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回門
- 錦繡農莊
- 木木夕雨
- 1975字
- 2014-12-12 16:41:35
玉娘笑著搖頭說:“你啊,這些話還是別擋著長輩的面說,否則被訓話了,別怪嫂子沒有提醒你啊。”
小蓮吐了吐舌頭,滿臉俏皮,“我知道,這不是因為在嫂子的跟前,所以我才敢說嘛。”
閑聊了一會兒,申時快過,玉娘便起了身,“我先去做飯吧。”
小蓮急忙開口阻止,“嫂子,等一會兒吧,小靜去小姑家很快回來了,應該可以帶上一點點豬肉,我們今晚可以吃肉了。”
小靜?
玉娘這才發現自己對這一家子完全不熟悉,看來今晚可得好好問問志清了。
果然,小靜很快回來了。
兩人一模一樣的?
玉娘眨眨眼,看了看小靜,又看看小蓮。
小蓮笑了,“嫂子,我和小靜是雙胞胎呢,是不是很像啊?大家都說認不出我們來,嫂子你能不能認得出來?”
玉娘笑了,再仔細看了兩人一下,點點頭,“小靜的鼻頭稍比你的挺一點,不過你的眼睛稍稍大一些。”
小蓮兩人對視笑開了。
雖說小蓮與小靜是雙胞胎,但是兩人的性子是截然不同的。小蓮喜笑喜鬧,可是小靜卻喜靜。
玉娘和小靜剛剛做好了飯,下地的人都回來了。
小蓮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迎了上去,笑瞇瞇地說,“娘,晚上又是嫂子做飯哦,小靜還帶回了豬肉呢。”
劉氏可樂了,家里頭許久沒能夠吃上豬肉了,現在來了豬肉,可是好事,“小靜,你小姑是不是給了半斤豬肉?”
小靜從廚房里出來,看到娘親滿臉笑容的樣子,有些不大好意思了,“娘,小姑說狗蛋現在長身體呢,要多吃一點豬肉,所以給了我四兩。”
劉氏的臉頓時黑了下來,沒想到這小姑還真是摳門,叫自己的侄女給干了一天的活,竟然就給了四兩豬肉,虧她拿得出手。
志清嘆息一聲,知道自己婆娘心里不痛快,也就說:“唉,小妹這些年也確實不好過,狗蛋現在長身體呢,多吃一點豬肉也是好的。能夠給我們四兩就四兩吧,總之還是有肉的。”
劉氏沒說什么,洗了手之后,便鉆進了廚房。
吃飯的時候,看到盤子里的茄子上面鋪著滿滿的小肉丁,濃郁的香味盈滿了大家的胸膛。
小蓮笑瞇了眼,“嫂子,我今晚可要吃三碗飯。”
大家哄然大笑。
如此的海量,玉娘佩服啊!
讓玉娘沒料到的是,竟然少了飯!
玉娘正要再盛一碗飯的時候,發現鍋里已經空了,不由傻眼。想著家人中午的時候吃得不多,可是干了一天的活,晚上總歸是餓的,所以也就多放了一些米,可是沒想到竟然不夠吃!
小蓮訕訕一笑,不大好意思地說:“嫂子,我,我吃了三碗半了。”
因為這些菜太美味了,所以她不由地多吃了。
大家如此捧場,玉娘心里頭可是高興的。
志清從自己的碗里撥了一些飯到玉娘的碗里,笑著說:“吃吧。”
玉娘笑笑,也就不矯情了。
劉氏心里頭盡是滿意,今天這兩頓飯可是讓她認識到了自家媳婦的能耐了,怎能不高興啊!
吃過飯之后,稍稍收拾一下,洗了澡,志清兩人便回了屋子。
上了門閂,玉娘轉頭便看到志清滿臉笑容地看著她,不由地紅了臉,“看什么?快,快睡覺吧。”
志清笑著,搖搖頭,并未說話。
兩人躺在床上,睜著雙眼。
良久,玉娘說:“阿清,和我說說你家里的事情吧。”若是日后出去,自己竟然沒有清楚地認識了婆家的人,會讓人笑話的。
志清當然答應,于是便姍姍講起了家庭史。
玉娘目瞪口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你的意思是,家里還有三位大伯,三位姑姑,而你自己有四個姐姐?”
這,這,多龐大的家族啊!
不過,古人有云,開枝散葉,枝葉越茂盛越是好的。
古人都是重男輕女的,而婆婆先前生了四個女兒才有了志清,這該讓村里人笑話了吧。唉,好歹還有了一男,否則婆婆的日子真是難過。
“以后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似乎感覺到了志清情緒的變動,玉娘來了一句。
志清笑了,應著她的話說:“嗯,我一定還會讓你過上好日子的。”
玉娘也笑了,“是我們一起努力過上好日子。”
只是,這要不要那個呢?他們是夫妻啊!
志清轉身,看到玉娘眼中的瑩亮,心跳如擂鼓,悄悄地,悄悄地伸手,握住玉娘軟軟的小手。
玉娘微微一愣,側頭的時候看到志清有些緊張的神情,不由失笑,“睡吧。”
志清松了一口氣,應了一聲,才閉上眼睛。
就在兩人都迷迷糊糊的時候,外面傳來了婆婆劉氏的聲音,“志清啊,玉娘倆睡了?”
志清擔心會吵醒了玉娘,立即起了身,下了床,開了門,低低地問,“娘,怎么了?”
“哎呀,你瞧我這老糊涂,竟然忘記明兒個是玉娘回門了。今天什么都沒準備呢。”劉氏很是著急。
“明日起來再準備還來得及,沒關系的。”志清寬慰道。
劉氏嘆息一聲,說:“那明兒個你去集市買五斤豬肉,我去地里頭挑幾個個頭大的白菜,十斤紅蘿卜,加上十斤香芋,再買一點紅糖,三十個雞蛋。這樣應該夠了吧?”
肖家雖然比陳家要富裕一些,可是也只是一些而已。這兩年一直干旱,收成不好,又是大風大浪的,出海的次數也不多。所以,根本沒能留下多少錢。
志清知道現在豬肉要十五文錢一斤,五斤豬肉已經要花七十五文錢了,紅糖也不便宜,這些都需要花錢的。娘能夠拿出來這么多的錢讓他置辦回門禮,就是對玉娘的重視,他心里挺高興的。
“娘,夠了。”志清接過劉氏手中的錢袋子。
劉氏嘆息一聲:“我們家里若是再寬裕一點,也不會讓玉娘受委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