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在御書房中聽著太監的稟報,得知太子近來發奮苦讀,每日在書房中待到黃昏時分才走,不禁非常詫異。他皺了皺眉頭,心中暗想:“這小子莫不是在做什么表面功夫?”盡管如此,老皇帝心里面一直偏疼著老三,覺得老三才是能繼承大統的最佳人選。
皇后在自己宮中聽到這消息,卻是覺得非常欣慰。她眼中含淚,喃喃自語道:“吾兒終于懂事了,若能如此堅持下去,定能有所作為?!?
三皇子林潛聽聞此事,卻是不以為意,嘴角掛著一絲輕蔑的笑,自言自語道:“就他那草包樣兒,不過是一時興起,成不了什么大事,不足為懼。”
就這樣過了三個月,太子在書房中不僅與太傅談古論今,分析天下局勢,還時常與東宮侍衛統領徐良切磋,學習用兵之法和武功。
這位太傅,乃是兩朝元老,博古通今。想當年,他可是前朝的狀元郎,金榜題名時,那是何等的風光。入仕以來,他憑借著過人的才智和深厚的學識,在朝堂之上嶄露頭角。他曾參與諸多國家大事的決策,為朝廷出謀劃策,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在法典的制定上,他更是發揮了關鍵作用。他遍覽古今法典,結合當下國情,精心編纂,使得國家律法更加完善、公正。他的名字,在朝堂內外,皆是備受尊崇。
每日清晨,晨曦微露,天際剛剛泛起魚肚白,太子便迫不及待地早早來到書房。書房內,書卷氣息彌漫,太子與太傅相對而坐。太傅手持一本泛黃的古籍,神色嚴肅而莊重,聲音沉穩地說道:“殿下,且看這春秋戰國之亂世,各國紛爭不斷,其成敗興衰皆有因由?!碧恿钟罹劬珪竦貎A聽,目光專注而熾熱,仿佛要將太傅所說的每一個字都刻在心底。遇到不解之處,他毫不猶豫地提出疑問,眉頭緊鎖,神情懇切:“太傅,為何此國以如此之策卻終致衰敗?”與太傅爭論時,他毫無畏懼,據理力爭,聲音堅定而有力。太傅起初還有些擔憂太子是否會因面子而不愿承認自己的錯誤,然而太子那真誠求學的態度讓他逐漸放下心來。
有時太傅見太子疲倦,會停下講學,為太子講述一些自己年輕時的趣事,引得太子開懷大笑,緊張的學習氛圍也得以舒緩。偶爾太子答對了一個極難的問題,太傅會欣慰地輕拍太子的肩膀,眼中滿是贊賞與鼓勵。
有一次,太子對一個觀點理解有誤,固執己見,太傅并未生氣,而是耐心地以多個例子來開導他,直到太子恍然大悟,愧疚地向太傅認錯,太傅微笑著說道:“殿下能知錯就改,善莫大焉?!?
有時,兩人爭論得面紅耳赤,激烈的言辭在書房中回蕩,但這爭論并非爭執,而是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和對知識的極度渴望。在這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中,太子的思維愈發敏銳,見解也越發獨到。曾經的他或許會盲目聽從,而如今,他能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甚至能發現太傅講解中的疏漏之處,并加以探討。
午后時分,陽光熾熱地灑在練武場上,太子身著輕便的練武服,手持長劍,英姿颯爽。東宮侍衛統領徐良目光炯炯,身姿矯健,先向太子演示了一套精妙絕倫的劍法,劍勢如風,劍影閃爍,令人眼花繚亂。太子目不轉睛地看著,眼神中充滿了對精湛武藝的向往。隨后,太子親自下場操練,一開始,他的動作略顯生疏,腳步也有些不穩,揮劍的力度和角度都不夠精準。但他毫不氣餒,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動作,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順著臉頰不斷滴落,他卻仿若未覺。侍衛統領在旁悉心指導,不時地糾正他的姿勢和發力點:“殿下,手腕再用力些,步伐要穩!”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和磨練,太子的劍法逐漸有了章法,劍風凌厲,劍式威猛,頗具氣勢。從前的他或許稍有挫折便會放棄,而現在的他,堅韌不拔,越挫越勇,哪怕雙手磨出了血泡,也未曾有過一絲退縮之意。
在用兵之法的學習上,太子更是廢寢忘食?;椟S的燭光下,他與侍衛統領在巨大的沙盤前推演戰術,神情專注而嚴肅。他們仔細研究歷史上的著名戰役,分析其中的勝敗關鍵。太子常常為了一個戰術的細節與侍衛統領討論至深夜,那專注的神情仿佛置身于真正的戰場之上,忘卻了一切疲憊和困意。“徐良,若在此處設伏,是否能出奇制勝?”太子指著沙盤,目光中透著深思和決斷。曾經,他對兵法一知半解,如今,他能舉一反三,提出新穎而有效的戰略構想,讓侍衛統領都不禁對他刮目相看。
這三個月的時間,讓太子林宇整個人都發生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他不再是那個青澀迷茫、聲色犬馬遇到困難就逃避的少年,而是逐漸成長為一個有勇有謀、心懷大志、意志堅定的未來君主。