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經濟仿宋
- 大明正德:朕乃有道昏君
- 墨落皇朝
- 2055字
- 2024-09-08 00:06:00
“英國公,此乃文華殿大朝會,不是街市,你也不是尋常潑婦,怎可口出污穢之言?”
韓文剛剛所奏,雖說難免以偏概全,但鹽政是戶部重要收入之一,鹽政欠收,也是戶部虧空最大的一處地方。
作為戶部尚書,其他地方的錢,韓文收不上來,但鹽政若處理好,一年增收幾百萬兩不在話下。
“老子去你媽的大朝會,老夫是老了,但不是瞎了!
你韓文作為戶部尚書,不說江南士紳瞞賦隱稅,只說宮中、藩王與勛戚貪贓枉法,這特么對嗎?”
張懋發怒也不是沒來由的,只因五軍都督府就是喝兵血最大的那一家。
剛剛禮部周璽,出言兵荒財匱,指向就挺明確的,這不就是在說諸軍將帥喝兵血,致使大明軍威不振嗎?
眼前的韓文又語出勛戚侵鹽,這些事兒英國公府都有參與,他不站出來為宮中、為藩王開脫,弄不好下一刻,文臣的刀就該架在勛戚脖子上了。
若是先帝弘治爺在上,張懋自然不會出頭罵戰,只因這些事先帝門清,不會因此責罰勛貴。
如今換了小皇帝高高在上,張懋可不敢拿著身家性命去賭。
看韓文的架勢,劉健這次的指向很明確,無非宮中、藩王與勛戚。
但劉健這老漢怕是忘了他張懋的存在,既然要開整,就不妨大家伙一起下水,等水退了,且看是文臣穿褲子的多,還是勛戚穿褲子的多。
就憑文臣們那每年幾十兩的俸銀,不說別人,單說當朝首輔劉健那點俸銀,都不夠一個轎班的耗費,更不夠他舌下那片遼東參的花費。
單靠俸銀,莫說每日里坐著暖轎上值,劉健這個老漢驢都不定騎的上。
對于朝臣的干凈程度,張懋也有自己的見解,騎驢上朝的多半都是清正官員,坐轎的有一個算一個,放在太祖朝時都得剝皮實草。
而今日文華殿中官員,能坐轎的至少占了七八成,文臣說勛戚貪,這不就是老鴉嫌豬黑嗎?
“老國公,今日是正德元年朕首次臨朝議政,不好這么罵人的,老國公且坐,朕有話要問問韓部堂。”
張懋罵街,劉健不接招,玉石俱焚這招,就是朝堂的陽謀手段,不能接也沒法接。
如張懋所說,江南士紳瞞賦隱稅也是事實,只是韓文處置不了而已,真要收齊了江南士紳的稅賦,鹽政也就那么一回事兒了。
如今的劉健真怕御座上的小皇帝不知深淺,按照張懋的說法對江南士紳收取賦稅,一旦動這個,那便是動亂的開始。
“陛下,臣就是氣不過,他們這些文臣,動輒便將矛頭指向宮禁、藩王與勛戚!”
自己的話需要自己來圓,張懋也是朝中的老臣了,對文人的套路熟悉的很,今日撇下話頭,若韓文再糾纏不清,那就只能魚死網破了。
“老國公,這無妨的,畢竟韓部堂也不是瞎說的。
韓部堂,朕來問你,你口中所謂國家財賦恒定如一有其定數,這個‘一’是從哪算的,秦漢、唐宋還是太祖朝、太宗朝,亦或是先帝一朝?
在座的諸位不妨也一起想一想、查一查,秦漢、唐宋、以及我大明歷代的財稅,可是永恒如一的?”
文華殿御臺上的小皇帝語出刁鉆,一把抓住了韓文的‘恒定如一’,就讓韓文這位戶部尚書額頭冒了冷汗。
再聽小皇帝口中的‘韓部堂’,只有韓文一個能體會其中的嘲諷之意。
劉健是領教過小皇帝牙尖嘴利的,若是平常閣臣奏對,韓文的‘恒定如一’,他自可不言不語揭過去。
如剛剛小皇帝所說,今日文華殿議政,卻是大明正德朝,皇帝親臨的首次正經朝會,雖說法度上差了些,但坐著上朝對劉健而言,也是難得的享受。
“這……陛下,臣只是援引歷代說法,并不知恒定如一是怎么算的……”
韓文所謂的不知,可不是真的不知,而是不敢知,更不敢說。
太陽底下哪有什么新鮮事,歷朝歷代典故大致相同,但歷朝歷代取法于史,最終卻都如史記一般滅亡。
說史籍可謂借鑒,那便是以史為鏡可知興替。
若不按這個說法,就是如今不敢說的了,所謂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就是大明需要變法中興的根由了。
“陛下,此語乃宋時宰相王安石王荊公所言,但這話可不是讓韓部堂這般來引用的,王相公所言,天下財有定數,善理財者,不加賦而國用足!
陛下所問歷代稅賦,便以王相公變法之后的宋朝熙豐年間為最,至少六千萬兩之數……”
戶部尚書韓文躑躅說與不說之間,一旁的司禮監秉筆李榮,卻狠狠給他來了一記。
李榮的神助攻讓朱厚照滿臉笑意問道:“李大珰,宋朝熙豐年間,可能與我大明相比?”
“陛下,大明祖制,我大明官員制度仿唐制。”
小皇帝要問不該問的問題,劉健自然不能讓他再問下去,真要問出了王安石變法,大明再依葫蘆畫瓢,許多事便不好做了。
王安石變法還無所謂,若再引出王安石變法未靖,北宋亡于靖康的老故事,這天下官員之間,可就要離心離德了。
“劉老先生,祖制謂官制仿唐,也沒說經濟上不讓仿宋呀!”
說了經濟仿宋之語,朱厚照掃視一圈,便將目光定在了吏部那片區域。
“梁先生也來了,朕記得梁先生教過朕,‘法古無過、循禮無邪’,既然剛剛禮部的周璽說大明兵荒財匱,李大珰又說宋朝年稅賦六千余萬兩。
那咱們大明不妨學學人家王安石變法,不加賦而國用足,不好嗎?內閣奏疏之中,不是有勵精新政、大有興革之語嗎?
如此說來宋朝的王安石變法也是成法,法古既然無過,那就試試看唄?”
眼見著小皇帝要把吏部侍郎、詹事府詹事梁儲拉入論戰的隊列,劉健不得不再次起身說道:
“陛下,勵精新政、大有興革,也不是一句空話,總要詳細擺布好宋朝變法的各項策略,看是否符合我大明法度,才好法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