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風云三國
- 我中了世人都想要的詛咒
- 青衣蓑客
- 1223字
- 2024-08-03 08:00:00
仲尼與老黃在歷經諸多波折后,終于踏入了這充滿英雄豪杰與權謀紛爭的“三國演義”世界。
仲尼慕名前往隆中,求見諸葛亮。在那清幽寧靜的茅廬之中,仲尼與諸葛亮相對而坐,中間擺著一張古樸的幾案,幾上茶水裊裊生煙。
諸葛亮輕搖羽扇,目光溫和而睿智,率先開口道:“先生遠道而來,想必對這天下大勢有所見解。如今漢室傾頹,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力最為雄厚;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劉備欲興復漢室,卻力單勢薄,不知先生如何看待?”
仲尼微微頷首,說道:“亮公所言甚是。曹操雖勢大,但其為人多疑,且麾下謀士將領多為利益而聚,人心不齊。孫權承父兄之業,守成有余,進取不足。劉備仁德布于四海,天下人心向之,若能善用謀略,廣納賢才,必能成就一番大業。”
諸葛亮目光一閃,問道:“那以先生之見,當如何謀取天下?”
仲尼沉思片刻,答道:“曹操勢強,不可與之正面交鋒。當以聯吳抗曹之策,使孫劉聯盟,共拒曹操。再者,當謀取益州、荊州之地,以為根基。益州沃野千里,民殷國富;荊州乃交通要沖,戰略地位重要。占據此二地,內修政理,外結孫權,待時機成熟,便可北伐中原。”
諸葛亮微微皺眉,說道:“先生之策雖佳,但實施起來恐非易事。且曹操、孫權皆非等閑之輩,豈會坐視劉備發展壯大?”
仲尼微微一笑,說道:“亮公多慮了。曹操雖強,但北方未定,馬騰、韓遂等皆為其患。孫權欲保江東,亦需借助劉備之力抵御曹操。只要策略得當,運作巧妙,必能成功。”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不休。從天下大勢到具體策略,從內政外交到軍事謀略,仲尼憑借著其廣博的知識和深刻的見解,逐漸在這場辯論中占據上風。最終,諸葛亮長嘆一聲:“先生高見,亮自愧不如。”
告別諸葛亮后,仲尼又前往拜訪武圣關云長。關云長威風凜凜,手握青龍偃月刀,見到仲尼,抱拳道:“先生前來,所為何事?”仲尼恭敬地說道:“久聞將軍義薄云天,威震華夏,在下特來與將軍共論《春秋》。”關云長眼中閃過一絲欣喜,說道:“甚好!吾對《春秋》亦有所悟。”
仲尼與關云長就《春秋》中的義理、仁德展開討論。仲尼的見解獨到而深刻,關云長不時點頭,深感獲益匪淺。最后,關云長感慨道:“與先生一談,勝讀十年之書。”
此后,仲尼決定全力輔助劉備匡扶漢室。他為劉備出謀劃策,整軍經武。在軍事上,仲尼協助劉備制定了一系列精妙的戰略戰術。他主張以奇制勝,避實就虛,多次在戰役中取得關鍵勝利。
內政方面,仲尼推行仁政,輕徭薄賦,鼓勵農桑,使百姓安居樂業,為劉備的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他積極招攬人才,為劉備的陣營增添了許多得力干將。
在仲尼的輔佐下,劉備的勢力日益壯大。劉關張也在仲尼的幫助下,實力不斷提升,不僅武藝精進,更在謀略上有了長足的進步。
終于,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劉備成功占據了大片領土,與曹操、孫權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而后,劉備興兵北伐,在仲尼的精妙指揮下,一路勢如破竹,直逼許昌。
最終,漢室得以復興,天下重歸太平。劉關張皆長命百歲,共享盛世繁華。諸葛亮也得以實現其一生的抱負,再無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