乃蠻夷天性,北疆的韃靼如此,一海之隔的倭國更是如此,如果置之不理放任倭寇,必然影響到下西洋的國策!”
李瑜之說道:“倭國如今地小民貧尚且不尊大明,若是日后發(fā)現(xiàn)了銀山,野心豈不是要更加膨脹?”
萬歷年間,豐臣秀吉就想以朝鮮為跳板,動過侵略大明的心思,結(jié)果被明軍狠狠教訓了一頓。
豐臣秀吉侵略所用的軍資,大部分就是來自于石見銀山。
“上兵伐謀,所以大明此舉不過是提前解除危險。”
雖然李瑜之的回答一直在避重就輕,但說的無疑都是朱棣想聽的。
李景隆原本想要阻止,抬眸卻看到朱棣目光炯炯的眼神,便生生忍住了說話的沖動。
倭國素來是有野心的,在洪武年間甚至還和奸臣胡惟庸有所勾結(jié),朱棣也曾想過這些,但沒有想得如此深入。
現(xiàn)在被李瑜之這么直白地說出來,一時間倒是有些意外。
最關(guān)鍵的地方在于,不管是李景隆或是李瑜之,都對倭國存在銀山之事甚是篤定,這才是他最想確認的。
他抬頭看了眼李瑜之,問道:“倭國與大明尚有一海之隔,如若船隊和倭國起了齟齬,后勤糧草之事該如何解決?”
李瑜之眼底掠過一絲驚訝,他沒想到朱棣已經(jīng)起了征伐倭國的心思,這不是明晃晃地拿皇明祖訓不當回事嗎?
畢竟倭國是朱元璋在皇明祖訓當中欽定的不征之國,如果他起了這個心思,必然會有朝臣會拿著皇明祖訓說事。
以朱棣目前的處境來說,這么做風險很大。
而且現(xiàn)在大明的隱患主要來自于北疆韃靼和西南土司,海洋相隔的倭國與之相比,確實顯得微不足道。
聽到這話之后,李瑜之連忙抱拳回道:“相信鄭大人能體諒陛下的難處,不會與倭國輕啟戰(zhàn)端。”
“可如果倭國敢無視大明天威,也是要給他們一些教訓的,否則倭國上躥下跳,船隊也很難安心開采銀山。”
“依草民看,朝鮮歷來恭順,況且朝鮮也深受倭患之苦,船隊清掃倭患對他們也有益處,提供些許糧草也是應該的。”
大明沒有海權(quán)意識的概念,他說得再多也是枉然,所以選擇從真金白銀的利益入手,這也是最簡單的。
奉行了千年的儒家傳統(tǒng)觀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想要改變是千難萬難的事情……但李瑜之覺得能穿越到永樂一朝,其實也是幸運的。
想要改變?nèi)缃竦臓顩r,就必然會觸動旁人的利益,一不小心就會落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但對于朱棣這等滿腔雄心抱負的帝王來說,只要找到利益契合點,他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和李瑜之的輕松應答不同,朱棣則是擰緊了眉頭。
“以海洋之財利大明百姓,此乃圣主所為!”李瑜之臉上滿是真誠:“此等功績?nèi)舫桑f民自會稱頌!”
呼……朱棣一瞬間有些失神。
以海洋之財利大明百姓,這等驚世駭俗的話,和朝臣紛紛勸諫他不要下西洋的那些話全然不同,而且更加激進。
朱棣心里不斷重復著剛才的那幾句話,眼神難明地怔在原地思考著。
還沒等他思考出個所以然來,太監(jiān)胡進的聲音在殿外響起:“漢王爺,皇爺真的有要事,您不能進去啊!”
聽到聲音的時候,朱棣臉上閃過一絲不自然的神色。
對于這個和自己十分相像的兒子,朱棣很是喜歡,即便封王后,也沒有讓他去就藩,而是留在了身邊。
或許是因為他的驕縱,讓朱高煦有了一些不該有的心思。
這段時間,錦衣衛(wèi)報來的條子里有不少關(guān)于漢王的閑話,這個畜生竟然還敢自比秦王李世民,都快把爭太子之位的心思寫在臉上了。
朱棣雖然不太待見朱高熾這個大兒子,但自他進入應天的那一刻開始,朱高熾這個太祖皇帝親封的世子,就是太子之位的不二人選。
朱高煦走進殿內(nèi),看到李瑜之也在此處,不由得一怔:“父皇,兒臣來找您要個人!”
說話的模樣大大咧咧,沒有絲毫天家的威儀,就像是普通的父子相處。
“要誰?”朱棣擰眉問道。
“兒臣請父皇準許,讓李瑜之擔任漢王府護衛(wèi)千戶!”朱高煦說著,還朝李瑜之看了一眼。
聽罷,朱棣朝李瑜之凝視了片刻:“你來遲了,他已經(jīng)是錦衣衛(wèi)千戶了!”
當皇帝說出這話的時候,殿內(nèi)的幾人都怔在了原地,尤其是李景隆,他怎么都沒想到皇帝才見了自家兒子一面,就給他升了官職。
雖說官職不高,但錦衣衛(wèi)屬于皇帝親軍,且李瑜之的錦衣衛(wèi)千戶是皇帝親口封的,就說明已經(jīng)簡在帝心了。
李瑜之心里有些激動,當即俯身下拜:“臣,多謝陛下圣恩!”
朱高煦木然看著眼前發(fā)生的一切,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只知道他看中的表侄兒被自己老子升官了,還成了錦衣衛(wèi)的千戶。
這么一來,他想把李瑜之收入麾下的計劃就完全沒戲了,只能悻悻道:“父皇,您這不是搶人嘛。”
“放肆!”
“額……父皇真是慧眼識人,瑜之對外邦事務多有了解,必定能替父皇分憂。”吃了癟的朱高煦只能稱贊道。
“還輪不到你來教朕,滾!”朱棣中氣十足的話語讓朱高煦打了個寒顫,匆匆瞥了一眼李瑜之,便倉皇朝殿外走去。
李瑜之心里很清楚,雖然朱棣很偏愛朱高煦這個兒子,但對方勇武見長卻謀略不足,根本就不是個當皇帝的料。
朱棣這等雄主,絕對不會把家國社稷視作兒戲,所以朱高煦得到的最多也只有偏愛,至于儲君之位,根本不是他能夠染指的。
不過這些事,與眼下的李瑜之沒有太多關(guān)系。
他如今唯一的希冀,就是船隊盡快找到倭國銀山。
只有把真金白銀的利益擺到朝臣的面前,或許才能讓這些人從天朝上國的美夢里清醒過來,意識到外邦除了荒蕪未開化的地方,還潛藏著無限寶藏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