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林要方
- 余元泰編著
- 1139字
- 2024-09-09 16:03:59
19.早衰
方一 還少丹(又名真人還少丹)
出處:南宋楊倓《楊氏家藏方》。
組成:熟地黃15g,山藥45g,牛膝45g,枸杞45g,山萸肉30g,茯苓30g,杜仲30g,遠志30g,五味子30g,楮實子30g,小茴香30g,巴戟天30g,肉蓯蓉30g,石菖蒲15g,大棗10g。
用法: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服6g,日服2次;中成藥,藥店有售,按說明書服用。
治法:養(yǎng)心滋腎,補血益精,益陰壯陽。
證象:心腎虛損,精血不足,神志俱耗,腰酸腿軟,疲乏無力,不思飲食,發(fā)熱盜汗,遺精白濁,性功能減退,未老先衰,舌淡苔薄白,脈虛細。
忌宜:宜體弱老年人保健防病服用(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
評介:本方為經(jīng)典常用方。防治未老先衰、無大病而心身疲憊,出現(xiàn)上述證象者。老年人經(jīng)常服用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方二 打老兒丸(又名延壽丹)
出處:明代萬表《萬氏家抄方》。
組成:石菖蒲、山藥、牛膝、遠志、巴戟天、川續(xù)斷、五味子、楮實子、杜仲、山萸肉、茯苓、熟地黃、小茴香、肉蓯蓉、枸杞各30g。
用法: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10g,每次1丸,早晚各一次,空腹淡鹽水送服。
治法:滋陰補陽,強筋壯骨。
證象:五勞七傷,真氣衰弱,精神短少,腰膝疼痛,陽事不舉,頭暈眼花,小便無度,兩腳麻冷,行走困難,舌淡苔薄白,脈沉細。
評介:本方是古代延年益壽名方,現(xiàn)代仍可用于一般中老年人抗衰防老,強身健體。古代傳說中有一年輕美麗女子在街上追打一老頭兒,眾人看不過,責問女子這么不孝,女子解釋道,被打者是她的兒子,因不肯聽話好好服藥故追趕打之,后來人們便把讓老兒服的藥稱作仙姑打老兒丸,或稱打老兒丸。
方三 十全大補湯
出處:宋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炙黃芪30g,肉桂6g,當歸30g,黨參30g,白術(shù)15g,白芍15g,茯苓20g,熟地黃20g,川芎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棗2枚。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2次溫服。宜飯前服。
治法:補益氣血。
證象:氣血兩虛,神疲少食,面色無華,氣短心悸,虛勞喘嗽,頭暈自汗,體倦乏力,四肢不溫,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舌淡,脈沉細。
評介:本方為補益氣血、增強體質(zhì)、提高機體免疫力的經(jīng)典方、常用方。對于各種貧血、體弱、外科手術(shù)后、慢性胃腸病及腫瘤患者等用之較好。
方四 保元健身散
出處:本書編著者自擬經(jīng)驗方。
組成:紅參10g,西洋參10g,黃芪20g,當歸15g,丹參20g,葛根15g,遠志10g,鎖陽15g,枸杞子15g,覆盆子15g,香附10g,赤芍10g,火麻仁10g,三七15g,大棗5枚(去核)。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制成散劑,每次2~3g,服時開水煮沸一次,晾溫空腹服。1日2次。
治法:益氣養(yǎng)血,健脾保元,潤臟通腑。
證象:氣血兩虛,腎精不足,免疫低下,未老先衰,老年體弱,便秘尿頻,大病恢復(fù)期,腰酸腿軟,四肢無力,頭昏健忘,智力下降,舌淡苔白,脈細弱。
評介:本方是編著者臨床經(jīng)驗方,適于老年人經(jīng)常服用。具有健身強體、延年益壽、提高免疫、改善智力的作用,效果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