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就出發。”
西堡村。
尾上敏之連夜就將偵察兵派了出去,一共三十個鬼子,分五組,每組六人,從五路摸索偵查,尋找‘八路軍精英小股部隊的’蹤跡。
一百多人不是一個人,不可能完全隱藏痕跡。
總會有腳印,宿營痕跡,或者被人看到。
發現并不難。
·
黃昏漸漸褪去,夜幕逐漸降臨。
但得益于漫天遍野的積雪反射的黃昏光亮,此時視野反而不錯,千米開外的地方,也能看見,并且看得清楚。
后溝村七八里開外,
武金生帶著十五個手下正在追擊武連山、武連江、武連河武家三兄弟,以及他們背著的劉玉元。
他目光興奮,即便氣喘吁吁,也依舊催促著手下繼續追擊。
武家三兄弟雖然也被蝗軍通緝,但他們只是小角色,抓住了也最多得到蝗軍一句夸贊,但劉玉元,這可是蝗軍將軍命令抓捕的人物。
是大魚!
只要抓到了,自己在爭奪新安鎮治安大隊大隊長的時候,就能拔得頭籌。
等自己當上了新安鎮治安大隊大隊長,成為蝗軍的頭號紅人,手里捏著五六百號人,不比窩在西堡村更有前途?
武家三兄弟三人背著劉玉元,手里又沒有家伙,只能悶頭逃跑。
一路上,你追我趕,誰也不肯放松。
直到··
安文龍一眼看見了遠處你追我趕的眾人。
“十六個二鬼子,后面沒有鬼子,沒有機槍和擲彈筒。”
安文龍是老兵,擔任一個團通訊班長的老兵。
幾個眺望,他就摸清楚了局勢。
十六個人亂哄哄的追趕四個老百姓,沒有機槍和擲彈筒,只有一些老式步槍,領頭的人拿著一把王八盒子,一看就是二鬼子,而且是那種非常弱的二鬼子。
估摸著是鬼子收編的土匪,或者地主家丁之類的。
“動手。”
“我掩護,你靠近接應。”
安文龍拿起一桿三八大蓋,將自己的駁殼槍交給了王根生。
出發前,考慮到行軍速度,隱蔽性,他們只攜帶了駁殼槍,少量子彈用于自衛。
雖然十六個二鬼子實力很弱,但如果他們只有兩桿駁殼槍,還真不好動手,十六桿步槍加起來的火力,趕得上一挺機槍。
不過,在閆家溝附近遇到了羅凡,送給他們七支三八大蓋馬步槍,還有近千發子彈,十來枚手榴彈。
戰斗力暴增。
手槍和步槍之間,戰斗力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一個是自衛武器,一個是制式步槍。哪怕是駁殼槍這種沖鋒手槍也無法彌補。
“好!”
王根生翻身沖了出去。
屏氣瞄準后,扣動扳機,
啪··
三八大蓋馬步槍聲音響起,一百五十米開外,追趕的二鬼子隊伍中間一個人應聲而倒。
一槍命中。
安文龍拉動槍栓,退出彈殼,上膛,順手將還沒落地的彈殼接住塞進口袋里,動作一氣呵成。
一百五十多米距離,如果是駁殼槍,別說是他,哪怕是團長來了,甚至全軍神槍手來了,也打不中,但三八大蓋可以,而且很輕松。
“有敵人。”
當槍聲響起,隊伍中間一個人倒下,追趕的二鬼子隊伍頓時如鳥獸散——畢竟,武家家丁本質上就是一群烏合之眾,連最基礎的軍事訓練都沒有,叫他們散兵游勇都是夸獎。
有人直接向后跑,
有人聰明一點,或者是在哪里學了兩招,就地臥倒,隱蔽撤退。
還有的人把手里的槍一丟,拔腿就跑。
啪··又是一槍響起,最前方一個向前逃跑的二鬼子胸前爆出一團血霧,一百五十米距離,鬼子的友阪步槍彈威力可不差。
這一槍,給混亂的二鬼子又加了一把火,一群人變成無頭蒼蠅,蒙頭向后跑,根本沒人管前面的武家三兄弟和劉玉元。
“廢物。”
王根生看著逃竄的二鬼子,罵罵咧咧。
但也沒有繼續追擊,而是停下腳步,看向前面被二鬼子追擊的人。
“呵呵··”
安文龍笑了笑,收起第二發子彈的彈殼。
從第一槍之后的反應就能看出來,這群二鬼子,即便是在二鬼子之中,也是最差的那種,連最基本的軍事訓練都沒有。
真正的,經過鬼子訓練的二鬼子,可沒那么容易對付。
至于鬼子,看到十個鬼子,該逃跑的是他們。
安文龍突然想到了昨夜遇到的那個羅凡。
根據昨夜在閆家溝附近聽到的槍聲,以及對方給他們的武器,可以看出來,這人可能一個人,殺了十個鬼子騎兵。
一個人殺掉十個鬼子么。
“多謝幾位救命之恩。”
被二鬼子追擊的武連山還沒放下背上的劉玉元,當即沖過來連連感謝。
“你們是?”
安文龍有些驚訝的看著眼前這四人。
一人被背著,身體虛弱,但戴著一副眼鏡,一看就是文化人,知識分子。
一人虎背熊腰,還有一個稍差,但也是身壯如牛,最后一個明顯偏瘦弱了不少,但也不算差,三人面相有些相同,應該是三兄弟。
“我叫武連山,這是我二弟武連江,三弟武連河。”
“這是··”
武連山指著背上的劉玉元,猶豫了一下。
雖然才接觸了一年時間,但劉先生教導他們識字,教會他們槍械知識,甚至煉鋼手藝,是他們的老師。
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如今鬼子在搜捕劉先生,他在猶豫,要不要說劉先生真名。
“我叫劉玉元。”
武連山在猶豫間,背上的劉玉元主動報出了自己的名字。
“你就是劉玉元?!”
安文龍大喜。
有一種,得來全不費工的味道。
···
“哎!”
“還沒有劉玉元的消息么?”
黃崖洞。
別名——水腰子山。
八路軍軍工一所就建設在這里,官方名稱是黃崖洞兵工廠,所以還有一個私下里叫法,水腰子兵工廠,保密代號:“八路軍總部流動工作團”
此時,總部后勤部部長,水腰子兵工廠負責人,張萬和正在山下的廠房內來回踱步,嘴里念念不忘。
今年七月,總部為了提升部隊自給自足能力,決定建設軍工一所,于是整合多方資源,將原本的韓莊修械所擴建為水腰子兵工廠,他擔任負責人。
到如今三個多月過去,廠區基本建設完畢。
雖然八路軍窮,但瘦死的駱比馬大,集合晉察冀根據地主要力量建設的水腰子兵工廠現有機器設備40余臺,包括1臺荷蘭產精密機床,動力設備三節鍋爐、10千瓦直流發電機各1臺、25馬力蒸汽機2臺,職工700余人。
即便在開戰前的滬市、天津,也算是不小的工廠了。
整合幾乎整個根據地的優質資源,水腰子兵工廠自然不會像以前一樣,只干修槍補槍的老本行,總部的計劃是,讓張萬和組織技術力量,著手準備生產五零小炮,五零小炮炮彈,七九式步槍,七九子彈,60、82迫擊炮炮彈。
甚至,總部還計劃,自己設計制造一種適合八路軍的槍支。
設備上其實問題不大。
目前兵工廠擁有的設備雖然技術落后,不少還是上世紀產品,但還是能夠生產計劃中的各種武器,無非是速度慢一些,質量差一些,但八路軍不挑剔,能用就行。
真正問題在于,技術上。
由于水腰子兵工廠缺乏合格的原材料,鋼材只能扒鬼子鐵軌,設備老舊,種類不足,且機器設備不配套,水腰子兵工廠想要生產計劃中的五零小炮、炮彈,以及各種槍支彈藥,就必須組織力量,進行技術攻關,攻克諸如材料,設備,工藝等難題。
無法從外部解決技術問題,那就壓榨自身的潛力。
雖然還是那句話,破船也有三千釘,總部不缺人才,軍工機械人才還真不少。
但能在材料性能和指標不足,設備老舊,設施不配套的情況下,順利完成自產武器裝備技術攻關的技術人才,那是真沒有。
別說什么國外技術大佬。
以根據地的工業基礎設施,化工能力——從彈頭到底火,從炮管到引信,全部都要自己手搓——就算是萊英金屬公司的頂級工程師來了,也得當場走人。
雖然可以自己組建技術團隊摸索,但這需要大量時間,而且危險很大。
而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個有相關技術能力,甚至經驗的人,來擔任技術負責人。
在張萬和心中,有一個人非常合適——劉玉元。
在太原兵工廠,硬生生靠著那一套老舊的煉鋼設備,少量煉制出合格炮鋼,并且改進火炮生產工藝,極大提高火炮壽命的頂級軍工人才。
如果劉玉元能夠到水腰子兵工廠來,他明年估摸著就能生產出來50小炮,以及50、60甚至82炮彈,然后開始擴大規模。
到時候,李云龍在敢來自己這里嘚瑟,就把炮彈狠狠的甩在他臉上,讓他叫自己爹!
只可惜,劉玉元一直下落不明,近期才有消息稱出現在西堡村,但···鬼子好像也得到消息了。
“沒有。”
警衛員的回答,讓張萬和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