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三次更新
- 群星:游戲策劃是上古看守者
- 并非為了己身摸魚
- 2190字
- 2024-09-18 00:01:54
游戲開發日志#3:
各位玩家你們好!
時隔半年,群星OL終于迎來了第三次更新。
在經歷過水生阿米巴和沃爾入侵之后,真正的世界已經展現在我們面前,銀河系并非一個平靜而寧和的搖籃。
游戲調整:
測試玩家名額上調至:3000人。
登陸頭盔已郵寄至各位玩家地址,請注意查收。
新的社會模式:蜂群思維。
當與思維分離,個體會變得迷惑最終死亡。
任何處在由蜂群思維控制星球上的自由個體會被驅逐,處決,或者干脆被當作獵物喂養整個群體。
注:如果蜂群是您的敵人,請盡可能高效地斬首其主巢與高級子個體,倘若您和蜂群并肩作戰,務必保護好它們的意識中樞。
新的物種:
【物種:艾卜西安(水生類)
特質:蜂群思維、農民、善于適應、合群、纖弱、令人厭惡。
氣候偏好:苔原星球。
背景:在苔原星球賈洛拉,永不止息的翻騰氣體在數千年的時光中孕育出了獨特的水生類物種,一直安居樂業發展至蒸汽時代,在不久前被沃爾科技獨裁國侵略,主巢被殺,種群四散。
注:蜂群社會難以揣摩,建議各位玩家謹慎接觸。】
【物種:沃爾(人型類)
特質:善于適應、天賦異稟、聰穎、令人厭惡。
氣候偏好:極地星球。
背景:在冰天雪地中誕生出的威權社會,新紀元中最先醒來的智慧物種之一,以對科學追求的渴望聞名星海,但在太空大航海時代的背景下,社會中被持續壓制的思潮發生了動蕩,其國內似乎出現了一些……小小的麻煩?】
新的勢力:
艾卜西安蜂群思維。
沃爾科技獨裁國。
現在貢獻點可以使用于購買各類載具的使用權了。
處罰:
檢測到任務中有玩家拿友軍充數,情節較輕者一次警告,影響惡劣者已封禁賬號。
星海就在眼前——群星OL制作組。
游戲版本:1.0.2,重返繁星。
————
雖然這樣講很奇怪,但是艾卜西安的到來既緩解了日益嚴重的糧食危機,又加劇了食物的消耗速度。
這一物種在農耕上有著超乎常人的天賦,對土地的感知力敏銳至極,能精確判斷何種土地適宜種植何種作物。
艾卜西安的技術也非常獨特,他們生于海洋,聚于河流,在利用水源的灌溉設施上有獨到的見解。
即便在抵達阿爾法庇護所后,面對全新的環境也能迅速適應,除去環形世界本身對任何物種的完全宜居性,這里面可能還有蜂群思維的一份功勞。
現在的阿米巴湖畔,艾卜西安主巢在此安家,新生的意識在與巴菇進行了簡短的溝通后,同意與監護矩陣達成一項協議。
根據協議,艾卜西安絕大部分的子個體將轉化為農業子個體,產出的食物五五分成,但在緊急時刻,監護矩陣有權要求蜂群思維的全力支持。
作為交換,監護矩陣正式承認了艾卜西安作為一個新興文明的合法地位,允許他們在此定居,承諾提供保護,并為未來可能的奪回賈洛拉母星預留了可能性。
這樁交易可謂相當劃算,農業的復興終于顯現出一線曙光,為重建工作帶來了實質性的進展。
阿爾法庇護所的土地在整個銀河系中都算得上肥沃,長期以來,這片沃土卻一直未被充分利用,如今在艾卜西安的手中,終于開始展現出其巨大的潛力。
根據意識節點和艾卜西安主巢的估算,等到三個月后,生長最快速的一批作物成熟后,蜂群思維能夠催熟出約莫三千個低級子個體,盈余的食物儲備可以供給五千名玩家正常活動到糧食自給。
解決完糧食問題,工業計劃也提上日程。
被俘虜的沃爾人成了勞工骨干,算上最初的那一批,現在阿爾法庇護所已經有了五百多個沃爾人。
這些人全部都接受過高等教育,雖然忠誠性不可控,但在威嚇和暴力之下,也能產出一些質量可憐的工業品。
比如一些粗制炸彈和簡單義體,甚至是改裝外骨骼。
給忙的滿頭大汗的巴菇又添加了一項為玩家義體改裝的任務,亞林將目光從這些小餐小菜上移開。
對于監護矩陣來講,真正重要的還是太空。
沃爾人制造的那三條堪稱廢品的扎爾-波克級護衛艦還待在太空,船體受損較為嚴重的索榮號和努吉爾號已經開始了拆解作業。
負責這項工作的,正是從武裝采礦機改造回的鉆孔采礦機,未來將這些拆解合金用于重建太空港口的也是他們。
這就叫一條龍服務。
狀態較為良好的奧爾森旗艦則將作為研究模板,供意識節點進行反向解析。
偏流盾:能量偏射屏障可在過載前化解一定敵方火力,主要缺點是能耗高。
解鎖部件:偏流盾。
分類:物理學,力場操控。
質量投射器:此類電磁射彈器使用磁鐵將穿甲彈丸回旋加速到極高的速度。
解鎖部件:物質投射炮。
解鎖模塊:行星防御炮(星環基地)、動能炮臺(恒星基地)。
分類:工程學,推進力學。
納米復合裝甲:加強過的納米裝甲能夠提供多一層的防護,有沒有這一層防護,在戰斗中可能就是生與死的區別。
解鎖部件:納米裝甲。
分類:工程學,材料科學。
以及最重要的:護衛艦科技。
這使得監護矩陣終于擁有了……為新生文明建造新的艦船的能力,萬事俱備,現在差的便只有太空港口了。
直接著手修復擎天堡肯定是不太現實的,阿爾法庇護所中那遮天蔽日的殘骸也不支持那樣的大型作業。
目前只能依靠地面船臺盡可能地提高效率,生產出更多的采礦機,以清理出一塊相對安全的軌道區域,隨后從零開始新建一個小型的造船廠。
構想中的小型造船廠將縱長七公里,預設三個船塢,其中第一船塢擁有建造千米級工程船的能力,第二和第三船塢在材料足夠的情況下,理論上可以在兩個月內分別各下水一條護衛艦。
這樣的規模對于許多初入太空時代的文明來說,是一個難以置信的宏偉計劃。
也唯有在阿爾法庇護所,得益于大量高質量的太空殘骸,這個計劃才能以較低的成本實施,但正因如此,建造的工期被無限制拉長了。
那些太空殘骸實在太難拆解了,其中很大一部分還保持著高速移動的狀態,甚至需要提前派遣采礦機去布置小型推進器來使其減速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