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一聲槍響(求追讀拜托了)
- 低維游戲:從帶黃巾軍種田開始
- 修道路獨
- 2154字
- 2024-10-09 16:33:46
屏幕前,陳明見岳文進入黃巾村后,他也沒讓弓長羽做出什么舉動。
而是仔細的觀察著這個岳文。
陳明發現。
從岳文手來看,他絕對不是被什么火災燒傷的。
畢竟火這玩意又不可能識別著一個人的臉去燒。
所以陳明覺得,岳文的臉應該是刻意被燙爛的。
“岳書安的手筆嗎?”
之所以怎么想倒也不是陳明對岳書安有什么惡意,只是單純的覺得,岳書安或許是為了保住岳文的性命。
才被迫給岳文毀的容。
不過陳明雖然有些好奇,但是他知道,自己目前是不能直接去問岳文這方面的事情的。
不過倒是可以引導一下,擦邊去問,然后看看岳文的心理反應。
所以陳明也沒準備就這樣坐以待斃。
于是他將視角切到了弓長羽頭上,準備用一些日常的話,來稍微套一套話看看岳文的心理活動。
隨著鍵盤的敲擊聲響起,黃巾村內正帶著岳文找住處的弓長羽開口問道:
“小五平日里一般喜歡吃些什么,雖然軍中不比常府富足,但雞鴨魚肉還是能有的。”
“謝謝弓大哥,但小五平日里不挑嘴,弓大哥你們吃什么我便吃什么就好。”
事實上自從岳文離開了岳府之后,也就沒吃過什么好東西了,最好的也就是逃難到常家時,吃了一些家常菜。
所以對于現在的岳文而言,只要不讓他喝紹水啃樹皮,就算是吃的好的了。
“既如此,那我便按軍日常伙食來給你配餐。”
之后弓長羽便給岳文介紹了一下軍中的日常伙食。
岳文聽言,很有禮貌的給弓長羽鞠了一躬。
這些食物雖然比不上他在岳府的日子,但也遠比他逃亡這些時候吃的要好的多了。
“小五謝過弓將軍。”
見聊了兩句日常,岳文的警惕心放下來了些后。
陳明覺得差不多可以稍微聊點正事了。
“先前我聽那位兄臺說,小五這臉乃是火所燒傷?”
“確是如此,先前沒有嚇到弓大哥吧。”
“自是不會,倒不如說我覺得小五你是個福大命大之人,如此大火都未奪其性命,想必日后定能成一番大事。”
弓長羽說到這時,岳文沉默了。
他不知道該怎么接話。
因為他的臉其實不是被火燒傷的,而是被他父親拿著燒紅烙鐵給燙成這樣的。
不過岳文卻不怪他父親,因為岳文知道只有這樣才能躲過左丞相的人,讓父親和自己都能活下來。
最終也只能憋出一句,“謝弓大哥吉言。”
屏幕外,陳明看著岳文的心理活動,微微皺眉。
“左丞相?他也在管五工圖的事情?”
對于這個左丞相,陳明其實知道的不多,只知道他是王翰林的老師,目前朝廷位高權重的人。
似乎還是淮北世家的人。
除此之外,陳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岳文南逃的目的,是因為左丞相的事情的話,這次岳書安出事大概率也和左丞相有關系,那為什么在廣利子那里的時候,左丞相沒有下手呢?”
陳明思索片刻后,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
“左丞相是王翰林老師,而王翰林見過這個所謂的五工圖,也就是說左丞相對五工圖的消息,很有可能是從王翰林身上來的。”
此外,陳明還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王養德來巡亦真的是為了刷一份黃巾軍的功績來的。
還是說只是借著這個作為幌子,來調查常家到底有沒有摻和五工圖這件事情。
陳明不知道這個可能性有多少,但是也不妨礙他防著這事。
畢竟如果是后者的話,那這岳文就是一枚埋在黃巾軍中的炸彈。
尤其是在陳明對這件事情知道的不多的情況下。
不過陳明也不是徹底沒有辦法。
因為岳文身上還有一個最大的突破口,那就是岳文存在職業。
只要岳文成了自己的信徒,那他不告訴別人秘密,還能不告訴自己這個天老爺嗎?
想著陳明敲擊著桌子,“怎么才能快速的把岳文變成自己信徒呢?”
回想著黃巾軍中的現有資源,陳明很快就想出了一個法子。
“有了,石匠這種搞建筑的應該拒絕不了水泥吧。”
對于這種古代的土木老哥而言,陳明覺得水泥就已經是很降維打擊的東西的。
“那就把岳文調去衛生部。”
不過陳明又想到,戴著個帷帽干活也不方便,想了想陳明決定要鐵煥去給岳文打造一副青銅面具。
“之后倒也可以看看,古代御用石匠的親傳能有多厲害的本事。
他要是給力的話,倒也可以給他個土木部長當當,這應該不算恩將仇報吧。”
在大致想好如何對岳文進行釣魚后,陳明向王易之,弓長羽,鐵煥三人發去了天道建言。
在這邊結束后,陳明迅速的看向工業部,現在天底下最大的兩個漩渦的一個,已經跑到黃巾軍來了。
“得盡快發展才行了。”
很快弓長羽將岳文送入住處后,也來到了這里。
伴隨著弓長羽喊出試射,工業部的成員用著有些別扭的方法,將彈丸塞入了槍管之內。
隨著扳機被扣動,打火石飛快的往下砸去,在火藥之上濺起一抹火花。
“嘭。”
硝煙自槍口處涌出,而不遠處的木板也應聲斷裂。
燧發槍制作成功了。
看著這威力以及根本稱不上技巧的射擊方式,弓長羽仿佛看到這片天下就在他眼前。
“若是軍中將士能一人配上一把,或許一日之內就能打下巡亦縣城。”
而在歐陽遷眼中,他看到的卻是,足以推倒一切阻礙的武器。
“這就是可以推翻那三座大山的武器嗎?”
黃巾村內的一眾人雖然都在感慨,但陳明卻沒有太多的觸動,因為真正麻煩的事情還在后面。
能做一把,和能迅速做出一把,然后通過生產線做出無數把在本質上就存在著區別。
“第一把燧發槍大概做了一個月左右,雖然這是第一把,但也有蒸汽機的幫助,總的來說還是慢了些。”
“之后得加速了,三到四月屬于摸索階段,這個階段能做出十把就算成功。”
這是陳明在考慮到,工業部人手會有一部分分配去做火車,一部分分配去做加農炮的情況下,定下的一個標準。
而工業部在執行這個標準的同時,還需要將燧發槍的制作過程進行拆分,讓每一個新來的勞工可以快速學習上崗。
“等到四月份之后,希望產量可以再翻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