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自古商場如戰場
書名: 三國:季漢圣師作者名: 修筆匠本章字數: 2135字更新時間: 2024-09-08 15:40:36
實際上,除了楊桃藤、黃蜀葵、槿葉等植物,仙人掌的汁液也是造紙用一種很好的助留劑。
可惜現在是東漢,距離仙人掌傳入中國,還有一千多年。
很快,在鄧艾、張飛、糜竺三人目不轉睛的注視下,顏淵調制好了藥液。
將搗碎的植物纖維放入特制的容器之內,再加入適量清水,顏淵開始大力攪拌,直到這些植物纖維徹底在水中呈現均勻的游離態。
再加入調制好的藥液,攪拌之后,顏淵拿起抄紙用的方形小木篩,開始進行抄紙作業。
抄紙作業沒什么難度,但是需要經驗。
顏淵雖然沒有什么經驗,但是得力于自己對身體的掌控性極強,手比絕大多數的人都要穩。
三下五除二,手中的抄紙篩就從盛放著紙漿的容器中,抄出了一張晶瑩剔透的濕紙漿。
“成了!”
即便還沒有晾干,顏淵看到這種狀態的濕紙漿,就知道自己設計出的造紙術沒錯。
哪怕許多流程上的細節還可以繼續優化,但整個流程是沒錯的。
看到顏淵的動作,張飛有學有樣,拿起一旁剩余的竹篩,開始學著抄紙。
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等了。
有條件的話可以制造高溫條件烘干,沒條件也可以等自然晾干。
在四人的通力合作之下,忙活了一天時間,終于是見到了一張潔白如雪、光滑如鏡的白紙。
這么說可能會很夸張,但是和這個時代所用的蔡侯紙相比,那就顯得一點也不夸張了。
“以子仲所見,不妨估算此張一尺見方白紙,所需造價幾何?”
撫摸著手中光滑的紙面,糜竺像是摸著金子一般。
“此紙原材易得,工藝簡單,以我估測,這么一張一尺見方的白紙,造價不過五錢,只為蔡侯紙一半。”
同等面積的蔡侯紙,市場價約莫十錢,有些地方會高一些,但通常都是這個價。
聽到糜竺的估算,顏淵搖了搖頭。
“子仲估高了。”
“高了?”
“沒錯,子仲所估算,是以一張紙從原料到加工再到成型裁切總計造價,實則算法并非如此。”
說著,顏淵手里拿著紙,走到剩余那些原材料跟前,繼續解釋。
“原料處理,此流程可單獨設一項目;木漿加工處理,同樣可單獨分開作業;之后的抄紙成型,成品裁切,同樣可以分開來完成。
如此分工合作,以曲觴流水的方式同步進行,最終做出成品,并非是同一批人從頭到尾完成。
如此一來,產業的效率上可以得到極大的提升,而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技術保密,人員精簡。
這才是計算成本造價的最精確算法,以我估算,按照這種方式,一張白紙造價,最多只需三錢!”
聽到顏淵的解釋,糜竺當即雙眼放光。
他聽到了什么?
流水作業?
原來做事情還能夠這樣劃分!
如果將這種方式應用到自己的家族生意之中,那豈不是能夠大大的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這種降本增效的方法,絕對是每個生意人夢寐以求的東西!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這個時代,生產軍伍里使用的箭矢。
一支箭矢的完成,需要經驗老到的匠作師父,從制作箭桿,打造箭頭,調膠水,剪羽,組裝、粘合從頭到尾監督制作。
可如果按照流水作業的方法進行,將其中的每個工序單獨細化出來,做箭頭的只做箭頭,做組裝的只負責組裝。
這樣一來,無論是生產效率還是產品質量亦或是成本管控,都能夠大大提升。
例如一個合格的老師傅,一天可以做100只羽箭,100個老師傅,一天能夠做1萬支。
同樣的人數,將100人分開為十個崗位,每個崗位只負責對應生產羽箭中的一個流程。
按照每個崗位上的人,一天只做一個工序,每個人每天可以做200個半成品零件來算,那么綜合起來,100人一天可以做2萬支。
同樣的人數,但是產能翻了一倍。
更為主要的是,這100人并不需要每個人都是經驗老到的匠作師,可能每個工序中只用一到兩個老師傅就足夠了。
這樣一來,人工上的成本降下來了,畢竟老師傅和新手的報酬可不一致。
而且按照流水作業的方法,每支羽箭要是出了問題,檢修也很簡單,只需要單獨調出,將不合格的零件替換即可,不用整支報廢。
這就是成本上的節約。
同時在管理上也更容易,畢竟每個環節單獨分開之后,負責單獨一個崗位的工作,要遠比監督整個流程輕松得多,這樣子的話,在管理上的操作空間更大。
糜竺聽到顏淵算出來的白紙造價,心頭火熱。
再看看手里的紙,這哪像是紙啊?
這簡直就是紙做的五銖錢!
蔡侯紙賣10錢一張,還供不應求,只有有錢人家才能用得起。
而我手里的白紙,顏色好看,質地上乘,要比蔡侯紙不知道好多少倍,最主要的是我能賣的比市場上的蔡侯紙便宜啊!
“若是這白紙造價可控在五錢之內,那我敢篤定,假以時日,天下將再無蔡侯紙!”
作為一個生意人,糜竺在市場上面的眼光還是很毒辣的。
一眼就看出來了關于造紙方面的未來市場走向。
同樣功能的東西,一個質量好,價格便宜,消費者會怎么選?
“只是不知這白紙造出以后,售價幾何最為合適?”
聽到糜竺的詢問,顏淵想了想,給出了一個數字。
“八錢!”
“商場如戰場,蔡侯紙賣十錢,我們白紙就賣八錢!若是市面上的蔡侯紙降價收攏市場,我們就跟他們打價格戰,哪怕最后紙價降到三錢,我們依舊有資格和對方打打到底!”
這一刻,顏淵終于是對外面的市場露出了隱藏已久的鋒利獠牙。
你們敢和我打價格戰,那我就敢打到底!
大不了我一分錢不賺,只維持成本,你們敢打到底嗎?
哪怕我只維持成本,我的工廠依舊能增開,依舊能夠在我的領地上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養活更多的百姓。
僅僅是這一點,我就敢把這場價格戰打到底。
何況這種事情,根本不會影響老百姓的生活。
畢竟能夠買的起紙的,基本非富即貴,若要真是把價格壓到普通人家也能隨隨便便的買得起紙,便也算是我為這個時代的老百姓一點微不足道的貢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