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懂開源節流的朱棣
- 帶著古人一起補課
- 清茶和美酒
- 2042字
- 2024-08-21 18:42:55
【“這個家族的名字為約翰牛皇室。”
宋陽平靜的道。】
啥?
約翰牛皇室?
就是那個在你給我們看的小說中,被張輔打沒了,然后一群人跪迎英王的國家皇室?
【“約翰牛現在是君主立憲制,皇室只有象征意義,并不掌權,名下還經營著大量的生意。
可以說小日子過的真不錯。”
“所以,如果古代的世家能找一片土地,建立一個王國,并且轉化為君主立憲制,理論上是可以隨著王朝起起伏伏,一直永存下去的。”
“這是我能想到的,一個世家一直存在下去的方法。”
宋陽表示自己真的盡力了。
連這種邪門的方法其實都替大家想到了。】
天幕下。
歷朝歷代的世家都懵逼了。
這…這算什么?
皇室,不掌權,只是象征。
這也太離譜了吧。
皇帝們當場表示接受不了。
一大群世家也紛紛罵出聲,他們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
當然,也有人表示能接受……
趙構若有所思的看著天幕。
“如果不掌權,只是象征,又拿著中原正統,那是不是代表就可以只吃好處,不負責壞的?”
“到時候底下人隨便換,我們家就可以獨自逍遙了。”
這一刻,趙構的想法很多。
也有家族表示這樣似乎也可以。
西漢趙佗。
趙佗看著天幕,笑出了聲。
“如果我向漢朝臣服,放棄一切權利,只要王位榮耀,我的家族是不是就可以隨著西漢起起伏伏。
只要天下大亂前提前割據好這里,等下一個中原王朝起來,我們就可以再一次重復。
如此以來,家族就是盛世閑散人,亂世割據王,持續下去,家族就能永流傳了。”
趙佗越想越覺得自己的想法不錯,有一定的可執行力。
【宋陽喝口水,緩口氣,繼續道:“我們繼續往下看彈幕啊。”
“哇撒,這條彈幕問我,那些世家該怎么在外建國。”
“世家也沒有能力建國啊。”
宋陽哼哼笑。】
天幕下。
一大群世家目瞪口呆,這是啥情況?
難道還真有人要走宋陽說的這條道路,建國,然后走君主立憲制,圈地自萌,讓自己家族只成為國家的象征?
這也太可笑了吧。
【“古代的世家建國,其實不只有在中原爭斗這一條路。”
“舉例說明,東漢末年的袁紹,如果袁紹一狠心,卷了河北的人口與兵馬去到當時的東歐,直接就能開荒,建國。
到時候隔個幾代人,東歐那里就能興起一片袁家封國。”
“畢竟,世界很大,尤其是古代,很多地區,島嶼都是沒主的,一個世家,帶著幾萬百姓,過去開荒,過了最初的艱苦,應該很輕松就建立起來一片封國。”
宋陽聳聳肩,表示并沒有什么難度的。
“不想開荒建國的,像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時,幾個世家,弄點兵馬,去把西域占了,等天下太平后向中原王朝來一個獻土,然后封個王,以后就在西域躺平,中原混亂了,就割地為王,不混亂,就繼續獻土,多輕松啊。
小日子肯定美美的。”
所以有時候宋陽就不明白那些寫小說,為啥非得摻和中原的事。
穿越亂世,點齊兵馬,打外人,占地為王,然后躺平,坐等天下太平,不也是一條好路子嘛。
朝廷如果忌憚,就把一切權利都交了唄。
甚至于,如果走的夠遠,去了海外,直接獻土都不用,認朝廷為主,每年給點稅收,貢品,稱臣就好了,還省的挨揍。】
天幕下。
歷朝歷代的世家,權貴,皇帝都沉默了。
瑪德,總覺得天幕說的很有道理啊。
尤其是一些不以爭霸天下為主的世家,他們更覺得宋陽說的有道理。
他們只是想讓家族延續,又不是為了爭當皇帝,所以,中原的事,其實可以不摻和的。
到時候在中原留一個祖宗祠堂,留一支脈人管理,其余人去國外經營自己的封國。
似乎小日子也會越來越好啊。
這樣一想,很多家族都覺得豁然開朗。
尤其是一些強大的家族,如東漢末年的袁楊,晉朝的四姓高門,唐朝的五姓七望。
他們對自己的體量很清楚啊,和邊軍勾結一下,不,和皇帝勾結一下,他們可以把西域三十六國成片成片的攪碎。
到時候和朝堂來一個四六分賬,他們家族膨脹了,朝堂拿到了好處,他們就是最忠心朝堂的家族,也不用擔心皇帝清算。
一想到這個操作,很多家族都激動起來。
可以干一波啊。
是心動的感覺。
明,朱棣時期。
朱棣看著天幕,忍不住仰天大笑:“哈哈,天幕都在支持我對封王們的改革啊。”
“高熾,把剝削外族和朝廷分賬這項也寫進計劃書。”
旁邊正在順著自己老爹的想法,寫計劃書的朱高熾忍不住嘆氣道:“爹,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您希望的封王剝削外族,會引起輿論問題。
和普世道德不符合。”
旁邊的夏元吉搖搖頭,開口道:“太子殿下這句話就說錯了。”
朱高熾和朱棣都看向夏元吉,怎么說錯了?
剝削外族,難道和儒家思想不沖突?和普世道德不沖突?
夏元吉嘿嘿一笑:“只要剝削外族帶來的財富能讓大明越來越富有,大明百姓生活的越來越好,軍隊越來越強,那么,自會有大儒為剝削外族這件事給陛下辯經文。”
“畢竟,儒家的仁慈善良,大明皇帝的善良光芒也是分人的。”
朱棣喜歡夏元吉的這句話。
自有大儒為其辯經,所以,他只需要保證大明越來越好即可。
朱棣眼中閃爍起光芒。
“快點寫,我都想好讓他們第一個剝削哪個地方了。”
朱高熾疑惑的看向朱棣。
哪個地方?
朱棣眼中充滿興奮:“當然是倭國了。”
“現在沿海地區陸陸續續出現了倭寇,正好可以當借口啊。”
“而且,順勢還能把海軍發展起來,多好。”
朱高熾和夏元吉對視一眼,確實不錯。
而且倭國還盛產白銀。
最關鍵的是,如果把那里平了,就能把備倭兵的錢節約出來。
很好。
開源又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