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躍上了云頭,他并沒有急于回到唐僧他們的下榻處,而是往那山峰聳立處飛去。
他尋了一處山崖,于崖邊坐下。
有棵一半干枯一半繁茂的老樹就在他旁邊,長滿青苔的藤蔓從樹上垂下來。
若他還是石猴時,定會掛在這藤上嬉戲,可此刻他沒有半點這樣的心思。
所有的猴子都會長大,就算他性格再頑劣。
哪怕是孫悟空也不例外。
他一眼望向遠處,斜陽灑下,山嵐溝壑盡收他眼底,一如當(dāng)年讓他豪情萬丈那一眼。
可一切,回不去了。
就像青獅未在孫悟空面前提過他的噬心咒,孫悟空也沒有在青獅面前說起他的緊箍咒。
那座鎮(zhèn)壓了他五百年的五行山,他其實一直未能逃脫,頭上那金箍,便是鏈接他們的橋梁。
佛教有七情。
喜、怒、憂、懼、愛、憎、欲。
那如來只許他有兩種情緒,便是:怒與憎。
那五行化身法,是如來以盤古身化天地為啟發(fā)創(chuàng)出的法術(shù),威力驚人,日日夜夜汲取他的靈蘊修為,他怒與憎之外的情緒波動越大,汲取就越恐怖,他腦袋也就越疼。
釋迦牟尼只允許他憤怒時,憎恨時是齊天大圣孫悟空。
其他時候,他只能是一只抱頭喊疼的猴子。
他不知道如來這樣做有什么用意,這些佛陀心思都極深,那唐和尚也是,但這些又如何呢。
反正從他戴上金箍那一日,他便無法回頭了。
他不是什么佛門和尚,做不到四大皆空,平日里和豬八戒他們嬉笑打鬧,那金箍便會加速汲取他的靈蘊。
但他無所謂,他的嬉笑聲便是對五行山背后之人的嘲弄。
孫悟空知道這樣下去他遲早會變成一只沒有任何修為的猴子,但他已經(jīng)弄不清楚這一身修為是否重要了。
他曾想與天比高,卻害昔日親友十不存一,妖族差點為此覆滅。
他想補償妖族,所以護送唐僧取經(jīng),卻要戴上金箍失去往日最看重的自在。
他到底為誰而活,是為自己,為妖族,還是為了修成正果。
曾經(jīng)踏足三界之巔的孫悟空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種情緒——孤獨。
“祖師也不愿再見我……”
天地之大,不過四洲之地,仙機縹緲,不過三十六重天。他一日便能去而復(fù)返。
早在數(shù)百年前妖族大戰(zhàn)時,他便去尋過菩提祖師。
一是想問問祖師他所做到底是對是錯,二是分別已久,想去拜會傳授他一身道行的師父。
沿著當(dāng)初尋山問仙的路線,他去了那西牛賀洲,卻再沒找到曾經(jīng)那的斜月三星洞。
他知道,不是祖師不知道他會來,而是祖師不愿見他。
尤記得祖師為他賜下名字那一日……
鴻蒙初辟本無性,打破冥頑須悟空。
孫悟空心里默念,頭上金箍又在隱隱作痛,但他已經(jīng)習(xí)慣了。
可笑的齊天大圣。
縱橫三界千百載,一朝苦悶坐于山頭,心中所想,卻找不到一人相訴。
“小猴子,你在這里作甚啊。”
有一個聲音打斷了他思考,嚇他一大跳。
卻見崖邊小道上,一個牽著青牛的牧童正咬著一個桃子,一邊嚼一邊上下打量著他。
孫悟空第一個反應(yīng)是用他的火眼金睛探照一番,卻見那青牛是真的青牛,它本相里夾了一絲紫氣,顯然是長期生活在這深山,沾了靈氣。
再看那小孩,他本相潔凈通透,不見異常。
孫悟空這才還嘴。
“哪里來的小娃,別人放牛都在那山下,哪有放牛往山崖上走的。”
那孩童卻不怕,還走到孫悟空旁邊坐了下來,青牛情緒穩(wěn)定,淡定的啃起了那些灌木上新長出的嫩葉。
“千年百年,所有人都照著山腳的路去放牛,依循老路,往復(fù)于茂盛草點。可那山上也有鮮嫩草葉,怎么就不能上山放一次牛,嚇他們一大跳呢?”
孩童打量起孫悟空,又說。
“這不是,這上山不止有翠綠松柏,還有會說人話的猴子哩!”
孫悟空見他膽大,便唬起了他:
“你家大人沒告訴你,那山中口吐人言的野獸可都是精怪,專吃你這種小孩。你就不怕我吃了你嗎?”
“胡說!我長那么大就沒被妖怪吃過。”
牧童揚起腦袋看著旁邊的孫悟空。
孫悟空有些無語,但也無心與一個孩童爭辯,索性也到崖邊坐下,還示意牧童往旁邊挪點。
因為這是他先占到的位置。
“喏,給你吃個桃子吧。”
牧童從布袋里掏出來一個桃子,遞到猴子面前。
孫悟空看了,是個普通的桃子。
索性接過,猴嘴咬了一小口。
“好甜,小孩,這是哪的桃子。”
孫悟空扭頭看向小孩。
牧童認真的眺望著遠山,頭也不回,就回答了孫悟空的問題。
“我家后山有片桃林,年年桃子爛了都沒人去摘,只有我去撿上幾個,放牛時能填填肚子。”
“是好桃子。”
孫悟空輕輕點頭,而后又咬下一小口。
七歲的牧童和兩千歲的老猴子就這么排坐在崖邊,靜靜眺望,誰也沒有說話。
直到牧童與他道別,牽著牛兒回家去了,孫悟空才起身。
該上路了。
……
“禿子,你前日不是說要把自己脖子洗干凈,杵在那妖怪家門口嗎,怎么今日作這般打扮!”
烏雞國京城街上。
豬八戒用一條粉紅色的染布裹住自己的豬頭,擋住了自己的豬鼻子。
并非他不能一直保持人身,而是感受到烏雞國的妖氣后不敢維持人身耗費妖力。
而他身邊的唐僧更是夸張,他用白色的粗布條把自己裹得跟個木乃伊似的,只留兩個黑不溜秋的眼睛在外面。
“阿彌陀佛,我是敢杵那妖怪家門口,但是我也怕被人丟臭雞蛋啊。這里的人對佛門有意見,若是我在街上被人敲了悶棍,那也太有損形象了。”
豬八戒翻了個白眼。
唐僧憤恨:
“你再這般作態(tài),為師就把你賣到前面那豬市去!”
豬八戒卻不怕。
“你賣啊!那猴子不知去向,俺老豬若是不在你身邊,不等那些妖怪發(fā)難,那沙和尚第一個就沖上來,三口兩口就將你嚼碎吃下肚了!”
“哼!”
膽小如鼠唐三藏,被豬八戒這么一嚇,只得冷哼一聲,便去一邊找行人問路去了。
只見前方一男子背影,穿著厚實,頭戴兜帽,一看就是本地人。
唐僧迅速上前,跟在男子后面問到:
“您好,打攪了,請問一下大全寺該往何處去啊。”
那路人明顯愣了一下,隨后竟然加快了腳步。
唐僧以為他沒聽見,便伸手觸碰了他一下。
誰知那人竟像觸電一般,一下癱軟在地上,雙手擋住面門。
“別打,別打!我不是大全寺的和尚!真不是!”
等了半天,沒有想象中的拳腳落下。他瞇個眼睛看了唐僧一眼,只看到兩個黑不溜秋的眼睛。
唐僧也看到了他臉上的情況,兜帽下,一條條布條裹纏,只有一雙溜圓的眼睛剩在外面。
他們雙手互握,互相攙扶著起身。
“知音!!”
“伯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