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妍,下個月便是公主的及笄禮了,你...“張敬的聲音越來越小,直至最后,他不再出聲,他是知道公主與我有矛盾的,”嗯,知道了父親,我會做準備的。“我置若罔聞回答道,”閨女,咱不想去就不去,你爹我在皇上面前還是能說的上話的,到時候你稱病...““不必了父親,我會去的。”我出聲打斷張敬,張敬先是一愣隨后為我投來贊許的目光,在他眼里,張婉妍這個總隨著自己性子來的女兒終于長大了,但可惜的是,曾經那個大小姐脾氣的張婉妍已經死了,若是張敬知道了,他怕是會懷念那個總給自己惹禍的大女兒吧,他的掌上明珠,死不瞑目。
“父皇,及笄禮不必為我大操大辦了,現如今百姓過的已是民不聊生,若是再為及笄禮大動干戈,怕是...“
”不必再說了,皇兒,你若是男子,父皇即刻傳位于你都行,一個及笄禮而已,皇兒不必擔憂。再者,及笄禮不只是為你而辦,永城和永臨也大了,父皇也是時候為他們考慮了。”
“是,父皇,兒臣告退。”
不過幾日便是公主的及笄禮,臨安城內鑼鼓喧天,地面上未曾干涸的血跡似是紅毯鋪路,空中煙花與硝煙彌漫,百姓喋喋叫苦聲被器樂聲所掩蓋,仿佛世間的一切都在為這場盛大的及笄禮作陪。皇城內,皇宮中,皇帝坐在上位,卻不曾擺出上位者的姿態,好似今日他真的只是尋常富貴人家為掌上明珠置辦宴席的老父親。而下面來參加宴席的各家大臣和公子小姐們卻心懷鬼胎,誰人不知當朝公主的受寵程度甚至遠超兩位皇子,又誰人不知公主和張家嫡女結下梁子,果然,張敬與我無一例外都被身邊人所孤立,張敬起初還怕張婉妍受不了此等心理壓力,常向我的方向投來目光,看到自家女兒似乎并未受影響才放下心來,他想,或許女兒真的長大了吧。
“張小姐,可否借一步說話?”三皇子對我耳語道,“自然,三皇子請。”我立刻起身與其行至殿外。“張小姐,本王也算是自幼跟著姐姐與你一同長大的,本王就不與你講那些彎彎繞繞了,你也知道,現在大敵當前,局勢緊迫,我們接連失利,實不相瞞,夷族送密函給過父皇,要么攻下城來,要么讓姐姐去聯姻,父皇自然不忍讓姐姐去那野蠻人的地方受苦,姐姐知道此事后竟要將自己送去聯姻,張老將軍常年在外征戰,張小姐應該也略有耳聞,那種地方根本就不是我姐姐能去的,同她這般嬌嫩的年紀不該去那種地方受苦啊,還有那些同我姐姐一般的女子,她們都不該受那樣的苦難啊,所以我懇請張小姐...“
”你想讓我去勸我父親再次出征?“我出聲打斷
“張姐姐,我知道這是個不情之請,但求你和張老將軍救救我姐姐。我知道你和我姐姐之間的矛盾但你與我姐姐這么多年的情誼不是假的,你也不能眼睜睜的看她去送死啊,我姐姐雖然性子嬌縱些,可她本性不壞,張姐姐只有你能救救她了。”
“我爹年紀大了,三皇子,我...“
”永城,你在做什么?你竟然背著我與她勾搭在一起?“公主聞聲趕來,打斷了我的話。”不是的姐姐,我是...“
“見過公主,既然公主來了那便由您和三皇子商議吧,妾身告退。”我并不想與公主起什么不必要的沖突,本身我們兩人之間的誤會就是不必要的,但眼下并不是解釋的好時機,我便趁機離開了。
我走后,永城還想再對公主解釋些什么,公主卻先一步道”本宮自知你是好意,但不必與她說這么多。”
可是,姐姐,張姐姐她...“公主揮揮衣袖,離開了,漆黑的夜里獨留三皇子在殿外神傷。
我回到張府后著手給公主寫信,誤會總要解除,聯姻是萬萬不可的,張敬年歲已高,帶兵打仗雖不成,但在后方指揮還是能做到的,單憑張敬以一人之力助當朝皇帝打下這盛世來看,我父親必定是有勇有謀的。信件發出后,我便日日到張敬面前請安,以此為由勸他老人家出山,張敬終是耐不住他的寶貝女兒日日請求,最終張敬自請出征,龍顏大悅,大批賞賜被抬進張府大門。張敬出征前,我久違的感受到父親的懷抱,濃濃的父愛自他的體內傳入我心間,我驀地開始不舍,我死死的拽住他的衣袖,同小時候的張婉妍每當父親要離開她一樣,我把對自己父親的思念轉移到張敬身上,我與他相處不過短短一月,我卻能感受到他不摻雜任何雜質的父愛,我能感覺到,張婉妍就是他張敬的全世界。“父親,答應我,一定不要上戰場,求您了,婉妍等著您回來。不論輸贏,婉妍只要您能回來...”我還想再說些什么,卻發現,我已經哽咽到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哈哈,又不是前一陣總勸著我出征的你了,好,閨女,爹答應你,爹還得回來給你補辦一場及笄禮呢,到時候絕對是全臨安城最盛大的及笄禮,一點都不遜于公主!”
張敬出征了,滿城的叫好聲,都認為只要張大將軍出馬,那群野蠻人不死也要掉層皮,但都與我無關。人群散去,留我在原地泣不成聲。“裝什么樣子給你爹看呢?當初不是你天天巴不得他出征的嗎?”三房柳明月對著我咂舌道。可我絲毫不在意她的嘲諷,罵吧,罵吧,或許挨罵也能讓我心中好受點。最后還是二房楊淑看不下去了“柳氏多說無益,當心老爺知道。”柳明月悻悻閉上了嘴,“流夏,把小姐扶起來送回房去。”楊淑帶著自己的兒子離去前囑咐流夏道。
張敬走后我還是照常給公主寫信,但從未收到過回信。反倒是張敬。一封一封的家書傳來,前幾日隔兩三天就會傳來一封,他問家中安,問妾室安,問吾兒安,他說,“請吾兒心安,吾未曾征戰,吾在軍中一切安好。”但漸漸的,家書變成一周一封,我并未多慮,畢竟邊關偏遠,戰事緊張,我只愿他安好。
景兕585年,邊關防線被突破,張敬主動請纓至前線親自領兵,戰死。死前的最后一封家書是戰敗后的一周后才送到我手中的。
“暌違日久,拳念殊殷。家中一切可好?
婉妍,戰事要緊,爹不得已上前線,也是望汝安。
婉妍,爹不在的日子里柳氏可有為難你?若是受委屈了便去找楊氏為你撐腰,莫要憋在心里,楊氏的兒子年紀也大了,我叫楊氏好生教養他,以后讓他替我好好照顧你,他若是欺負你就按爹教你的打回去。爹的婉妍啊,爹真是把你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爹有時也在想是不是把你慣的太沒邊兒了,但轉念一想,我張敬的女兒誰敢動她。爹真是后悔,但爹怎么忍心拒絕你啊,這次出征是爹最后一次聽你話了,爹的小公主,慢些長大吧。
婉妍,原諒爹,不能兌現諾言了,你的及笄禮是爹給你毀了啊...
婉妍,你到底在哪啊...
姑娘,我的婉妍還能回來嗎...若是婉妍回來了,一定不要告訴她,是她勸我出征的啊,一定要告訴我的婉妍,我很愛她。
問吾兒安。
張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