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萬物皆可“格”
- 命運多舛的小學同學
- 愛喝露水的蝸牛
- 2283字
- 2024-08-08 14:37:31
“格竹子”式笨方法能戰無不勝
在做學習強國的時候,偶然刷到了一個關于王陽明“格竹子”的視頻,那位知性大方的女才子侃侃而談,把王陽明和朋友在竹林里的亭子了七天七夜“格竹子”的故事講述的活靈活現,仿佛把每一位讀者和觀眾拉到了那個小亭子里,在現場感受一般。我也宛如耳中聽到了竹子被風吹動的沙沙聲,竹葉竹枝在風中搖曳,兩位好友目不轉睛盯著竹子,屏氣靜神去參悟竹子后面的規律和哲理。這種格物求知和自我磨礪心性的做派,不由的讓我想起了少年時期遇到的幾個人,經歷和聽聞的幾件事。
在八十年代初的時候,那時候鄉鎮企業還沒有興起,農村的環境還是男耕女織的原生態。蔚藍的天空、潔白的白云,田地里充斥著老黃牛的哞哞聲。我當時住在姥姥家,六七歲大的光景,白天放學后去田里割草,然后用長長的鍘刀鍘碎了喂牛,那似甜非甜、似澀非澀的青邦邦的青草被鍘后溢出汁液的味道至今讓我難以忘懷。到了晚上,我偎依在姥爺的周圍,坐在門前的大青石板上,聽一群老漢天馬行空的閑聊天。正聊的起勁時,忽然聽到一群少年的喧鬧聲,沿著池塘邊一路追尋,原來是他們在比賽摸魚。摸魚是個真功夫,不僅要水性好,還要對魚的脾氣摸的一清二楚。知道在怎樣的狀態下魚會一動不動,知道在什么狀態下魚會受驚跳脫像火箭一樣的逃離。只見這群少年,一個個脫的光溜溜,擺動著油滑的身軀,雙手高舉過頂合什,次第鉆進了水中,緊接著池塘里的水面上就冒出一串串的細小的泡泡,過了一小會,他們一個個相繼從水里冒出頭來,有的兩手空空,有的手里死死的攥之一條小魚,只有一個叫李肖的少年讓我眼前一亮,只見他兩只手分別掐著兩條魚頭,魚身子被他夾在腋窩里拼命的擺動。他爬上岸后,把他的戰利品---兩條三斤多重的大魚高高舉過頭頂,向伙伴們炫耀。我心中非常的震撼,湊到他跟前問道:“小舅,您是怎么做到一猛子扎到水里摸到兩條大魚的?”他聽了笑嘻嘻的摸摸我的頭回答到:“這有啥難的,夜里魚本來就懶的動彈,弄清楚魚的脾氣,去摸魚的下腹部,魚很舒服,不愿動,就順勢抓緊它們的頭部”聽到李肖舅云淡風輕的回答,我隱隱感到不可能這么簡單。為啥有的人一靠近魚就跑掉了,而他靠近魚魚卻傻傻的等他來抓?還是李肖舅本身就對魚有莫大的魅力,大到愿意為他去死,去成為他的盤中餐口中食物?總之,李肖在水中的水性如魚,游泳如魚得水,水中捉魚鮮有不得手的時候。這種能力讓人稱奇。沒過多久,李肖就把池塘承包了下來,養起了鯰魚。因為對魚性的熟悉,他放進池塘的鯰魚苗瘋長,到了收魚的時候,一網下去,都是成百上千條三四斤的大鯰魚,這一茬魚塘他賺了一百多萬。不要忘記,那還是八十年代的時候,萬元戶都很稀少。
自從李肖發了魚財,被莊戶人家戲稱魚王。大家談論著李肖這個人生來就該發養魚這條邪財路。人家小時候喜歡游泳、喜歡抓魚,在不停的游泳之中,在不停的抓魚的過程中弄清了魚的習性,知道魚愛吃什么;知道魚什么時候不愛動;知道魚怎樣的狀態最舒服;知道魚何時玩耍,何時入睡;知道魚啥時候會瘋長。現在細想這件事,李肖舅不就是用王陽明“格竹子”的方法去“格魚”嗎?他對于游泳的熱愛和抓魚的愛好深入骨髓,由愛入癡!最終研究透了隱藏在魚身后的客觀規律,他專心的利用了這些規律去做養殖,成就了自己的財富神話。這也是人們常說的喜歡就是最好的老師的道理所在吧!
還記得一位叫王平的朋友,從小喜歡擺弄花花草草,整天對著一些奇花異草愛不釋手。我在小時候讀初一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和另一位朋友借住在他的小房子里,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的朋友突然感到腹中空空,饑腸轆轆。王平提議去地里偷些紅薯煮了吃,其實只要不浪費,當時這種行為也無傷大雅,大不了被逮住被大嬸們罵一頓。我和朋友經歷了好一場精神斗爭,最后都屈從在饑餓的肚腸下,跟著王平偷偷的來到他親大娘的紅薯地里,王平剛扒了兩個,我那位朋友就說別扒了,被你大爺知道了可吃不了兜著走,王平笑著說,沒事,大不了我把養的幾盆花賠他。要扒就扒四個,你飯量大,要吃倆的。回到王平住的小房子里后他就煮上了紅薯,不一會就從鍋里散發出誘人的紅薯獨有的香氣。王平把紅薯從鍋里撈出來端的桌上,招呼我倆來吃。他一邊吃一邊談著自己獨特的心經,他說道:“你們不要小看煮紅薯這件事,就像我養花一樣,都得講究個火候,七分熟、八分熟、九分熟、十分熟味道各不同,九分熟時香味最濃,不同的熟法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人口感又不一樣,這里面學問可大了。我養花也是一樣,每種花對應的土壤成分的喜好都不一樣,有喜堿的有喜酸的,有喜熱的有喜冷的,有喜潮的有喜干的,不能同一而論的。怎樣養能讓花種飽滿,怎樣養不結花籽,這里面學問可大了”聽著他高談闊論帶給我倆的精神轟炸,吃著香甜可口的紅薯,不知不覺天色都微微明了。每每回想起這段往事,我的唇邊都流過紅薯清香的味道,仿佛那甜甜的紅薯沾在我嘴邊一樣。那一夜他養花心經的精神轟炸,駐留在我心里比紅薯的清香更久、更深。
這個王平,初中沒有上完學就鬧著輟學養花,被老爸打壞了幾條搟面杖和掃把也矢志不移。最后也只得由他去了。憑著對養花的熱愛和癡迷,他買了幾千塊錢的花種和花盆,不停的實驗,終于繁育成功大批的花卉,他成立了花卉公司,雇傭了上百個工人,把他的花卉花種賣到了全國各地、賣到了國外,成為了當地有名的農民企業家。在仔細想一想,王平不就是“格花”了嗎?因為愛花特別愛鉆研花卉養殖,格透了花卉養殖的客觀規律并積極加以利用和實踐。才有了現在的王平。
無論是“格竹子”,還是“格魚”,或者是“格花”,以及其他萬事萬物,都是看起來是笨笨的法子,一旦研透了隱藏在背后的規律,就成為距離成功最近的橋梁和路子,不是這樣嗎?天下事,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