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造反先砸鍋!
- 明末:從茅麓山入了大清的關!
- 烽火連城k
- 2022字
- 2024-09-20 23:57:15
淮西之地,幅員遼闊,人杰地靈。
這片地盤善產豪杰,英雄輩出。
從狹義上來說淮西這個地名指的是淮南的西部地區。
畢竟宋代以前,江淮地區以淮河為界只分南北。
后面南宋將淮北丟失后。
便在淮南劃分東西從此便有了淮西這個地理名詞。
而朱元璋所出生的鳳陽剛好在淮南西部。
于是便有了淮西布衣之稱。
只不過到了現在這個時代。
明朝設鳳陽府橫跨淮河。
將亳州、蒙城、靈璧等大批淮北土地包括。
獨攬了整個皖北地區。
所以紅巾和捻軍的發源地除了稱呼淮北外也可稱之為淮西。
于是一大票猛人在明朝的行政劃分下便成為了朱元璋的淮西老鄉。
淮西這個地名也在狹義上特指了廣大的鳳陽府。
當然了如果從廣義上來說除了鳳陽府外。
皖北、蘇北、魯南、豫東等諸多地界也可以歸于淮西之內。
畢竟千里淮海,誰主沉浮。
淮海、江淮、淮西。
無論用什么名稱這片英雄輩出的四不管地帶總是會讓人想起他的猙獰歷史。
在這片廣大的區域中。
亳州!這是劉福通扶韓林兒上位建立韓宋的地方。
而說鳳陽,道鳳陽。
鳳陽是個好地方,出了和尚叫朱元璋。
至于往北,徐州地方歷代大規模征戰五十余次!
先有徐州后有天,高祖拿劍斬神仙。
說起淮西的歷史那可是三天三夜講不盡。
從垓下到淮海。
這片地盤上出的事情就沒幾個簡單的。
而李來亨念念叨叨的捻軍便也是在這片區域起家的。
之所以能出現這么多英雄人物。
其原因大家想都想得到。
淮西地廣人杰,又常年因為黃河泛濫。
導致這片千里之地土地鹽堿化。
百姓一年耕種往往產出無幾,果腹很難。
又因為貪官污吏肆虐、土豪劣紳橫行。
這更加加劇了百姓們的慘劇。
所以這片土地一向都是造反的圣地。
正如貧苦的陜北一般!
淮西和陜北能夠成為華夏唯二的造反圣地。
這絕非偶然。
而是這片土地的特性所決定了。
淮西土地貧瘠,甚至耕種都不如養馬。
再加上官員士紳的壓榨。
淮西每逢王朝末年想不出事都難。
當然了和陜北相比。
淮西之所以在明末未能攪動天下間的風云。
而讓李自成、張獻忠等幾乎所有風云人物皆出于陜北。
這是因為淮西雖然是一個火藥桶。
但無論是明還是清都勉強有一針降溫劑能夠給這個火藥桶降降溫。
而這針降溫藥劑則隱藏于一句耳熟能詳的話語之中。
百萬漕工衣食所系!
淮西雖然和陜北一樣,地貧人窮,民風彪悍。
是天然的造反圣地。
可陜北偏居西北一旦遇到壓力根本無處可躲。
不在沉默著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要么一躍攪動天下要么一退寂寂無名。
可淮西雖然貧苦但終究還有一條運河可以依靠。
自從王朝定都北京以來。
朝廷每年需要通過運河向北京輸送數百萬石的漕糧。
如此才能供應得起京師和九邊的消耗。
而幾十萬嗷嗷待哺的淮西丁壯如果真的活不下去了。
也可以出賣自己的力氣擔任纖夫。
用自己的血汗從朝廷手中換取幾個銅板聊以為生。
這也是淮西在明末并沒有完全爆發的原因。
畢竟只要漕運不斷,淮西子弟們總歸有一絲生存的希望的。
而華夏的老百姓但凡能活下去誰又會造反呢?
所以在明末陜北的諸多義士聞名天下。
李自成、張獻忠、劉宗敏、袁宗第、田見秀、孫可望等闖西兩營的核心人物無不出生于陜北。
但淮西卻寂寂無名了起來。
造反造了上千年的淮西終究在漕運面前暫時按下了自己的猙獰。
至于起家于淮西的紅巾軍和捻軍。
他們這所以會席卷天下。
其原因也是出現在運河上。
元末之時,方國安、張士誠等人便多次截斷漕運。
讓元廷不得不廢漕改海通過海運向大都輸送江南的糧食。
而漕運一廢。
幾十萬淮西子弟嗷嗷待哺。
淮西這個火藥桶想不炸都難。
最終隨著漕運的廢除淮西之地越來越亂。
朱元璋這位淮西布衣最終被卷進了天下風云之中成為了元朝的埋葬者。
而到了清末。
淮西雖然在漕運的安撫下暫時無事。
可隨著太平軍攻占南京截斷了清廷的漕運。
張樂行等捻軍首領立馬就帶著淮西子弟大規模地起兵造反。
太平軍取南京是一八五三年。
捻軍開始坐大也是一八五三年!
從中可見,漕運對于淮西的重要性。
百萬漕工衣食所系,廢漕改海斷然不許。
這句話雖然為人所詬病。
但縱觀淮西的歷史。
中央王朝的資源再被貪官污吏們吃抹干凈后。
哪怕是剩下的一些殘渣對于淮西來說都極為重要!
畢竟哪怕是官老爺嘴里流下來的一點泔水。
都足以讓淮西子弟們勉強不至于大規模地造反。
從元末和清末。
凡是朝廷漕運暢通淮西就不至于徹底失控。
凡是漕運斷絕淮西便會徹底炸開。
所以漕運對于安撫淮西來說是多么的重要。
而到了現在隨著李來亨進兵淮西。
這位闖王的第一步該干嘛自然便不言而喻了。
“高凌云!你率一千精銳星夜急行,火速進兵至運河一線截斷清廷漕運。”
潁州城下,李來亨緩緩開口道。
這想要調動整個淮西的造反積極性。
首先要做的便是把淮西的鍋…哦不…清廷的漕運給斷了。
令江南之糧無法運輸到北京。
既餓著吃大米的滿清朝廷也鼓舞吃泔水的淮西子弟。
這真乃一舉兩得啊!
“謹遵闖王之令!”
高凌云拱手火速帶著一千精銳向著運河而去。
派人去砸鍋后李來亨也是正式下令道:“全軍分散,攻城略地。”
“將淮西各地的城池盡數攻占!
“并聯絡各地的綠林好漢共襄盛舉!”
淮西之地雖然由于漕運的存在不至于全面失控。
可是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
各路義軍、豪杰卻是多如牛毛。
闖軍想要在此地擴充兵源發展壯大那是再容易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