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張湯傳 1.天生獄吏張湯
- 漢書人物大全
- 以葉知秋1
- 1661字
- 2025-06-14 08:34:59
漢武帝一方面推崇儒學,提倡儒家的“仁愛”治國;另一方面也推崇法治,并培養(yǎng)出一批執(zhí)法嚴格的法官,也就是酷吏,張湯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位。張湯以嚴酷聞名,常羅織罪名、刑訊逼供,甚至提出所謂的“腹誹之罪”,達到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地步。他自己卻也因被人誣告陷害而遭關押,最終死于獄中。張湯雖用法嚴酷,但他為官清廉儉樸,不失為古代廉吏,他的家族也自他開始成為漢朝最有勢力的家族之一。
張湯是杜陵(今西安)人,從小就顯露出非凡的法吏之才。他的父親是長安的縣丞,有一天要出門,就讓年幼的張湯好好看家。父親回家后發(fā)現(xiàn)老鼠偷走了家里的肉,很生氣,用鞭子狠狠抽打張湯。張湯覺得是可惡的老鼠害了自己,決定討個說法。他把老鼠和剩下的肉都挖了出來,像審問囚犯般審訊老鼠,先列舉老鼠的罪行,然后審問,拷打,并做審訊記錄,最后判處老鼠死刑,并把老鼠肢解處死。張湯的父親無意間看到了這一幕,又看了張湯的審訊記錄,條理清晰,引證律法得當,水平超過了一些斷案多年的熟練官吏,很驚訝,便鼓勵張湯學習法律。
父親去世后,張湯開始在長安做小官吏,做了很長時間。田蚡的弟弟田勝因罪關押在長安監(jiān)獄,田勝之前官至九卿,張湯認為此人可以成為自己依靠的大樹,便全力幫助田勝。田勝出獄后,被封為周陽侯,為了報答張湯,就把當朝權貴全都引薦給張湯認識。不久張湯就調到內史府任職,當時的內史寧成認為張湯很能干,把他推薦給丞相府。當時朝廷正在茂鄉(xiāng)為漢武帝修建陵墓,張湯被任命為負責此項工程的茂陵尉。當朝皇帝的陵墓修建,歷來是朝廷的重大事項,張湯執(zhí)掌茂陵尉,表明他的仕途一片光明。
田蚡擔任丞相后,征召張湯在丞相府擔任長史,并時常向武帝推薦他。不久張湯又升為御史。在審理陳皇后巫蠱案時,張湯深入追查相關黨羽,做得很徹底,陳阿嬌因此被廢黜皇后之位,貶入長門宮。武帝對張湯辦的這個案子很滿意,提拔他為太中大夫。張湯與當時頗有名望的酷吏趙禹共同制定《越宮律》《朝律》等律令,將法律條令細化,不避豪強,對在職的官員用法尤為嚴格。不久,趙禹提升為少府,張湯也升為漢朝的最高司法長官廷尉。兩人關系更為密切,張湯像對待兄長那樣對待趙禹。趙禹為官廉潔,為人傲慢。而張湯則很圓滑,喜歡控制別人。當初他還是小官時,就與長安富商田甲、魚翁叔等人交往密切,等他位列九卿時,更是廣交天下名士,雖然內心志趣不和,但表面上卻裝作仰慕他們的樣子。
張湯逐漸得到了武帝的重用,而他也非常了解如何討好武帝。當時武帝重視儒學,張湯在廷尉署吸收博士子弟,讓鉆研《春秋》《尚書》的學者擔任廷尉史,對有疑義的法令進行修改調整,從此大開春秋決獄之風。遇到疑難案件,張湯首先向漢武帝奏報斷案的原委,武帝肯定的,他便記錄下來,此后作為斷案的法律依據,同時又彰顯了武帝的英明;如果被武帝否決,他馬上會認錯謝罪,并列舉一些賢能的官員,自責說:“他們早就向我提過相似的建議,我卻沒有聽進去,我真是太愚蠢了。”看張湯主動擔起責任,武帝往往就原諒了他。有時武帝對張湯的上奏很滿意,張湯會說是他的某位屬下想到的。他以這樣的方式舉薦屬下,既獲得了漢武帝的欣賞,又讓下屬感恩戴德。在審理案子的時候,他也會暗自揣摩武帝的意思。如果覺得武帝想要嚴辦,就交給一些執(zhí)法嚴酷的官吏去處理;如果覺得武帝想要從寬處理,就把案子交給一些執(zhí)法平和的人來辦。他對待豪強毫不留情,對平民百姓有時則為之開脫。
張湯身居高位,仍然注重自身的修養(yǎng)。他喜歡與賓客來往,同他們飲酒吃飯,親密無間。對老朋友的子弟,無論是當官的還是做平民的,都照顧得無微不至。他經常去拜訪有名望的公卿,不避寒暑。因此,張湯雖然執(zhí)法嚴酷,刻薄,不完全公正,但還是得到了好名聲。那些嚴酷的官吏像爪牙一樣為他所用,有文才學問的人也愿意依附于他,丞相公孫弘就多次稱贊張湯。
張湯是天生的獄吏,從小就展現(xiàn)了與眾不同的天賦,人家小時侯玩過家家,他玩的是審判老鼠。長大后步步為營走上了仕途,并憑借陳皇后巫蠱案被武帝賞識,最后當上了廷尉。接下來他又憑借另一個大案位列三公,最終成為武帝的心腹大臣。那是什么案件呢。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