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花鳥島后續建設
- 明末爭霸:開局一座酒肆
- 跨越時空的野馬
- 2252字
- 2024-11-02 00:05:00
看完蒸汽機,許誠心情愉悅地沿著聚義洞前的道路自南向北,來到了原先的山坳工地處。
現在這里已經建成了花鳥港最大的一個人員居住區。
山坳的南側的區域改成了護衛隊的營區,里面建有三排房子。
整個營區已經用木柵欄圍了起來,還建了個營門,設置了崗哨,已經很有軍隊營區的感覺。
丁強領著許誠來到營門口,一名年約二十、臉色黝黑的青年漢子已經在門口迎候。
“會長,這位是護衛中隊的副隊長曹士明,原先是山東人士,從川沙大院那邊遷移過來的。”丁強介紹道。
許誠伸出手跟他握了一下后說:“我知道,李主事上報的文書里有介紹過,不過還是第一次見面!”
曹士明激動地說:“見過會長!如果沒有川沙大院招收我們,給了一口飽飯吃,我們這些南下的難民肯定都要餓死,您就是我的救命恩人!”
許誠接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好好干,花鳥島現在正是大發展的時期,以后用人的機會很多!”
“卑職一定誓死效忠!”曹士明回答道。
“好!先進去看一看吧。”許誠接著朝營區內走去。
“會長,營區里總共三排房子,每排十來個方面,可以容納約兩百人。我們在建造的時候,特地留了些余量,以后還可以進一步擴容。
現在這里住一百多護衛隊非常寬松,大家從聚義洞中搬出來后,生活條件改善了很多。”丁強介紹道。
“不錯,以后花鳥護衛中隊肯定會快速發展,預留些營房很重要。”許誠點頭肯定道。
在丁強的引領下,許誠看了護衛中隊的寢室、公房和膳堂等設施,邊看邊叮囑了要抓緊操練等事宜。
從護衛隊營區出來,繼續向北就來到了山坳另一側的居民區。
許誠站在山坳的中間向西看去,那邊面臨著大海,地勢也比較陡。
從山坳的北側向東的地勢則比較平坦,中間還有一條路通向坡底的小石頭村。
山坳北側已經平整出了一塊很大的空地,上面建成了四五十間房子。
沿著山坡往東,由高向低,呈階梯狀又建成了兩片集中居住區。
中間的片區面積最大,緊挨著山坡建成了約一百來間的房子。
最下端的片區建成了約七八十間房子,一直快要延伸到了小石頭村。
許誠站在坡頂眺望了片刻后問道:“李進,這里總共居住了多少遷移來島的百姓?”
“一共二百三十六戶,一千一百多人,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建設,所有從大院遷移過來的百姓都住進了新房。”李進回道。
許誠點頭贊道:“很多,你們的建設速度很快啊!”
“會長,花鳥島上植被茂盛,樹木很多,建房的材料充足,所以蓋的很快,但多數房屋還比較簡陋。”
“先解決遮風擋雨的問題,以后再逐步改進吧。這三個片區的居民區,有沒有安排商業區域?”許誠問道。
李進指著中間區域說:“在這個片區建成了一個小小的商業區,開設了四五間店鋪,糧油店、雜貨店、布店等都有的,能滿足百姓基本的日常購物所需。”
“很好,現在還有什么困難沒有?”許誠繼續問道。
李進沉吟了一下說:“如果有困難,就是山坡上能用的地方都用上了,以后再遷移百姓過來,就沒地方建房子了。”
許誠指了一下遠處的小石頭村說:“李進,你看這個村子的東南側,還有不少的空地,以后你們可以將整個村子也納進來規劃。”
“村子?那邊聽說有大明官差偶爾會過來征收糧稅,我們占了行不行?”李進有些擔憂地問道。
“哈哈,表哥,我們在島上是什么身份?”許誠忍不住笑了。
“我們的身份?莫非就是會長您上次說的俠盜羅賓遜?”李進撓頭道。
“那只是一個名號!在大明官衙那里,我們就是海盜。既然是海盜還有什么好顧忌的?
來這里的大明官差能有幾個人?能打得過我們的護衛隊嗎?”
“這,這個他們肯定打不過我們!”李進很有信心地回道。
“這不就了結了?整個花鳥島都是我們的,你們的眼光要放遠一點,好好探索一下島上適合住人的地方。”許誠交代道。
“整個島上到是都探索過了,這里原先居住的百姓不多,主要就集中在小石頭村,大概四五十戶,他們有不少人都來我們工地做工賺錢了。
島嶼的南側還有一個叫南灣的小港灣,邊上還居住著幾戶漁民,其他都是我們遷移來的百姓了。”李進已經全面摸排過這個島嶼了。
“將這些原先的百姓也一并納入你這個花鳥港主事的管理,這就算我們建立的第一個地方政權了。”
“這,這個不怕官府發現了?”李進以前當慣了良民,還有點不習慣立刻對抗官差。
“哈哈,我說表哥,我們本來就是要干造反的事,這還有什么好怕的?”許誠取笑道。
“對啊,我們以后都要造反的,還管他個屁。而且這里山高皇帝遠,聽說官差也就一年來個一兩回,我們怕他做甚!”被許誠一點撥,李進的思路頓時被打開了。
“李進,我們遷移的百姓多了,你準備發展什么產業來養活大家?”許誠隨即考問道。
“會長,年前隨著遷移過來的百姓,從川沙大院那邊運來了五百石的糧食,您又交給了我一千兩銀子,目前還略有剩余。
花鳥港這邊沒什么耕地,可發展的產業只有捕魚,要養活一千多號人恐怕是不行啊。”
許誠望著山坡下的海灣,花鳥港海水清澈,山地花草叢生,景色非常優美,如果放到后世是個發展旅游業的好地方。
但在交通如此不便的大明,這個產業自然是扯蛋,看來還得主要依靠商會輸血來搞建設。
許誠又想了一下在空間地圖冊里看到的資料,島域面積3.3平方公里,海域漁產豐富,沿島的巖縫中還盛產貽貝與石斑魚。
于是他對李進說:“你們也勘察過了,這個島嶼的面積還是不小的,島上植被也很好。
下次跟大院的許記農產聯系一下,在這邊開設一個分農莊,發展一些糧菜種植和養殖業,努力提高島上食物的自給率。”
“這個辦法好,可以吸收不少人去做工。”李進回道。
“島上的護衛隊、軍械廠等都由商會來保障費用,加上前期的建設費用,一個月劃撥你們二千兩。
你要繼續發展商業,把這筆銀錢循環起來,商稅一開始就要規范征收,如此一來你這個主事手里才有源源不斷的銀錢收入。”許誠交代道。
“明白!”李進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