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陳宮,智遲也!
- 三國:猛將我不當,因為我善
- 滿月柜門開
- 2133字
- 2024-08-24 23:59:43
傍晚。
荀彧寫了一封書信,派人送到了陣前,大聲朗誦給了陳留太守張邈。
期間說明其與曹操少時的情義,還有曹操當初臨危受命,入主兗州平定青徐之亂的功績。
還談及了當時曹操拒絕袁紹的命令,不惜和恩高義厚的兄長翻臉,也要保全張邈的事跡,一時間鬧得張邈這里人心惶惶,流言四起。
大家都覺得他不地道。
人家待你這般真誠,而且還付出許多,你卻趁著別人不在,弄他的老巢,說出去是否有些不光彩。
對此,張邈啞口無言,只能派人說了幾句說辭,在軍中流傳,只當是解釋,但是又下令若是再有來使朗讀什么書信,直接射箭格殺。
第二日。
荀彧又命人謄寫了數百份的書信,綁縛在十幾名降卒的木板車上,送到陣前讓張邈軍來收取,書信上面寫的是此次徐州對曹氏所做之事。
并且聯合張邈,欲左右相攻,逼迫曹操。
又有一半的書信,寫的是曹氏家風清廉,推行內戒令,命家中老少不可鋪張浪費,驕奢淫逸。
同時曹操勤政愛民、推行惠政,以屯田養民分田、興旺商賈、團結士族。
幾相比較之下,所來軍士知曉,更是大為感慨,百感交集,感覺當年好似投錯了軍一般,這位曹公或許才是真正的亂世仁君,是值得追隨的人。
這些年,又多聽來往的人士談及曹操和百姓同耕同食、乃至同席而飲的事跡,更愿意相信曹操乃是仁主,那人家去給自己的父親、曹氏的家眷復仇。
你居然在后方偷襲人家的本營,和那禍及家人的賊寇有什么分別?!
再一傳,哦!原來是和徐州陶謙約好的,特意為之,左右相攻。
如此兵不厭詐,還失敗了……當真是令人不恥!
是以不到一夜,流言四起,人心惶惶,整個張邈營內的兵馬都是人人自危,看自家兄弟的眼色都不對勁,值守的軍士打了照面,都是彼此嘆口氣,搖頭而過,沒了多少心氣。
若是師出有名,他們的確是能舍得命去,但這是行賊寇之事,一句“兵不厭詐”擋不住心中的愧疚和良心不安,假如……真殺了一位對百姓有大恩的仁主,等同于為亂世之幫兇也。
他們參軍便是為了躲避亂世,又怎么能站得住跟腳呢。
所以張邈在這里駐軍,都駐不安寧,舉棋不定,反復思量,打算趁夜突襲。
“不可。”張超攔在了他的身前,于主帳前滿臉急切,“兄長不可冒進!”
“現在若是下令攻伐,只怕是將士半數都不肯賣力,豈能一舉得勝?反而會中了敵人的奸計?我料定那荀文若,便是在誘你夜襲,他早已在營中埋伏了強弓勁弩!”
“他幾次寫這些書信來禍亂軍心,便是在試探!”
張超人高馬大,眼睛圓而小,說這話的時候一眨一眨,顯得有點心虛。
其實他確實心虛,這件事說來不光彩,若是能站得住腳,任由別人如何編排,軍心根本不會動搖,但是陳留郡之中的將士,除卻他們多年帶在身邊的心腹,哪個不是知道曹操的名號。
那是人家在青徐賊寇的平定之戰中用命打出來的,旁人眼熱也效仿不得半點。
如今這狀況,也是無奈至極。
“那怎么辦!”
張邈急得都跺腳了,指著帳門外吼道:“難道要他禍亂到我兵變去投嗎?那可就真的,遺臭萬年了!”
真要是這樣輸,不知道要被寫進史書里被人嘲笑多少年。
自己的事跡就算每人記住,他荀彧的傳記里面日后肯定會寫呀!
幾封書信就可平定一方兵禍,這夠得上他此生吹噓的戰績之一了!
那我張邈之名,豈不是就綁著荀彧被人代代嘲諷?!
“再等等,再等幾日!”張超拉著兄長的手,道:“咱們不急,還有溫侯、還有徐州……”
“兄長且想,此時大事已經起行,徐州豈能不知?那陶恭祖亦不是庸碌之輩,定然會抓住這個時機,對曹軍窮追猛打,而此刻,若是傳去了兗州變故的消息,曹操定然是收尾難顧,咱們布局的效果不就達到了嗎?”
我們要的,又不是取兗州,你怎么會被人激成這樣的呢?!
張超感覺自己都還清醒,為何兄長就是一副被蒙在鼓里的模樣。
張邈登時恍然大悟,伸手捻須,沉默的踱了幾步,拍手道:“讓宿衛看住各部,在此緊守數日,靜待消息,阿超,為兄險些心亂耳,多虧有你!”
“我們還有呂溫侯,還有陳公臺,未必會輸。”
……
濮陽。
“溫侯!敵軍撤退了三十里!”
“稟報溫侯,城中無百姓家戶!沒有錢財留下!”
“稟報溫侯,城中沒有糧食!再進東郡的各處要道,均被曹軍占住,他們似乎已修建了高樓關隘,重兵把守!”
“溫侯,夏侯惇撤到了南三十里外的大營,屯兵不少,恐有上萬人!”
一連串的消息,將呂布剛剛奪取濮陽的喜悅全部沖得冰涼。
他的笑容從凝固到滿臉凝重,心亂如麻!
此刻,他身旁的陳宮捏緊了拳頭,冷汗落下,沉聲道:“壞了,真是好計量!”
“怎么?”頭戴冠帽,身穿鎧甲,英武高大的呂布回頭而來,虎目看向陳宮,心里頓時一沉,他知道陳宮計謀卓越,眼界不凡,能讓他覺得“壞”的,定然是局勢艱難。
陳宮發呆了片刻,忙道:“這夏侯惇,早早就明白濮陽或許難守,于是將糧食先行運到了別處,而后撤離了百姓,守住要道,什么都不給我們留下……”
“只留下一座空城,這濮陽空城,軍中無糧,不知可以守幾日,他只需要占住要道,等待我軍去要糧食,在糧道上不斷帶兵襲擾,一面又困我軍于此,不出一個月,我們自亂也……”
呂布聽完,宛若大石壓下,對陳宮也是無語至極。
你現在知道有什么用!?
“先生雖有奇謀大才,但發覺得未必晚了點……”
陳宮不能回話,知道這是呂布一句情急之下的埋怨,不與他一般計較。
不過,心里也暗暗不是滋味,因為他總是這樣……事先算計時,總覺得算無遺策,但就是會漏掉些許,事后雖然能第一時間反應過來,在眾人之先,但終究還是會晚一步。
如果可以的話,他寧愿不要這種“眾人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