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戰爭起
- 穿越大漢,我成了匈奴國師?
- 姜流千古
- 4015字
- 2024-10-16 21:51:59
夜幕更加低垂,長安城的燈火像祝福般閃爍著,像是在為戰爭的浩劫哀悼。衛青緊握韁繩,望著張掛于星夜之中微微飄揚的旗幟,上面繡著熟悉的北方星圖,仿佛是一種指引,一種宿命的叫喚。
“將軍,前方路途兇險,我們是否應該更謹慎一些?”一名年輕的武士憂心忡忡地提醒衛青。
衛青干燥的嘴唇動了下,目光淡然而堅定:“命運安排了這條路,意欲我們如何選?”
年輕人沉默片刻,堅定了聲音:“我跟隨將軍,生死與共。”
他們所經過的每一寸土地,都在月光下變得更加寂靜。馬蹄聲、談話聲、鎧甲甲片摩擦的聲音,混合成了悲壯的序曲。這時,一名斥候影影綽綽地從小道趕回,神色慌張。“將軍!禽鳥啊!他們發現了吾方蹤跡!”
衛青沒有答話,只是用他深沉的眼睛盯著前方的夜色,好似能看到心中戰場的壯闊。
另一名老兵邊勒馬邊高聲說:“將軍,咱們可得加快速度啦!必須趕在敵人之前到達白草溝,才有勝算!”
衛青點了點頭:“兵貴神速,不管如何艱難,我們都不能放棄。”
馬隊立刻提升了速度,馬蹄踏過凍土,仿佛一步步砸下去的是衛青心頭的沉重。
城內,王也站在書房,臺前是一張剛剛鋪展開的大漢西域軍事地圖。他的眼神緊緊地盯住每一條行軍路線。他的手里拿著一封書信,是準備給前線衛青的,他似乎仍在尋找那能讓良駒奔馳而再度歸來的一線希望。旁邊忠誠的隨從低聲問道:“大人,需不需要派人暗中支持衛將軍一些情報?”
王也閉上了眼睛,深吸一口氣:“百轉千回都在陛下的掌控之中,我們需要做的,是...是...”他說到這里,微顯猶豫。
他最后吐出一句話:“是保留我們的秘密,若有失,整個西漢朝堂都會面色無光。”
隨從理解地點頭說道:“王也大人高明,吾輩自當謹遵命。”
窗外,月亮漸漸消沉,長安的夜晚云朵聚集,所有的星星都隱去了光芒,似乎在暗示,一場亂世即將來臨,而迎來的將是何種結局,誰也不能斷定。
與此同時,霍去病在家中閉關冥想,了解一切形勢之后,默然無語。他知道,對于他所面臨的情況,即使心中再有不甘,交集的情感與忠誠也終將霸主地位。
手下一個將領輕輕敲門,走了進來:“將軍,今日為何如此沉默。”
霍去病抬頭,面對這個愛的港灣,聲音里帶著一絲難以察覺的脆弱:“唉,這世間,有些事需要時間來回答。”
外面軍營之中,士兵們圍繞著篝火,軍歌間隔中隱約能聽到戰刀磨礪的聲音,一百多年前他們曾用同樣的方法為逝去的英雄默哀。
當夜未央,劍未老,軍心堅定而無情,夜色中的每一顆星辰都代表著一個請求,一個等待,一個馬上要被打破的靜默。衛青在難道的靜默中,磨亮自己的劍,期盼奇跡,也為最壞的打算做著準備。
秋天的涼意在深夜中更為逼人,大漢的軍營里,士兵們圍坐在篝火旁,臉上交錯著復雜的情感。有年輕人對未知戰場的恐慌,也有老兵對過往硝煙的沉思。但無論如何,他們心中燃燒著的是對衛青的無比信任。
“伙計,你見過將軍親自上陣的樣子嗎?”新兵好奇地問。
旁邊的老兵點頭,回憶道:“當然,那時候將軍能砍倒一頭熊的力量,一挑多的神話。”
新兵羨慕地問道:“真的這么猛?你說這次將軍還會親自出馬嗎?”
老兵凝重地看了新兵一眼,答道:“凡是關乎生死存亡的戰役,將軍必定親自出馬。”
此時,一個傳令兵匆匆來到衛青的帳前,手中捧著一支鍍金的箭矢。“將軍,這是王也大人要我轉交給您的。”
衛青接過箭矢,箭身上刻著:“兵貴神速,以破襲布局。”他笑了笑,王也了解他。
“轉告王也,我知道了。”衛青的聲音堅定。
新兵們都以一種莫名的安心感感嘆著:“唉,有衛將軍在,咱們什么都不怕。”
老兵輕聲笑道:“小家伙,現在知道怕將來就不怕了。”
深夜,衛青獨自一人走向馬場,輕撫著自己戰馬的脖子,暗結珠淚。衛青與駿馬相互廝守多年,并肩戰斗無數,他不知道這次的分離是否會成為終點。“老伙計,這次恐怕要你帶著我沖鋒陷陣了。”衛青口氣感慨。
戰馬似乎能感受到即將來臨的生死之戰,它呼吸沉重地嘶鳴,眼神中似乎有著堅定的光芒。
與此同時,在長安,王也站立于庭院中心的星空下,雙手背后,陷入了思緒。“大人,夜深露重,你怎么還站在外面?”霍去病的屬下關切地問。
霍去病看著手下,忽然覺得有些無力:“這些日子以來,有些事情讓人力不從心。”
手下拿來了他自己的披風,輕輕地披在王也的肩上,安慰道:“總有事情人力難及,但你已有不世之志。”
王也微微一笑,:“你說得對。我當為衛青祈禱,愿他在戰場上得勝歸來。”
晨霾漸退,長安一片平靜,但沒人知道,這場風暴的中心已經悄然西移。紅旗翻飛,號角長鳴,士兵們已準備離開營地,踏上征途。
“列陣,出發!”衛青站在陣前,命令兵士。
一時間,萬名士兵齊齊拔出利劍,高聲呼應:“聽候將軍調遣!”
馬蹄聲震破晨霧,衛青的軍隊迎著朝陽,開始了向戰場上的厚重進軍。
王也在城樓上目送著大軍西出長安,心中涌起淡淡的感傷。他懷疑,這次西行是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一位幕僚走進來,提醒道:“王大人,底下人送過來的情報需要您立刻回復。”
王也淡淡地點點頭,聲音流露出一絲無奈:“我知道了,這個時候陛下希望看到的...其實就是保證。”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僅此而已。”
士兵們扛著鐵甲,扛著生命,一步步邁進晨光,士氣和決心寫在每個人的臉上。秋風帶著沙塵,卻帶不走他們的眼神中的堅決。戰馬的鐵蹄聲和戰鼓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股難以阻擋的巨流,奔向那黯淡未定的未來。
“天亮了,要是真的打起來,你們害怕嗎?”一列中的一位士兵打趣地問。
旁邊的老兵朗聲答道:“怕?你見過誰在惡鬼的肚子里還念叨恐懼的?”
年輕的士兵們被這幽默的回答逗得笑了起來,恐懼在那么一瞬間似乎被暫時拋在了九霄之外。
“不管結果怎樣,我們都會是這片土地上最勇敢的人,”一名中士抬高聲音,自信地說。
王也在得知部隊出發的消息后,站在城墻的最高處,心中默默祈禱。他的目光盡頭,便是那漸漸遠去的軍隊。他細若呢喃:“衛將軍,如果我有選擇,我會和你在同一戰線上。”
衛青的腦海中,王也的話化作了一股力量。他的部隊前進著,每一步都離他的未知命運更近一步,但他的意志卻未曾有絲毫動搖。在他眼中,沒有比國家的安危更重要的事了。
忽然,身邊的副將說道:“將軍,前面就是分水嶺,過了這里,就真正進入了敵軍的攻擊范圍。”
衛青面色凝重,他緊握手中的劍柄:“好,傳令下去,小心行軍,隨時準備戰斗。”
副將點頭,立刻傳達命令。士兵們緊握武器,瞪大眼睛,警覺地觀察四周。
隊伍里,一名年輕的士兵忍不住激動地問旁邊的人:“我們會勝利嗎?”
旁邊的老兵拍了拍他的肩膀,細細地回憶起過往的征討:“兄弟,你看這身戰衣,已經經歷了多少場戰斗,勝利總是有的。”
士兵們聽后都忍不住點頭,心中的斗志更加堅定了幾分。雖然道路漫長且充滿著未知,但他們相信衛青將軍,和他們一同走過無數次戰場,淬煉過的金戈鐵馬。
霍去病在清晨冷清的書房中,握著一封還未封口的書信,斟酌著自己的內容。這封信是寫給在遠方的衛青的,他不知道能否將這封信送抵衛青的手中,但他還是要將這份關心和支持第一時間傳達出去。
他提筆蘸墨,字跡剛毅有力:“青將軍,無論你現在身在何處,長安的戰友們永遠與你同在。”
他停下筆來,目光凝聚在冰涼的字跡上,輕輕吐了一口氣:“這是我所能做的,但愿這一切不會太晚。”
這時,門外傳來了一個戰士急促的腳步聲,他帶來了從東邊傳來的消息。霍去病站起身來,筆直的身軀顯得無比嚴肅。
“霍大人,西部邊境來報,一支隊伍遭遇了埋伏!”
霍去病濃眉緊蹙:“他們人呢?是不是衛將軍的人?”
士兵急促地呼吸,急忙回道:“是的,霍大人,但是衛將軍已經突圍而出了,現在正往回撤退。”
霍去病聽完,重重一拳砸在案幾上,咬牙道:“敵人如此無恥,竟敢埋伏我們的軍隊!傳我命令,加派斥候,務必找到衛青將軍!”
時間緊迫而沉重,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都關乎生死。雖然長安遠處的戰斗仍然在繼續,但長安城里人們的心卻隨同王也與霍去病一道,牽掛著前線的戰況。
隨著晨光的漸行漸顯,昏暗的天界漸漸透出了希望的曙光,然而戰場的前方卻不容一絲輕松。一條荒蕪的分水嶺,裸土和亂石構成的天地,如同戰敗者的骨骸堆積而成。沿著這條無奈的天塹,衛青的軍隊縮緊成了一線,蜿蜒曲折,在晨風中,那飄揚的旗幟仿佛是一線生機,號召著生命與意志的堅持。部隊中的老兵瞇著眼睛,看著這荒蕪的前方,喃喃道:“這種地方,埋伏再好不過了。”
旁邊的年輕士兵緊張地問:“那...那我們怎么辦?”
老兵輕拍年輕士兵的背,鼓勵他說:“別怕,有衛將軍指揮,一切都會好的。”
云層壓制著整個天空,部隊前行的速度逐漸減慢。地面上的碎石和枯草被一只只軍靴踩踏而過,嘎吱作響。沙土在士兵的腳下揚起,形成了一股煙塵,悄無聲息地訴說著無數的過往,并預示著未來更加殘酷的廝殺。
隊伍的第一線,士兵們緊握著盾牌和長矛。他們的面色凝重,混合著緊張和未知。一只蒼鷹在天空盤旋,似乎是對即將到來的戰火做最后的徘徊與觀望。
“看到那只鷹了嗎?”一名士兵低聲對旁邊人說道。
他旁邊的同袍抬頭看了一眼,平靜地回應:“看到又如何,我們要做的便是,拔出劍,揮向敵人。”
空氣中彌漫著風的呼嘯聲,似乎也在為這即將到來的戰役奏響前奏。遠處,地平線上隱隱現出一片黑色的影子,而在陽光的照耀下,那些影子竟反射出了寒光—那是敵軍的盔甲。士兵們握緊了武器的手更緊了幾分。
接著,一陣低沉的鼓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鼓聲有力的傳遞著戰斗的命令,催人前進。士兵們的目光和心跳同時變得堅定,他們知道,伴隨鼓聲的是身為戰士的榮耀與使命。
地面開始震動,從敵軍的方向傳來了另一種節奏的鼓聲,好像是在回應,但更多的是在挑釁。兩股鼓聲在空氣中盤旋碰撞,像是兩軍將士的豪情在無形中交織著。
“聽這鼓聲,敵人氣勢不弱啊。”一位中年士官眉頭緊鎖,聲音沙啞。
旁邊的年輕士兵舉起手中的劍,笑臉中帶著幾分輕蔑:“怕什么,我們漢軍可是百戰百勝。”
衛青聽在耳中,他的眼中流露出一絲贊許。不知何時,他已悄然地行至士卒之中。他輕聲但堅定地說:“我們身后是長安,衛它,像守衛你們自己的家。”
隨著衛青的話語落下,部隊中的士兵們相視一笑。他們明白,在他們的肩上,是互愛與犧牲,他們是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