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師傳道法與本心,再續(xù)西行重歸路
- 神話之再續(xù)西游
- 騎魚找驢
- 4042字
- 2024-09-05 01:25:04
翌日,天還未亮白陽就便起床,與僧眾們一起清掃,拜佛,吃齋。
與其他僧人不一,白陽未曾念佛,而是在客房找到孫悟空,跪拜而下:“師父,自拜你為師,你還未給我起法號呢。”
“俺倒是忘了。”悟空道笑道。“今日給你取甚么法號呢。”
他忽然想起往事,“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
“哪十二個字?”
“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你,正當(dāng)‘悟’字。與你起個法名叫做‘孫悟空’,好么?“
“孫悟空....”
“師父?”白陽叫道。
“嗯哼!”孫悟空咳嗽一聲,一本正經(jīng)道;“我門中十二字,分派起名,到你乃是地十一小輩之徒矣。”
“.......”白陽只看著悟空也不說話。
“......”兩人大眼瞪小眼孫悟空也不說話。
“嗯哼!”孫悟空再咳嗽一聲,白陽方才明白是為何意,“請問師父,那十二個字?”
““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你,正當(dāng)‘圓’字輩。而正所謂圓滿之覺性。謂如來所證之理性具足萬德,圓滿周備,靈明朗然。又以一切有情皆有本覺、真心,自無始已來常住清凈,昭昭不昧,了了常知,就體而言,稱一心;就因而言,稱如來藏;就果而言,你就法名‘圓覺’如何?”
“謝過師父賜予法名。”
“既然給你起了法名,那就教你些道法如何?往日再遇妖魔也能自保,不求他人。”
“求師父教我!”白陽誠懇的跪拜在地上。
孫悟空正經(jīng)盤坐,學(xué)那當(dāng)年祖師說道,“‘道’字門中有三百六十傍門,傍門皆有正果。我便教你‘術(shù)’字門之道如何?”
“弟子愿學(xué)。”白陽再次跪拜在地上。
“這‘術(shù)’字門中包含經(jīng)法、懺法、齋、醮、符咒、禁咒、隱遁、乘蹺、驅(qū)邪、伏魔、降妖、消災(zāi)、祈禳、縱橫、兵法、神仙術(shù)、辟谷術(shù)等門術(shù)。經(jīng)法、懺法、齋、醮等術(shù)法皆不用聞,你已得我心法,自而不用學(xué)。縱橫、兵法、神仙術(shù)、辟谷術(shù)你學(xué)而無用,也可不學(xué)。”
“符咒,禁咒之術(shù)俺老孫倒不精通,你可求那月姑娘教你。隱遁乃避世之法,乘蹺乃騰云駕霧之術(shù)法,這些俺自有獨(dú)門。驅(qū)邪、伏魔、降妖此般法術(shù)需你用心學(xué)習(xí),以后用到多哩!消災(zāi),祈禳,俺師傅倒是精通,你與俺師父多學(xué)些佛法,此般皆通。”
“不過法無一日而成,你且勤心練法,自有道成之時。”
說罷,便傳了白陽道門七十二地煞之術(shù),雖非七十二變之術(shù)能避三災(zāi)之法,但也極為實用。
“你這幾日潛心修煉,俺去給你尋些武器來,以讓你好生使用,日后對付妖魔也能讓你多些保命的手段。”說罷孫悟空便離去了。
白陽道謝之后,這幾日潛心修煉,月華時不時在一旁指導(dǎo)一二,日子似須臾之時,如流光之箭轉(zhuǎn)眼而逝。
且說那孫悟空去那東海龍宮中喊道,“老龍王可在?!”
那門口的蝦兵蟹將看到孫悟空后,立刻嚇得稟報,宮殿之中的龍王,“大王,那齊天大圣又來了。”
“快快有請!快快有請!”那龍王道。
悟空進(jìn)了龍宮內(nèi),如那自家的后院,不需那蝦兵蟹將引領(lǐng),自己就來到龍宮殿內(nèi),對著龍王說道:“老龍王,你這可有甚么武器,寶貝給予我兩件?”
“這....大圣,不!圣佛你不是有那定海神針了嗎?”東海龍王面色難道。
“誒!你還是叫俺大圣吧,好久沒有聽人這般叫過了。俺這幾日收了個新徒弟,沒有甚么武器與他練練手,便想著從你這討來幾件,日后必當(dāng)還你。”
龍王看著孫悟空眼神有些古怪,意思像是說你耳朵里面的東西還未還回來吧?他不敢這般說,只能強(qiáng)顏歡笑道,“大圣,里面請。”
龍王帶孫悟空來到一座寶庫內(nèi),里面奇珍異寶應(yīng)有盡有,什么倚天劍,屠龍刀,什么方天畫戟,青龍偃月刀,什么干將莫邪之類的寶貝數(shù)不勝數(shù)。
“大圣,你看中甚么盡管拿去,就當(dāng)是你收徒我贈予的賀禮。”
“那還真謝過老龍王了。”孫悟空拱手道。
孫悟空在這寶貝中挑來挑去,只見這些寶貝中金身流火,純陽正道,絕非凡品。
孫悟空拔那劍問這龍王道:“這是何物?”
“大圣,此乃當(dāng)年封神之戰(zhàn)金靈圣母所遺留的飛金劍,后來圣母不曾歸下,一直無有機(jī)會還她。”龍王道。
“你說那坎宮斗姆的老妖婆?”
“正是。“
“那俺便替你換了她吧,這寶貝俺也不挑了,改日有機(jī)會再與俺徒弟尋個真寶貝。”孫悟空收起這寶貝,隨后騰云而去,回那大慈恩寺內(nèi)。
且說白陽那里,看著那日的官人還有張修緣一起來到了大慈恩寺內(nèi)。
“師父,沒想到你還是大慈恩寺內(nèi)的高僧,與你這高僧有緣,實乃我等三生有幸啊。”那官人雙手合十道。
“施主言過了,俺不是甚么高僧,只是普通僧眾而已,不知施主二人前來是?”白陽也回禮道。
“那日不是說了嗎?只要佛陀保我不死,我便棄官為僧,這幾日我已經(jīng)安排好家內(nèi)老小,而今日就是來還愿的。”那官人誠懇的說道。
“師父,我已無有牽掛,今日遁入沙門,只心求佛拜道,不問世事。”張修緣道。
“二位施主,貧僧也是剛?cè)肷抽T....”白陽話未說完,身后傳來佛音。
“阿彌陀佛,二位施主入我沙門,并非不可,但是二位真的要入我沙門了嗎?”那人正是旃檀功德佛。
“大師,佛祖保佑我我是來還愿的,人不可言而無信,所以請大師收我為徒。“那官人道。
“阿彌陀佛,即是有緣之人,若皈依沙門未嘗不可,不過施主你呢?”旃檀功德佛問向張修緣。
“大師!我已無有牽掛,故想皈依佛門,安然為僧。”張修緣雙手合十道。
“阿彌陀佛,施主我并不能收你為僧。”
“為何大師,我不能為僧?”
“你雖無有牽掛之心,但你心中留有遺憾,還未曾放下,固然不能收你為僧。”
“請大師指點(diǎn)我怎能放下?”張修緣沒有反駁,而是問道。
“阿彌陀佛,施主。修行之道在于人,成佛之道在于悟。你若想要放下,可去那靈山之地。“旃檀功德佛道。
“靈山....大師說的是三藏法師百年前所去的靈山?”
“正是,心中魔障需西去,自身業(yè)障方能除。”
“可西行路上太遠(yuǎn),十萬八千里,妖魔盡出,當(dāng)年三藏法師有斗戰(zhàn)勝佛,凈壇使者和金身羅漢三位護(hù)體,方能到達(dá)靈山之地,我此等凡人又怎能到的了靈山。”
“施主,去與不去,皆在自己。”
“.....謝過大師!”張修緣雙手合十道,離開了大慈恩寺內(nèi)。
幾人僧眾把官人領(lǐng)到其他房間,選個黃道吉日,剃發(fā)為僧。
“師祖,因為他是如來轉(zhuǎn)世就要去靈山嗎?”白陽不解道。
“圓覺,你覺得如何才能普度眾生?”旃檀功德佛說道。
“....不知道。”白陽道。
“如來乃是參悟之覺者,歸于靈山之中,眾佛陀才能方正歸心,菩薩才能救濟(jì)世人,此般眾生則少有苦難。“
“師祖,但他若不愿呢?”
“他會去的,因為執(zhí)念未消,若想放下他自會去靈山的。”旃檀功德佛說道。
張修緣下了大慈恩寺,恍恍惚惚,停停走走不知為何來到一個賣豆腐的攤子。
而賣豆腐的人正是那華姑娘。
攤前擠了好多人,張修緣只是遠(yuǎn)遠(yuǎn)的看著。
“這是你的豆腐。”華姑娘笑著給眼前的顧客遞上包好的豆腐,眼睛的余光正好看見張修緣。
“喂!喂!”她朝著對方揮手,張修緣看見了,他想上前,又想起那日孫悟空的話,選擇了默默的走開。
“對不起,您先等一下。”華姑娘賠笑著面前的顧客,離開攤子去叫張修緣。
“喂,你等一下。”
他回過頭看見對方正向自己跑來。
“那個,那天謝謝你。”華姑娘說道。
“.....”張修緣愣了愣,“不用謝。”
“對了那天你沒有告訴我你的名字?我叫華羽彩。”
“張修緣....”他感覺自己的心在不斷的悸動,法師的話說的對,他沒有放下。如果能重新認(rèn)識,怎樣也就無所謂了。
“張修緣....好熟悉的...”話未說完,華姑娘便直接暈了過去。
他急忙蹲下身去,摸了摸華姑娘的鼻息,發(fā)現(xiàn)還在出氣,但是臉上卻不斷發(fā)紅,摸起來滾燙。
這時他才明白,那么金丹的代價是什么。
他扶起華姑娘,只是隨著他的接觸,她的身體燙的更狠了,求求旁邊的人救救她。
眾人都以奇怪的眼神看著他,不明白為何自己不救呢。但還是有好心人把華姑娘送到了家里。
看著華姑娘離去,他明白這是最后一眼了,此生再無緣相遇。
月影星稀。
他獨(dú)坐在破廟之中,他明白長安不能待下去了。
若自己待在長安城內(nèi),若要相遇必然會讓華姑娘受盡苦難。
但不在長安又該去哪里呢?
不知為何白日旃檀功德佛所說“你若想要放下,可去那靈山之地”
自己真的要去靈山嗎?
只要去了靈山就能放下了嗎?
他不清楚,但是他明白自己此刻并沒有放下。
如果去了靈山真的能放下,那便去吧。
心里這般想著,很快就入了夢境。
那一晚,他夢見了世間的苦難。
那一晚他看見了群妖魔亂。
那一晚看見了滿天佛光。
那一晚看見了眾佛歸位。
那一晚他看見了自己。
看見了放下的自己,
那個無欲無求的自己,
那個成佛了的自己
那個普度眾生的自己。
一切的美好,一切的意義。
在此刻存在與他的夢境。
他決定自己要去靈山,不管前面有什么磨難,不管前面會遇到什么,他都要去靈山。
那廟外高空之上,觀音菩薩駕著云,說道:“師父,我們靈山在見。”
翌日,旃檀功德佛對月華道,“今日這長安城內(nèi)凡事諸多,請施主還請告知鎮(zhèn)元大仙,貧僧不能去那五莊觀內(nèi)與他講法,還請諒解,若有閑時我必到那觀內(nèi)與他賠個不是。”
月華則拱手行禮道:“旃檀功德佛的旨意月華自會傳達(dá)與師祖。”
隨后月華便退去了。
而門外院子內(nèi),白陽疑惑的看著孫悟空手中的飛金劍:“師父這是給我的?”
“怎樣,徒兒喜歡嗎?”悟空道。
“喜歡,倒是喜歡,但師父你這是哪里來的寶貝?”
“你管哪里來的寶貝,喜歡收了便罷。”
白陽領(lǐng)了命,收了此劍。
舞了幾下,滿心歡喜,承恩謝過師父之后,那悟空說道:“你可愿意去西天?”
“嗯?西天?”白陽愣道。
“你可愿去?”
“師父為何突然說要去甚么西天?”
“俺只問你可否愿去?”
“........徒兒不知,不知為何師父突然要我到去西天。”白陽不知所措的問道。
“徒兒為何要拜俺沙門之中?”
“只為拜佛修心。”
“徒兒可曾想成佛?”
“這.......”
“徒兒入我沙門可曾想普度眾生苦難?“
“......”
“此去西行十萬八千里,妖魔疊嶂,眾生皆苦,徒兒你可愿意普度他們?”
“........”
“只求度己,不求度人,乃小乘佛法,徒兒愿修者小乘佛法?”
“師父我心中無有宏愿,不知如何西行。”
“凡是皆行,才能知。”
白陽沉言良久,說道“徒兒愿去西行,不為成佛,只為求知。”
悟空只道“阿彌陀佛,一切皆有因果,一切皆有定數(shù)”
白陽走后與月華碰面,從嘴中得知,要回去五莊觀內(nèi)。
翌日兩人收拾行李便前往長安西門。
張修緣看著破廟內(nèi)的各個角落,又看向華姑娘所在的豆腐生意。
“再見了,羽彩,只希望你余生幸福。”
說罷也便去往了長安西門。
此去一行不知路,只道十萬八千里。百年之前師徒行,皆為正道成正果。今日三人西行去,不求證道只為心。正法訪求為正道,只為心猿歸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