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狼煙
- 百子送福,從福威鏢局開始
- 叫我香餑餑
- 2039字
- 2025-04-25 11:37:39
元廷暴政,蒼生倒懸,四海之內,民心思變。
周子旺振臂一呼,率五千彌勒教眾揭竿而起。
義軍將士以“佛”字書于背,冀望借神明之力,改天換地。
平叛。
自古以來先是地方官府。
待局勢糜爛至地方官府無力彈壓之時,方才懇請朝廷派遣大軍平叛鎮壓。
周子旺有彭瑩玉的彌勒宗為依仗。
彭瑩玉本位列明教五散人。
早在舉事之前,袁州路的達魯花赤便被彌勒宗弟子取了項上人頭,其余高官亦是死傷枕藉。
袁州城危在旦夕,袁州總管如同熱鍋螞蟻,急遣快馬向江西行省求援。
江西行省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參知政事等高官連派瑞州路、臨江路、隆興路等幾路大軍圍剿叛逆,皆鎩羽而歸。
無奈之下,只得向元廷告急,祈求早派大軍討逆平叛。
火漆密報直抵大都,汝陽王奉旨平叛。
三月后,汝陽王率鐵騎數萬,旌旗蔽日,直逼袁州城下。
烏云壓城,大戰一觸即發。
城墻上,周子旺緊攥斬將大刀,雙眼布滿血絲,遙望城外盔甲鮮明,殺氣騰騰的討逆大軍,心中不禁泛起幾絲寒意。
“圣師,汝陽王來勢洶洶……”
此前,江西行省幾路大軍圍剿,雖未破城,卻已令義軍疲于奔命,銳氣大挫。
彭瑩玉身具大智慧,豈會聽不出周子旺言中之意。
未戰先怯,義軍已先輸三分。
彭瑩玉眼中隱晦的閃過幾絲失望。
“周王,如今已無退路,唯有破釜沉舟,奮力一搏,方有生機。”
“此戰勝,斬汝陽王于馬下,則大業可期!”
彭瑩玉沉聲道。
彭瑩玉在給周子旺吃定心丸的同時,還不忘給他畫個大餅。
實則,彭瑩玉深知,以農氓之眾對抗橫掃天下的元軍精銳,無異于螳臂擋車。
不得不承認,盡管過去了百余年,橫掃天下的韃子鐵騎的赫赫兇名,已然在百姓心底深深扎根。
與糜爛到骨子里的鎮戍軍不同,眼前這支大軍,無疑是元軍精銳。
周子旺即有了怯戰之心,更別提他手下剛剛放下鋤頭的尋常百姓了。
汝陽王勒馬陣前,望著城頭的殘破旌旗,嘴角勾起一抹輕蔑。
都大錦看在眼里,心中暗嘆:
“此戰周子旺、彭瑩玉二人,若無后手,若無奇招,必敗無疑。”
汝陽王馬鞭一揮,元軍如潮水般涌向袁州城墻。
沒有陣前叫罵,沒有斗將對決……
只有刀光劍影,以命相搏。
霎時間,血肉橫飛,喊殺聲震徹云霄。
日頭偏西,申時已至。
元軍輪番攻城,數次攀上城墻垛口,皆被周子旺舞著八十斤重的大刀,率死士拼死擊退。
城墻上下尸骸堆積,袁州城在血火中搖搖欲墜,城破只在旦夕之間。
兩軍正焦灼之際,袁州城四周,驟起五色煙火。
東面青色煙火,直沖上天、南方紅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中央黃色。
五道煙火沖天而起,恰似五龍盤城,將袁州城護于正中。
明教五行旗到了!
論造反,五行旗是專業的。
誰造反,誰就是自家兄弟。
哪怕素不相識,也愿幫幫場子。
自汝陽王大軍離京,五行旗掌旗使聞訊,眼見彭瑩玉起事如火如荼,哪肯落于人后?
各率數百精銳,日夜兼程趕來支援。
五行旗本駐扎在光明頂周邊,護衛明教總壇。
然自從明教第三十二代教主楊頂天失蹤,教內紛爭不斷,眾人鬧翻后,五行旗部分教眾散落中原,伺機造反起事。
五行旗此番來援者,即有昆侖山光明頂的教中好手,亦有蟄伏于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
五行旗卻是比元軍早到了幾日。
汝陽王率幾萬大軍,行軍自然緩慢。
彭瑩玉便將五行旗安排在袁州城四周,以作奇兵。
只聞東方巨木砰彭撞擊,幾百名巨木旗教眾青布包頭,每十人抬一根巨木,互相碰撞,快步奔來。
巨木裝有鐵鉤,每根至少也有千斤之重,各人挽住一只鐵鉤,腳下步子極是整齊。
突然間一聲叱喝,巨木拋擲出手,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在左,有的在右,根根巨木砸向元軍。
巨木所過之處,人仰馬翻。
西方腳步聲響,頭裹白布的銳金旗教眾急急奔來。
奔至近處,人人彎弓搭箭,颼颼聲響……
緊跟著,拔出背后標槍,搶上數步,揮手擲出,數百枚標槍跟在羽箭之后,射向元軍。
再搶上數十步,各自拔出腰間短斧。
光芒閃動,幾百柄短斧呼嘯而前,砍在元廷大軍中。
箭如飛蝗,標槍似雨,短斧破空,寒光閃爍……
南方,頭裹紅巾的烈火旗教眾背負鐵箱,手持噴筒,噴出黑黝黝的稠油,硫磺火彈一擲,瞬間烈焰滔天。
北方,頭裹黑巾的洪水旗下教眾各持陶瓷噴筒,幾百股水箭向元軍身上射了過去。
元軍一遇水箭,立時便倒,大聲悲嗥,片刻間皮破肉爛,變成一團團焦炭模樣。
原來洪水旗所噴水箭,乃是劇毒的酸質腐蝕藥水,從硫磺、硝石等類藥物中提煉制成。
忽聞一聲巨響,元軍陣中塵土飛揚,一個數丈大洞赫然顯現!
跟著大洞四周泥土紛紛跳動,鉆出一個個頭戴鐵帽、手持鐵鏟的漢子來。
厚土旗擅長挖地道,使奇襲之計。
明教五行旗一現,遍地開花,元軍當即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陣腳大亂。
汝陽王心中大急,拿眼望向身后以玄冥二老、苦頭陀為首的一眾江湖群豪。
至于說都大錦,他率八十一位義子干兒早早便躲到了后軍。
眼見汝陽王看了過來,一眾江湖群豪你看,我看你,誰也沒有言語。
汝陽王的意思他們明白,無非是想讓他們出手。
可人力有時盡,蟻多咬死象,他們亦不是張三豐,縱有通天本領,深陷重圍也難全身而退。
尤其是剛現身的五行旗,一望便知是以行軍打仗的陣法演練而成,更別提其中更夾雜著毒火毒水……
能混到這一步的江湖人,哪一個不是老奸巨猾,更是惜命的狠,誰也不愿以身犯險。
汝陽王無奈,眼見事不可為,終是鳴金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