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劉村的交通位置還算可以,村里有一條兩百多米的黃土路一路向南直通鄉里面的大路。農村的路沒有名字,村里人都管這條路叫大路。
大路東西走向,向西一路通往曹廟鄉,向東八百米通往黃樂鄉政府,也能到張偉讀的黃樂中學,所以大路也是張偉的上學路。大路繼續往東就通往一條省道,順著省道可以去縣里,再去省城。
下劉村的人要去外面,都是在黃土路和大路的交叉口等中巴車,開中巴車的是曹廟鄉的葛得忠。他家世代搞運輸,爺爺清朝時候在曹廟鄉和店埠縣之間用驢車來回拉貨,父親解放后在曹廟鄉和店埠縣之間用平板來回拉貨,到了葛得忠這一代不僅繼承家業,還發揚光大,開上了中巴車,在省城淝州市和曹廟鄉之間來回拉客。黃樂鄉和曹廟鄉附近的村民,如果是要進縣城或者省城辦事,都是必坐葛得忠家得中巴車。
張偉離路口還有十幾米,就看見一個一頭卷發,戴墨鏡,穿著花花綠綠沙灘服的年輕人,手拎一個健身包下了車。這時車門旁的售票員窗口位置一個年輕女孩探身出來,對著年輕人說:“史翔哥哥,記得來我家找我玩啊。”
沒錯,這個年輕人就是張偉的表哥,史翔。他回頭看向女孩,正要擺一個帥氣的姿勢回話,哪知道中巴車突然彈射起步,噴出一股黑煙的同時還濺起漫天黃土灰,嗆得史翔一個字也沒說出來。
對史翔說話的女孩叫葛家珍,是葛得忠的女兒,喜歡史翔。可是葛得忠呢,非常不喜歡史翔,認為這個年輕人痞里痞氣,整天不務正業,一直反對兩個人在一起。
要說這個葛得忠,不愧是搞運輸業務的,天天和人打交道,看人是真準。表哥史翔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混子,那是相當不靠譜啊。上學三天有兩天打架,放學就到處惹禍,為了釣魚摸蝦,把別人家水田里的水放干了;烤紅薯吃能把別人家草料堆點著了。再加上姑姑、姑父溺愛,護著他,還不讓他做農活,搞得他是文不成武不就,身無長物還窮橫窮橫的。讀完初中之后說什么也不上學了,在鄉里面晃蕩了幾個月突然就要去省城闖蕩。從小寵慣了,姑姑、姑父哪能扭得過他,攔了幾次之后實在沒辦法,只好托曹廟鄉同鄉的人帶史翔去省城打工。
剛開始到省城的那段時間,史翔那叫一個高興啊,簡直是如魚得水似餅沾麻,看什么都新鮮。可是打工哪有那么容易,同鄉一開始帶他做的是工地打灰的小工,一天到晚累的要死。下工之后看這花花世界是好,可是史翔漸漸明白如果沒有錢,這些美好和他這個小打工的都沒關系。
他不禁感嘆:“英雄無用武之地啊!我史翔一身的本事,怎么就不能掙大錢呢?”于是他離開工地,開始出入各種高檔場所。
去過大飯店,洗碗;去過酒吧,洗杯子;去過大賓館,洗馬桶;去過四兒子店,洗車。總之,人到哪里,就洗到哪里。最近一份工作是在一個美容美發會所做事,是的,就是洗頭。
塵煙散去,張偉終于見到了從煙霧中現身的表哥,趕忙上前幫忙拿包。史翔見大巴車已經走遠,諾諾地說了句:“好的,家珍!我一定去找你。。。”然后收了姿勢轉頭看向張偉:“哎?小表弟,你來了啊!”
“是啊表哥,我接了你電話就跑過來接你。”
“好弟弟,來,哥送你一個禮物,祝賀你高考成功!”說著史翔從口袋里面掏出一塊手表,也不是什么名貴的牌子,就是很普通的一個電子表,是史翔常年去一家快餐店吃飯,用積分兌換的。
“謝謝哥!”張偉接過手表,在手上翻來翻去地看,同時又想到自己高考成績說,“不過我考的不好,分數不夠上大學。”
史翔拍拍張偉肩膀:“沒事,不就是一個屌大學嗎?不上也無所謂,李白講過‘天生我有才’,那個那個,‘錢花光再掙來’對吧。你看我,高中都沒上過,照樣在外面混世。過兩天我帶你去淝州,帶你見見世面。”
張偉聽到表哥這么說,立即抬頭看著他,眼里亮起光來:“真的?其實我早就不想念書了,表哥你帶我去城里面打工吧,我不怕吃苦!”
“我史飛熊是什么人?外號小南俠好吧,跟我混不可能叫你吃苦。”飛熊是史翔給自己取得字,因為他最佩服南俠展昭,聽說展昭字飛熊,就一定要取一個一樣的字,還給自己取了一個外號“小南俠”。其實人家展昭字雄飛,不過對史翔來講也無所謂了,意思到了就行了。
說著史翔勾肩搭背地把張偉拽過來,神秘兮兮地說:“其實我這次回來是有一件大事要做,這個事要是成了,去省城至少能掙一百萬!”
“啊?!”張偉一聽都愣住了,連手上戴手表的動作都停了下來,“表哥,你是說一百萬!什么事情能掙一百萬?”
一百萬,對于在農村生活了十幾年的張偉來說,是一筆無法想象的巨款。他平時也是要幫著干農活的,大概也知道一些,爺爺、小叔加上自己,三個人種一年的地,當然自己和爺爺是兼職,加起來算一個勞力吧。一年也就掙一兩萬多塊錢,再刨去各種花銷,剩下也就一萬塊錢不到,這還是最近幾年國家減免農業稅外加各種惠農政策才有的收入。這個是單純種地的錢,沒有算上爺爺老退伍軍人的錢,不過加上也沒有多太多。
這兩年為了保護環境,開始在一些不適合耕種的地區搞耕地改樹林的政策。張偉家這邊呢,介于可耕種和不可耕種之間,地勢高低不平,但又沒有到那種丘陵梯田的程度。最終縣上還是把這里定性為不適合耕種,開始對絕大部分田地改成種樹。沒有了田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離開農村進入鄉鎮、縣城、省城,做一點小生意,打一些臨工散工。只有年紀大、不能動和不愛動的人還留在農村,找一點殘余的田地耕作耕作,或者干脆跟著耕地改林的政策去種樹。張偉小叔現在每天就是干種樹的活,一天五十,包一頓中午飯。可是耕地改林總有完成的時候,樹種完了又靠什么來生活呢,哪里來錢呢?張偉問過小叔這個問題,小叔說他想不到那些,只要現在天天有活干就行。
所以說一百萬,對于一個單純的農村家庭來說,是無法想象的數字!如果有一百萬,就可以把家里的房子好好粉刷一下,然后買一個小汽車,然后自己就有底氣去追劉月月了。到時候開車帶她去縣城吃肯德基、買哈迪達斯的衣服,想想都美得很。念及此,張偉更加心動了,說什么也要跟表哥混。
“一百萬?那都是少算了的。”史翔看到小表弟表情呆滯,更來勁了,“搞得好,三四百萬都輕松。”
“表哥,到底是什么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