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了!”
“我們就在洛陽待著!”
高歡笑容滿面:“從前我時常覺得若道不行,當乘桴浮于海。只是因為你我并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
婁昭君歪著腦袋:“那么現在就可以了嗎?”
高歡點頭:“當然可以。”
婁昭君扶著腰緩緩坐下。
她肚子里不僅有高澄,還有疑惑。
因此,婁昭君問道:“郎君究竟是從哪里有的自信呢?”
高歡笑道:“大魏禁軍,高氏有其三!”
“嗯?”
婁昭君搖頭:“不懂。”
她是真的不太懂。
畢竟她前世愛看的小說都是這么寫的。
大將軍勇武過人、睿智無雙,鎮守邊關,帶甲百萬,手下良將如云,謀臣如雨,物料自給自足,但只要皇帝覺得大將軍有二心,一紙文書就讓大將軍交出兵權,并且帶著全家老小進京述職……
重要的是大將軍居然毫不遲疑的遵命了。
因為這是皇帝的命令!
然后,不僅大將軍全家被殺,而且曾經統領過的軍隊也被殺了個干干凈凈。
當然了,會留下幾個‘余孽’完成復仇。
所以,高氏只掌握十分之三的禁軍有什么了不起的?
高歡也懶得多解釋什么,只是伸出手摩挲了一下婁昭君腦袋:“你放心在家養胎,一切盡在我的掌握之中……”
婁昭君如同貓兒般閉著眼睛,就差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了。
…………………………
正月十五。
雖然今日是元宵節,但如今全國居喪,自然沒誰會去過這樣的節日。
高歡如往常一般去式乾殿議政。
元詡年紀還小,如今北魏的政治格局變得復古起來,頗有幾分氏族時代的八部議政風格。
剛走到宮門,高歡就見到一騎快馬馳出宮城。
“嗯?”
高歡望向迎候的黃門侍郎:“這是發生了什么事情?”
黃門侍郎回答:“陛下頒詔,傳令召回西討東防諸軍。”
西討,就是高肇的軍隊,而東防,則是派遣到江淮監視老和尚蕭衍的軍隊。
新君初立,時局不穩。
放棄對外戰爭,全力保障內部穩定,是元恪臨終前的遺詔,如今治喪事宜有條不紊,這類詔書就陸續開始頒布。
高歡早就知道了這件事。
因此他沒有多問,只是繼續朝式乾殿走去。
剛過太極殿,兩個小內侍急趨而來:“少卿且慢,皇后有請。”
高歡皺眉。
這娘們兒神金吧?大白天就憋不住了?你男人還尸骨未寒呢……高歡嘆了口氣,無奈跟了過去。
顯陽殿。
這里不僅有皇后高英,還有長樂長公主元瑛,高猛,以及高植、高湛兄弟。
高歡行禮過后,皺眉問道:“皇后召臣前來何事?”
高英微微有些不悅,罕見的露出小女兒姿態:“這里又沒有外人,三郎總是臣啊、皇后的聽著多生分呀……”
元瑛面露疑惑。
高歡搖頭:“禮不可廢。”
高英撇撇嘴沒說話。
高猛問道:“今日我請皇后召三郎來,是有一事想問。”
高歡頷首:“兄長請問。”
高猛喜上眉梢:“三郎數日前和武始侯(胡國珍)商議,說是皇后饒恕胡貴妃,武始侯當讓出護軍將軍之職,由我來做,可是真的?”
“當然是真的。”
高歡笑道,望向高英:“此事皇后可作證。”
高英臉頰微紅。
畢竟她可是在敕令上被高歡勒令簽名用印,還蓋了指紋。
呸!那時候怎么不說禮不可廢……高英銀牙暗咬。
高猛笑的合不攏嘴:“既然皇后已經赦免了胡貴妃,想必武始侯也該履行承諾了吧?”
高植在一旁笑道:“所謂一事不煩二主,三郎可莫做有始無終之事喲!”
高歡眉頭微蹙。
思慮片刻,他還是點頭道:“好,這件事交給我!”
……………………
高陽王府。
元雍結束了一日的議政,有些疲倦的伸了個懶腰。
此時,侍從來報,說是領軍將軍于忠來訪。
元雍沉吟片刻,點點頭:“先帶領軍去偏廳等候,本王更衣后就來。”
……
偏廳。
元雍見到于忠之時,猛然間吃了一驚。
他不過一日沒有見過于忠,沒想到于忠的變化如此之大!
從前的于忠任侍中、領軍將軍,被人稱為‘既居門下、又總禁衛’,權傾一時,意氣風發!
而現在。
于忠一整個垂垂老矣的樣子,唯有一雙三角眼內斂神光,兇相畢露,讓人不敢直視。
元雍和于忠東西昭穆而坐。
先聊幾句。
于忠忍不住開門見山說道:“如今新君年幼,太后掌權,高氏總領朝政,又統重兵,若不早早加以提防必成禍患,高陽王以為然否?”
元雍沒說話。
雖然他知道于忠不懷好意,但他也知道于忠說的沒錯。
只要高肇領兵歸來。
高氏將一家獨大!
到時若皇后高英想做文明后馮太后還好,若是高氏想要做王莽,那他們還真的沒有太多的還手之力!
元雍嘆了口氣:“難道于領軍有妙計?”
于忠壓低聲音:“只等高肇哭拜先帝梓宮時,刀斧手齊出將之斫(zhuó)為肉泥!”。
元雍倒吸一口涼氣,滿臉驚恐:“這……”
于忠沉聲道:“蛇無頭不行,只要砍掉蛇頭,余者不足為慮!”
元雍沉默片刻,瞇了瞇眼睛:“于領軍這話說的太滿了吧?高氏諸子雖然如犬馬爾,然蓮花三郎卻非池中之物!先帝在時時有夸贊,謂之曰能!”
于忠笑道:“高歡一螟蛉兒,何足道哉?高肇一死,高氏諸子誰能容他?正因如此,才應盡早除掉高肇!”
他的意思很明白了。
高肇一死,高植、高湛等人必然和高歡爭權,到時高氏必然分崩離析。
元雍沉吟片刻,輕輕頷首:“好,就這么辦!”
為了大魏,他可以不擇手段,不計較罵名!
…………………………
正月十六。
皇帝下詔太保、高陽王元雍入居西柏堂,決斷處理政務;任城王元澄為尚書令。
二王總領朝政。
二月初七。
皇帝下詔尊皇后高英為太后,同時頒詔賜爵高歡太原郡公,加食邑千戶,侍中,廷尉卿。
當天夜里。
高歡帶著劉桃枝和十多個護衛騎馬出城。
城西瀍澗驛亭。
這里旌旗招展,軍帳綿延數十里,煙塵飄飄,殺氣騰騰。
高歡一行剛剛靠近軍營,立刻被一隊游騎攔下。
領頭小將厲聲呵斥:“征蜀大軍駐地,閑雜人等一律不得靠近!”
高歡大聲道:“楊征南,摘下你的頭盔看看我是誰!”
嗯,來人是楊大眼之子楊征南。
楊征南滾鞍下馬,拱手行禮:“征南拜見少卿!適才天黑,沒有看清,還請少卿恕罪!”
高歡笑道:“無妨,快帶我去見大將軍!”
大將軍,就是高肇。
這支軍隊,正是奉命從西南撤回的征蜀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