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有臺,北山有萊。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樂只君子,萬壽無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楊。樂只君子,邦家之光。樂只君子,萬壽無疆……”(注1)
……
樂府歌姬整齊劃一,且歌且舞。
但大廳中的所有人都已經沒有了欣賞樂舞的興致,眼睛直勾勾盯著高歡,嘴巴微張,滿臉茫然。
畢竟剛一見面就拜義父,屬實是有些超綱了……
高肇摸著胡須,面露沉思之色。
其實他有將高歡收入麾下的想法,只是高歡的大膽讓他有些難以預料,不過收個義子算不得什么,民間司空見慣,官場上更是屢見不鮮,故此別說高歡這年紀確實能給他當兒子,就算是兩人同庚也沒什么大不了……
但問題的關鍵是,高歡一請求,他立刻答應,就顯得他沒有逼格,不上檔次……
哪怕高歡是這別苑內數千人中最靚的崽……
許是看出了這種猶豫,段長笑吟吟說道:“此子姓高,又是渤海郡蓨縣人士,與高公同姓同宗,且長相不俗,高公今日收其為義子,真可謂雙喜臨門!”
高肇依舊沉默不言。
畢竟只是段長一人勸說,同樣顯得不夠有分量。
故此高肇特意露出了幾分心動的樣子。
為官之人傻子很少,即便是有了祖輩福澤,高門子弟得以輕松出仕,但他們要想混到高位,察言觀色是最基本的技能。
于是,很多人聞弦歌而知雅意。
高歡發誓,他這輩子都沒有聽到過辣么多的贊美之詞,那些和他素昧平生的人,將他夸得天上有地下無,不斷尬吹著他的品德、才干、樣貌……
嗯,樣貌不算。
門口,‘這他媽拔歲’的稚子滿臉不屑的收回腦袋,撇著嘴:“阿諛奉承之輩,我呸!”
在他旁邊,青年搖搖頭,唇角含笑:“難道我們今日不是來阿諛奉承的?高公一個高麗人,冒認的渤海高氏,然而是你這個渤海高氏的高昂沒給他磕頭祝壽,還是我高乾沒有給他磕頭祝壽?”
“世道如此,你我若不愿此生碌碌無為,也只能隨波逐流……”
被稱為高昂的少年抿了抿嘴,想要反駁但又因為沒什么文化,最終只是手指人群中的高歡:“反正我看不上他!”
高乾笑道:“看不上他?那是誰之前嘀咕著等下散了宴席,就準備去攔著那位斷案如神高郎君,請對方給自己好好講講破案經過的?”
高昂哼了一聲沒有說話,只是目光炯炯盯著高歡背影。
高乾也盯著高歡看了幾眼,呢喃道:“此子如此心性,若攀附高公乘風而起,不為國朝之忠良,必為亂政之奸佞……”
高昂滿臉不懂,想要詢問。
高乾‘噓’了一聲,示意他扭頭去看熱鬧。
大廳內,高肇終于在眾人的‘勸說’下,收了高歡做自己的義子。
只是儀式極為敷衍。
畢竟高歡和高肇其實沒有一絲半點的血緣關系,這種義父、義子的關系,大抵類似后世科舉制度興起后的考生和考官之間的師生關系。
提攜幫襯。
但樹倒猢猻散。
因此,受了高歡幾個響頭的高肇,準備要提攜高歡了。
他眉眼含笑正要說話,突然見到外面突然跑進來一個管家模樣的男人,湊到他耳邊說道:“天子微服到此……”
“什么?”
高肇瞪大雙眼,指揮身邊隨從:“快、快與我更衣……”
只是還沒等他忙碌起來,門外突然傳來一聲爽朗的笑聲。
“舅父不必如此……”
大廳之內,瞬間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向外望去,只見門外走入一個三十歲上下的青年,前系蔽膝,身穿薄如蟬翼的紗羅直裾袍。
右衽。
青年五官深刻,最引人注目的則是他那雙仿佛兩把飛刀的粗黑眉毛。
此時,他正目光炯炯的望向高肇。
準確的說,是高肇身側的高歡。
在眾人紛紛行禮之中,高歡也知道了來人的身份。
當今天子,元恪。
元恪擺擺手,示意眾人平身,旋即饒有興致說道:“好一個俊秀的小郎君,莫非這就是舅父新認的義子?”
高肇笑著點頭,請元恪上座,接著眾人也落座。
高歡想要站在高肇身邊,既暗示對方要提攜自己,同時也想在天子面前混個臉熟,卻被一名做武士打扮的青年擋在身前。
他仰起頭,只見青年和自己等高,約摸一米八上下,模樣英武,長眉入鬢,鼻子挺拔,雙眼目光如電,微不可見的向他搖了搖頭。
青年的意思很簡單,封建社會,高歡這樣的人沒有資格走到天子身邊。
但今日的元恪很高興,見此情形微微一笑:“阿榮,讓他過來。”
被稱為‘阿榮’的青年當即讓開道路。
高歡慢慢走了過去,滿臉謙卑。
元恪笑道:“你是舅父之子,朕稱你為阿歡如何?”
高歡能有什么意見?
倒是另一邊那些同來賀壽的元姓諸王很是不滿,不滿元恪親昵旁人而不理睬他們這些宗親。
嗯,他們的不滿由來已久。
從前北魏其他皇帝在位的時候,雖然對同宗兄弟叔伯子侄也是想殺就殺,甚至一殺一戶口本,但也會重用他們,如今很多顯貴的官職雖然也為元氏宗親占據,但實權已經被漢人官員逐漸侵蝕!
更重要的是,元恪那幾乎毫不掩飾的寵信外戚,更讓他們憂心忡忡。
在他們用‘眼中釘肉中刺’的目光盯著高肇之時,元恪滿臉笑意的問道:“阿歡如今官任何職?”
高歡滿臉驕傲回答道:“懷朔鎮,隊主!”
剎那間,針落可聞。
段長以手扶額,哭笑不得。
那些元姓諸王愣了一下,旋即放聲大笑起來。
“隊主?”
“哈哈哈……”
“孤家里的狗還是撫遠將軍呢……”
……
元恪的臉黑了起來。
高歡挺起胸脯,正色道:“隊主官職雖小,但為國守邊,守護一方安寧,臣驕傲!”
高肇:“……”
屁大的隊主也配稱‘臣’?
元恪撫掌而笑:“說得好!如此胸襟,阿歡真不愧為舅父之子!”
高肇頓時附和著笑了笑,旋即搖頭道:“三郎(高歡)有斷案之才,放在邊塞委實屈才了……以臣之見,不若讓其前往任職廷尉府,也算是人盡其才!”
“只是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
注1:《小雅·南山有臺》是先秦時期的一首作品,是一首頌德祝壽的宴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