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招賢納士
- 天下:君定長安
- 冥昭待命
- 1311字
- 2024-08-21 18:10:00
【本小說純屬虛構,歷史為骨,請勿引戰。】
長安城外大雁塔,春風撫柳燕歸巢。
李隆基此刻正在大雁塔內欣賞著各地詩人在此留的詩,高力士在他身后慢悠悠的跟著。
兩人換了便衣,以主仆相稱,很快便融入了稀松的人群。
“老爺,奴才一點不太明白。”
“是和少爺有關的事嗎?”
“是的,老爺與少爺的平時關系并不是很好,如今直接讓少爺掌管家事,恐怕會讓少爺得到打壓老爺的機會啊!”高力士從昨晚迷惑到現在的疑惑終于說了出來,心里爽快了不少。
“一個掙脫了牢籠的雄鷹會著急地展翅高飛,但若是在雄鷹的嘴上套上嘴套,它便不敢飛遠。”李隆基瞅著高力士一臉疑惑的表情,咳了兩聲,解釋道。
“少爺只是暫時掌管了家事,李管家是不會讓少爺亂來的,他們之間會產生一種微妙的平衡與牽制就像鷸蚌相爭一樣,無論哪方虧損對漁翁來說都是有利的。”
“原來如此,老奴明白了。老爺,我們現在要做什么?”
“在等一匹千里馬。”李隆基朝大雁塔外望去,不久便出現了一位匆匆入塔里的布衣青年。
“他來了。”
——
青年接到信后,立刻換了家中最干凈的衣服來到了大雁塔。
大雁塔是很多詩人喜歡登樓寫詩的地方,因快至正午幾乎沒什么人。
青年剛入塔便被一‘侍衛’攔了路。
‘侍衛’打量了一番這個受邀而來的布衣,問道:“先生可是杜甫?”
杜甫趁著點頭瞬間思考著,此人右手拇指佩戴著射箭用的玉扳指,雙手虎口都有明顯的老繭,皮膚微黑,目光炯炯有神,還帶有一種渾然天成的威懾力,即使著裝是一個侍衛,也隱藏不了此人在塞外征戰多年所留下的大將氣息。
所有在長安的節度使中,受皇上寵愛的安祿山是一個胡人,而剩下在京的年輕將領也只有昨夜被昭歸朝的——四鎮節度使王忠嗣。
“草民杜甫見過王將軍。”
正當王忠嗣要開口詢問杜甫是怎么知道是他的時候,塔頂傳來了李隆基的聲音。
“阿嗣,帶他上來吧。”
咚~咚~咚~
鐘鼓樓敲響了午時的鐘聲,似乎在傾述著某人坎坷一生的宿命得到了釋懷。
這是杜甫第一次見到開元盛世的主人,他想過被人舉薦,或在科舉高中狀元之類的的方式面圣,卻沒想到皇帝他自己來了。
“先生可是杜甫?”
“草民杜甫。”
杜甫有些忐忑,皇帝沒表明自己的身份,說明皇帝并不想被人識破,所以他便只行了一個扎手禮,而不是跪拜禮。
好在他猜的沒錯,面前的天子并沒有在意這些禮節,甚至還扶了一下他。
“不必多禮,吾聞先生七歲能詠鳳凰詩,九歲能寫大字,十四便出游翰墨場被鄭、豫二州刺史所贊,能媲美漢班固、楊雄,今日一見果然氣度不凡。”
“大人謬贊,那不過是少年一些玩笑話。”
“哈哈,先生謙虛了,其實今日邀請先生前來是想請教一些國事,自開元以來,科舉考的次數增加了數次,可無論次數怎么增加,金榜上都很難見到像先生這般的君子,是因為賢良不屑為官嗎?”
“自盛世以來,每逢科舉,各地才子都會不遠千里奔赴長安,千、萬人中不乏賢良。”杜甫深呼了一口氣,繼續說道:
“四方才子皆欲為皇上所用,只是皇上不曾關注罷了。”
“放肆……”高力士擔心李隆基生氣率先開口,不想李隆基卻抬手給了他一個眼神示意他不要說話。
“哈哈哈,先生說的有理,若是皇上關注了,先生可有入朝為官之意?”
塔內的路人不知什么時候被王忠嗣清走了,杜甫撫過衣擺,朝李隆基叩拜道:
“草民愿為陛下分憂。”
“很好!不知先生過來時可曾吃過午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